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模压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6708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0:36
一种内模压紧装置。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综合管廊的内模和底模之间的安装、配合装置的改进。提出了一种结构精巧、使用方便且稳定性好,使用后可快速、准确的完成底模和内模之间的配合安装,并给内模提供足够支撑的内模压紧装置。底模的包括从上到下连为一体的环形凸台和基座,内模贴合与环形凸台的内侧表面上;所述内模压紧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内模的底面上的卡块和设在环形凸台的内侧表面的压紧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从整体上具有结构精巧、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快速、准确的完成底模和内模之间的配合安装,并给内模提供足够支撑的优点。

A pressing device for internal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模压紧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综合管廊的内模和底模之间的安装、配合装置的改进。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是现代新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可以避免由于建设或维修管线而导致的重复开挖的麻烦,管廊可布设多种管线由于不接触土壤,减少了腐蚀,延长了管线的使用寿命,为城市发展预留了地下空间。现有技术中的综合管廊模具大多如国家局于2014年7月16日公告的一份名为“综合管廊模具”、申请号为“201110252437.0”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所示,包括内模、外模和底模(或称底托),其中内模固定连接在底模顶面的内侧,而外模可拆卸的连接在底模顶面的外侧。然而,人们在实际使用时发现,此类结构中内模无法更换,在对口径、厚度相同,但长度不同的管廊进行加工时显得极为不便;而若是将底模、内模分开制造,那么二者之间如何连接、如何固定、如何密封又成为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造成极大困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精巧、使用方便且稳定性好,使用后可快速、准确的完成底模和内模之间的配合安装,并给内模提供足够支撑的内模压紧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底模的包括从上到下连为一体的环形凸台和基座,内模贴合与环形凸台的内侧表面上;所述内模压紧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内模的底面上的卡块和设在环形凸台的内侧表面的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铰接座、螺杆、滑块、螺母和升降支撑机构,所述铰接座固定连接在环形凸台的内侧表面上,所述螺杆的一端铰接在铰接座上,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螺杆上,所述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在螺杆上、且位于滑块远离铰接座的一侧;所述升降支撑机构包括旋转台、升降杆、升降块、铰接块和铰接杆,所述旋转台设于底模中基座的顶面上、且位于内模的下方,所述升降杆依次穿设旋转台和基座、且与旋转台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升降块固定连接在升降杆的顶端;所述铰接块固定连接在螺母背向滑块的端面上,所述铰接杆的中部穿设在升降块中、且其一端与螺母相铰接。所述环形凸台的内侧表面上开设有环形的密封槽,所述内模的外表面的底部设有与密封槽适配的环形的密封凸条。所述旋转台的外壁上设有若干操作孔,所述铰接杆远离铰接块的一端设有六角形操作块。本专利技术使用时,可通过起重机吊住内模放入环形凹槽之内,再上升升降支撑机构,使其给内模的底面提供足够的支撑,并使得螺杆向上翻转、螺杆上的滑块则翻转至卡块背向铰接座的一侧;最后,旋转螺母即可推动滑块沿螺杆滑动,从而最终配合卡块将内模“压在”环形凸台的内侧表面上。从整体上具有结构精巧、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快速、准确的完成底模和内模之间的配合安装,并给内模提供足够支撑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中1是环形凸台,2是基座,3是内模,30是卡块,300是密封凸条,4是压紧机构,41是铰接座,42是螺杆,43是滑块,44是螺母;5是升降支撑机构,511是旋转台,512是升降杆,513是升降块,514是铰接块,515是铰接杆。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如图1-2所示,所述综合管廊的模具包括外模、内模和底模,所述底模的包括从上到下连为一体的环形凸台1和基座2,所述内模3贴合与环形凸台1的内侧表面上,所述外模贴合于环形凸台的外侧表面上;从而在外模的内表面、环形凸台的顶面以及内模的外表面三者之间形成用于浇筑混凝土,从而成型综合管廊的模腔。