可吸振的准零刚度隔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7201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可吸振的准零刚度隔振器,属于机械工程隔振减振技术领域,包括准零刚度隔振器本体、立柱、吸振质量块和吸振弹簧。准零刚度隔振器本体设有主质量块,立柱竖直滑动于主质量块上,吸振质量块竖直滑动于立柱上,吸振弹簧的一端连接主质量块,另一端连接吸振质量块。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可吸振的准零刚度隔振器,可通过设置在准零刚度隔振器本体上的立柱、吸振质量块和吸振弹簧,降低准零刚度隔振器本体中的系统共振峰的峰值,大大提高准零刚度隔振器本体在低频段的稳定性。

Quasi zero stiffness vibration isolator with absorp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吸振的准零刚度隔振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工程隔振减振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可吸振的准零刚度隔振器。
技术介绍
最常用的是隔振的方法,传统线性隔振系统隔振频率要求大于隔振系统固有频率的1.414倍时,隔振系统才有很好的隔振效果,因此传统线性隔振系统的有效隔振频率通常为高频,而现实当中恰恰需要隔振系统隔绝的就是低频,因为机器本身也可以对高频进行隔振,但是对低频不仅没有起到隔振的作用,传动线性隔振系统还会将力激励放大,而为了时传统隔振器能对低频激励同样起到隔振的效果,常用的方法是减小隔振弹簧的刚度或者增大系统的质量,但是以上两种方法会时系统失稳和笨重。目前已有的准零刚度隔振器就是为了降低低频带来的影响,利用非线性准零刚度隔振器能实现对低频的隔振,虽然非线性准零刚度隔振器能对绝大多数低频进行隔振,但是在低频段处,准零刚度隔振器存在一个峰值很高的共振峰,如果激励频率恰好等于这个系统共振峰值处频率,将会导致准零刚度系统快速失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吸振的准零刚度隔振器,旨在降低现有准零刚度隔振器在低频段出现的系统共振峰的峰值。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可吸振的准零刚度隔振器,包括准零刚度隔振器本体、立柱、吸振质量块和吸振弹簧;准零刚度隔振器本体,设有主质量块;立柱,竖直滑动于所述主质量块上;吸振质量块,竖直滑动于所述立柱上;以及吸振弹簧,一端连接所述主质量块,另一端连接所述吸振质量块。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立柱为圆柱,所述吸振弹簧套设于所述立柱上,所述吸振质量块为长方体,所述吸振质量块设有贯穿孔,所述立柱穿设于所述贯穿孔内。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主质量块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吸振质量块设有第二螺纹孔,多个所述第一螺栓先穿过垫片再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内,所述垫片将所述弹簧分别压紧在所述主质量块和所述吸振质量块上。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准零刚度隔振器本体还设有主体架、正刚度弹簧和负刚度机构;主体架,所述立柱穿过所述主质量块固设于所述主体架上;正刚度弹簧,套设于所述立柱上,所述正刚度弹簧一端固设于所述主体架上,另一端固设于所述主质量块上;负刚度机构,为两个且一端与所述主体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主质量块铰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主体架包括底座和支架;底座,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立柱的底端固设于所述底座上;支架,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支架通过第二螺栓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穿入所述第三螺纹孔。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负刚度机构包括容置缸、活塞杆和缸内弹簧;容置缸,水平放置且一端与所述主体架连接,另一端设有穿透孔;活塞杆,滑动设于所述穿透孔内,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主质量块铰接;缸内弹簧,套设于所述活塞杆伸入所述容置缸的部位上,所述缸内弹簧一端与所述容置缸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杆的端部连接。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容置缸包括缸体、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缸体;第一端盖,螺纹连接在所述缸体的一端;第二端盖,螺纹连接在所述缸体的另一端,所述穿透孔设于所述第二端盖上。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端盖的外侧铰接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设于所述主体架上。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固定座包括圆环、安装板和销轴;圆环,固设于所述第一端盖的外侧;安装板,固设于所述主体架上,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连接环;销轴,穿设于所述圆环和所述连接环内。