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点降水装置、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7111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井点降水装置、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其井点降水装置包括抗滑桩桩身,在抗滑桩桩身的下侧设置有承重板,承重板的下侧设置有预制管和砂砾石层,砂砾石层设置于预制管的外侧,预制管中设置有潜水泵,潜水泵通过潜水泵水管将预制管的地下水抽至井点降水装置的外部。通过将预制管设置于抗滑桩桩身的底部进行蓄水,大大减小了井点降水装置的占用空间,还使井点降水装置可离目标就近设置,且蓄水多,效果好,还通过潜水泵能够将抗滑桩桩身的底部的积水及时排出,结合承重板起到支撑抗滑桩桩身的作用,可防止抗滑桩桩身的桩底地块垒出现松软的情况,保证抗滑桩桩身的长期稳定性,消除边坡出现垮埸的情况。

A well point dewatering device, system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点降水装置、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井点降水装置、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现今地下降低水位多采用井点降水点,一般采用在地表钻孔后埋设花管,四周回填砂砾石,并在孔底放置潜水泵抽水,以降低水井周围地下水水位,这种方式往往需要设置大量的降水井及较长时间的排水,才能降低地下水位。而对于滑坡治理工程中的人工挖孔桩,由于地下水丰富,在桩排上游需要设置大量降水井才能有效降低抗滑桩附近的地下水,为人工挖桩孔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由于抗滑桩施工影响,井点降水点需要与抗滑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边坡被破坏,所以在抗滑桩上游布设的井点降水点对抗滑桩位置降水效果不够明显。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点降水装置、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可增大井点降水装置的蓄水量,及抽水效果,以减少工程所需的井点降水装置的数量,进而减少造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井点降水装置,包括抗滑桩桩身,在所述抗滑桩桩身的下侧设置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下侧设置有预制管和砂砾石层,所述砂砾石层设置于所述预制管的外侧,所述预制管中设置有潜水泵,所述承重板上设置有供潜水泵水管伸出的安装孔,所述抗滑桩桩身中设置有容纳潜水泵水管的通孔,所述安装孔与通孔连通,所述潜水泵通过潜水泵水管将预制管的地下水抽至井点降水装置的外部。所述的井点降水装置中,所述承重板上位于所述安装孔处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套设有用于保护潜水泵水管的保护管,所述潜水泵水管位于保护管中。所述的井点降水装置中,所述承重板为钢板、其厚度为1-5CM。所述的井点降水装置中,所述连接管为钢管、其高度为5-25CM,连接管的直径大于潜水泵的直径。所述的井点降水装置中,所述预制管的高度为0.8-2M,直径为1-2M。所述的井点降水装置中,所述抗滑桩桩身的外径大于砂砾石层的外径。一种井点降水系统,包括若干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井点降水装置,相邻两井点降水装置之间间隔5-10米。一种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井点降水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挖抗滑桩坑,并在抗滑桩坑的桩底超挖一用于埋预制管的沉水坑;在沉水坑中设置一无砂预制管,并在无砂预制管的外侧回填夯实砂砾石层;在沉水坑的口部铺设与抗滑桩尺寸相同的承重板,且所述承重板上具有供连接管安装的安装孔;在预制管中放置潜水泵,并使潜水泵水管通过所述安装孔引出至井点降水装置外侧;在抗滑桩坑中浇筑混凝土形成抗滑桩桩身,并使抗滑桩桩身中形成容纳潜水泵水管的通孔。所述的井点降水装置的施工方法中,在所述在沉水坑的口部铺设与抗滑桩尺寸相同的承重板,且所述承重板上具有供连接管安装的安装孔的步骤之后、所述在预制管中放置潜水泵,并使潜水泵水管通过所述安装孔引出至井点降水装置外侧的步骤之间还包括:在承重板上、位于安装孔处设置焊接一连接管;在连接管外套设置一保护管,并使潜水泵水管设置于保护管中。一种如井点降水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跳一挖一或跳二挖一的方法,分批次设置有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井点降水装置;所述井点降水装置采用上述的井点降水装置的施工方法进行。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井点降水装置、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所述井点降水装置将预制管设置于抗滑桩桩身的底部进行蓄水,大大减小了井点降水装置的占用空间,简化了施工难度及工序,还使井点降水装置可离目标就近设置,且蓄水多,效果好,以减少井点降水装置的数量,从而减少工程造价。