所述内模压紧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内模3的底面上的卡块30和设在环形凸台1的内侧表面的压紧机构4;所述压紧机构4包括铰接座41、螺杆42、滑块43、螺母44和升降支撑机构5,所述铰接座41固定连接在环形凸台1的内侧表面上,所述螺杆42的一端铰接在铰接座41上,所述滑块43滑动连接在螺杆42上,所述螺母44通过螺纹连接在螺杆42上、且位于滑块43远离铰接座41的一侧,所述升降支撑机构5连接在螺杆远离铰接座的一端,所述升降支撑机构升起时可向上翻转螺杆,并给内模的底面提供支撑。使用时,可通过起重机吊住内模放入环形凹槽之内,再上升升降支撑机构,使其给内模的底面提供足够的支撑,并使得螺杆向上翻转、螺杆上的滑块则翻转至卡块背向铰接座的一侧;最后,旋转螺母即可推动滑块沿螺杆滑动,从而最终配合卡块将内模“压在”环形凸台的内侧表面上。从整体上具有结构精巧、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快速、准确的完成底模和内模之间的配合安装,并给内模提供足够支撑的优点。所述升降支撑机构5包括旋转台511、升降杆512、升降块513、铰接块514和铰接杆515,所述旋转台511设于底模中基座2的顶面上、且位于内模3的下方,所述升降杆512依次穿设旋转台511和基座2、且与旋转台51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升降块513固定连接在升降杆512的顶端;所述铰接块514固定连接在螺母44背向滑块43的端面上,所述铰接杆515的中部穿设在升降块514中、且其一端与螺母44相铰接。使用时,可先旋转旋转台使得升降杆和升降块在螺纹的作用下上行,并使得铰接杆边与升降块相对滑动边带动螺杆向上翻转;待升降块上升到位即可完全撑住内模,此后,再旋转铰接杆,即可使得铰接杆带动螺母旋转,从而推动滑块沿螺杆滑动,最终配合卡块将内模“压在”环形凸台的内侧表面上。从整体上具有结构精巧、操作方便、稳定性好、体积小、并兼具了对内模提供有效支撑以及将内模稳定压住的特点。所述环形凸台的内侧表面上开设有环形的密封槽,所述内模3的外表面的底部设有与密封槽适配的环形的密封凸条300。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底模、内模之间的密封性。所述旋转台511的外壁上设有若干操作孔,从而使得操作人员可借助杆状操作杆在远端对旋转台进行方便、高效的操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规避了装配内模时的安全隐患;所述铰接杆远离铰接块的一端设有六角形操作块,从而操作人员可借助长臂的六角扳手对铰接杆进行方便、高效的操作,进而实现对螺母的操作,有效解决了升降支撑装置布置完毕后对螺母操作不便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模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模的包括从上到下连为一体的环形凸台和基座,内模贴合与环形凸台的内侧表面上;/n所述内模压紧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内模的底面上的卡块和设在环形凸台的内侧表面的压紧机构;/n所述压紧机构包括铰接座、螺杆、滑块、螺母和升降支撑机构,所述铰接座固定连接在环形凸台的内侧表面上,所述螺杆的一端铰接在铰接座上,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螺杆上,所述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在螺杆上、且位于滑块远离铰接座的一侧;/n所述升降支撑机构包括旋转台、升降杆、升降块、铰接块和铰接杆,所述旋转台设于底模中基座的顶面上、且位于内模的下方,所述升降杆依次穿设旋转台和基座、且与旋转台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升降块固定连接在升降杆的顶端;/n所述铰接块固定连接在螺母背向滑块的端面上,所述铰接杆的中部穿设在升降块中、且其一端与螺母相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模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模的包括从上到下连为一体的环形凸台和基座,内模贴合与环形凸台的内侧表面上;
所述内模压紧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内模的底面上的卡块和设在环形凸台的内侧表面的压紧机构;
所述压紧机构包括铰接座、螺杆、滑块、螺母和升降支撑机构,所述铰接座固定连接在环形凸台的内侧表面上,所述螺杆的一端铰接在铰接座上,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螺杆上,所述螺母通过螺纹连接在螺杆上、且位于滑块远离铰接座的一侧;
所述升降支撑机构包括旋转台、升降杆、升降块、铰接块和铰接杆,所述旋转台设于底模中基座的顶面上、且位于内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长平吴贤荣张道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意建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