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主质量块的底部连接托盘,所述托盘与所述活塞杆铰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吸振的准零刚度隔振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准零刚度隔振器本体中的主质量块上竖直固定了立柱,在立柱上滑动设置了吸振质量块,吸振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主质量块和吸振质量块上,当主质量块振动时,吸振弹簧会出现拉伸或压缩的状态,进而使吸振质量块在立柱上下滑动,立柱与吸振质量块之间的摩擦会消耗吸振质量块的动能,进而降低准零刚度隔振器内系统共振峰的峰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吸振的准零刚度隔振器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图1中Ⅰ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1中容置缸的剖视图;图6为图1中的托盘的主视图;图7为图6的俯视图。图中:1、准零刚度隔振器本体;11、主质量块;12、正刚度弹簧;13、负刚度机构;131、容置缸;1311、缸体;1312、第一端盖;1313、第二端盖;132、活塞杆;133、缸内弹簧;14、主体架;141、底座;142、支架;2、立柱;3、吸振质量块;4、吸振弹簧;5、固定座;51、圆环;52、安装板;53、销轴;6、托盘;61、支撑板;62、连通孔;63、凸台;64、铰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吸振的准零刚度隔振器进行说明。所述可吸振的准零刚度隔振器,包括准零刚度隔振器本体1、立柱2、吸振质量块3和吸振弹簧4。准零刚度隔振器本体1设有主质量块11;立柱2竖直滑动于主质量块11上;吸振质量块3竖直滑动于立柱2上;以及吸振弹簧4一端连接主质量块11,另一端连接吸振质量块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吸振的准零刚度隔振器,与现有技术相比,立柱2固定在准零刚度隔振器本体1的主质量块11上,吸振质量块3在立柱2上可以上下滑动,吸振质量块3与主质量块11之间设置了吸振弹簧4,当主质量块11上下振动时,主质量块11通过吸振弹簧4将振动传递给吸振质量块3,吸振质量块3在立柱2上滑动,吸振质量块3与立柱2之间的摩擦力会消耗能量,降低吸振质量块3内的动能,从而降低了准零刚度隔振器本体1的共振峰的峰值。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吸振的准零刚度隔振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立柱2为圆柱,吸振弹簧4套设于立柱2上,吸振质量块3为长方体,吸振质量块3设有贯穿孔,立柱2穿设于贯穿孔内。吸振弹簧4套设在立柱2的外侧,并且两端分别与吸振质量块3和主质量块11连接,这样的设置形式可以避免吸振弹簧4在压缩或者拉伸状态下发生较大的非轴向的变形,进而不能完整的传递运动和力;贯穿孔设置在矩形的吸振质量块3的中部,并且贯穿孔贯穿吸振质量块3的上下面,立柱2穿入到贯穿孔内,吸振质量块3通孔立柱2与贯穿孔的配合在立柱2上进行滑动;由于吸振弹簧4需要套设在立柱2的外面,因此,吸振弹簧4不会与吸振质量块3上的贯穿孔发生干涉;由于需要吸振质量块3与立柱2之间产生摩擦,因此可以将贯穿孔的内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吸振的准零刚度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准零刚度隔振器本体,设有主质量块;/n立柱,竖直滑动于所述主质量块上;/n吸振质量块,竖直滑动于所述立柱上;以及/n吸振弹簧,一端连接所述主质量块,另一端连接所述吸振质量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吸振的准零刚度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准零刚度隔振器本体,设有主质量块;
立柱,竖直滑动于所述主质量块上;
吸振质量块,竖直滑动于所述立柱上;以及
吸振弹簧,一端连接所述主质量块,另一端连接所述吸振质量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振的准零刚度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为圆柱,所述吸振弹簧套设于所述立柱上,所述吸振质量块为长方体,所述吸振质量块设有贯穿孔,所述立柱穿设于所述贯穿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吸振的准零刚度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质量块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吸振质量块设有第二螺纹孔,多个所述第一螺栓先穿过垫片再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内,所述垫片将所述吸振弹簧分别压紧在所述主质量块和所述吸振质量块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振的准零刚度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准零刚度隔振器本体还设有:
主体架,所述立柱穿过所述主质量块固设于所述主体架上;
正刚度弹簧,套设于所述立柱上,所述正刚度弹簧一端固设于所述主体架上,另一端固设于所述主质量块上;和
负刚度机构,为两个且一端与所述主体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主质量块铰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吸振的准零刚度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架包括:
底座,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立柱的底端固设于所述底座上;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韶华刘楠任剑莹路永婕冯桂珍张宇许鸣珠闫德立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铁道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