本专利技术还通过所述潜水泵能够将抗滑桩桩身的底部的积水及时排出,结合承重板起到支撑抗滑桩桩身的作用,可防止抗滑桩桩身的桩底地块垒出现松软的情况,保证抗滑桩桩身的长期稳定性,防止由于积水而出现抗滑桩桩身不稳定的因素,消除边坡出现垮埸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施工便捷,且可持续抽水降纸滑坡体地下水位,有利于滑坡的安全稳定,提高滑坡的安全储备系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井点降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井点降水装置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装设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井点降水装置,包括抗滑桩桩身1,在所述抗滑桩桩身1的下侧设置有承重板2,所述承重板2的下侧设置有预制管3和砂砾石层4,所述砂砾石层4设置于所述预制管3的外侧,所述预制管3中设置有潜水泵5,所述承重板2上设置有供潜水泵水管51伸出的安装孔21,所述抗滑桩桩身1中设置有容纳潜水泵水管51的通孔11,所述安装孔21与通孔11连通,所述潜水泵5通过潜水泵水管51将预制管3的地下水抽至井点降水装置的外部。本专利技术的井点降水装置通过所述预制管3能增大井点降水装置的储水量,通过所述砂砾石层4和预制管3起到过滤地下水的作用,以延长潜水泵5的使用寿命,且砂砾石层4还可防止预制管3堵塞,同时,还通过所述砂砾石层4起到支撑承重板2的作用,有利于抗滑桩桩身1的稳固。本实施例中,所述潜水泵5可采用QJ型深进潜水泵,通过所述潜水泵5能够将抗滑桩桩身1的底部的积水及时排出,结合承重板2起到支撑抗滑桩桩身1的作用,可防止抗滑桩桩身1的桩底地块垒出现松软的情况,保证抗滑桩桩身1的长期稳定性,防止由于积水而出现抗滑桩桩身1不稳定的因素,消除边坡出现垮埸的情况。本专利技术将所述预制管3设置于抗滑桩桩身1的底部进行蓄水,大大减小了井点降水装置的占用空间,简化了施工难度及工序,还使所述的井点降水装置可离目标(如坡体水位较高处)就近设置,且蓄水多,效果好,以减少井点降水装置的数量,从而减少工程造价。所述承重板2上位于所述安装孔21处设置有连接管22,所述连接管22上套设有用于保护潜水泵水管51的保护管23,所述潜水泵水管51位于保护管23中,通过所述连接管22封住所述通孔11,结合保护管23,可避免后期浇筑混凝土制作抗滑桩桩身1时,有浆液渗流进入通孔11使潜水泵水管51变形,还通过所述保护管23可保护潜水泵水管51的使用寿命。具体的,所述承重板2为钢板、其厚度为1-5CM(厘米),具体可根据需要选用合适厚度的承重板2,使其能承受抗滑桩桩身1的荷载,具体的,所述承重板2的大小与抗滑桩桩身1的底面大小适配,厚度优选为2CM,在满足承重的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点降水装置,包括抗滑桩桩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抗滑桩桩身的下侧设置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下侧设置有预制管和砂砾石层,所述砂砾石层设置于所述预制管的外侧,所述预制管中设置有潜水泵,所述承重板上设置有供潜水泵水管伸出的安装孔,所述抗滑桩桩身中设置有容纳潜水泵水管的通孔,所述安装孔与通孔连通,所述潜水泵通过潜水泵水管将预制管的地下水抽至井点降水装置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点降水装置,包括抗滑桩桩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抗滑桩桩身的下侧设置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下侧设置有预制管和砂砾石层,所述砂砾石层设置于所述预制管的外侧,所述预制管中设置有潜水泵,所述承重板上设置有供潜水泵水管伸出的安装孔,所述抗滑桩桩身中设置有容纳潜水泵水管的通孔,所述安装孔与通孔连通,所述潜水泵通过潜水泵水管将预制管的地下水抽至井点降水装置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点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上位于所述安装孔处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套设有用于保护潜水泵水管的保护管,所述潜水泵水管位于保护管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点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为钢板、其厚度为1-5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点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为钢管、其高度为5-25CM,连接管的直径大于潜水泵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点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管的高度为0.8-2M,直径为1-2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点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滑桩桩身的外径大于砂砾石层的外径。


7.一种井点降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井点降水装置,相邻两井点降水装置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友杨增权马速范文陈雄王建松刘庆元高和斌马新凯周张博林灿阳黄辉杨军胡肖肖郑纲烜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沙埕湾跨海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