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介入用防护套,包括套体、牵拉引丝和手拉环,套体套设于支架或球囊上,套体为螺旋状的条形片构成的锥形筒,锥形筒尾端设置有套设口,首端设置有仅能通过介入导丝的开孔,相邻条形片通过可撕裂触点相连接,套体尾端的条形片连接有牵拉引丝,牵拉引丝的尾端设置有手拉环;套体内外壁均附有亲水防滑涂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介入手术中支架或球顺利通过病变部位,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入用防护套
本专利技术涉及介入治疗装置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介入用防护套。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多个科室包括心血管科、神经内科、介入科等在血管介入治疗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1、因血管过度迂曲、狭窄、钙化、斑块负荷重,支架或球囊通过困难或无法通过。2、为使支架或球囊通过病变部位需使用多种辅助设备,例如:双导丝、换用新球囊或不同型号、不同品牌支架,使用旋磨、切割装置等等,使用过程复杂,消耗医疗资源较大,部分情况下效果不理想。3、在使用多种装置,多种设备情况下支架或球囊仍无法顺利通过可造成手术无法顺利进行,手术时间延长,支架脱载,甚至血栓形成,夹层形成等问题,严重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介入用防护套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介入用防护套,可使介入手术中支架或球顺利通过病变部位,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费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介入用防护套,包括套体、牵拉引丝和手拉环,所述套体套设于支架或球囊上,所述套体为螺旋状的条形片构成的锥形筒,所述锥形筒尾端设置有套设口,首端设置有仅能通过介入导丝的开孔,所述相邻条形片通过可撕裂触点相连接,所述套体尾端的所述条形片连接有所述牵拉引丝,所述牵拉引丝的尾端设置有所述手拉环;所述套体内外壁均附有亲水防滑涂层。本专利技术防护套采用超薄且弹性和柔韧性较好的材质制作而成,将其套设于支架或球囊上,解决了支架或球囊无法顺利通过病变血管的问题,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费用;套体由通过可撕裂触点相连的条形片构成,拉动手拉环可使套体的接触点断裂,呈条形,且其内壁与外壁均附有亲水超滑涂层,极易抽出。优选的,所述亲水超滑涂层为PEG或PVP采用热交联方式形成。利用PEG和PVP的亲水润滑特性,将其制作成亲水超滑涂层,以便于防护套的抽出与进入。优选的,所述支架或所述球囊尾端连接有输送杆,连接有所述输送杆的所述支架或所述球囊由指引导管送入血管内。优选的,所述介入导丝穿插于所述支架或球囊中,一端穿出所述支架或所述球囊,伸入血管内,另一端伸出所述指引导管外侧。优选的,所述牵拉引丝穿插于所述指引导管内,且所述牵拉引丝的长度大于所述指引导管的长度。牵拉引丝导丝的长度大于指引导管的长度,可方便拉动手拉环。优选的,所述套体的大小为仅能通套于所述支架或所述球囊上,并紧紧包裹,尾端延伸至与所述支架或所述球囊相连的输送杆,并紧紧包裹。根据支架或球囊的大小,设置合适的套体的大小,能够使支架或球囊能够顺利进入,防护套过大会导致包覆支架或球囊松弛,不易进入;套体过小,使得支架或球囊不能完全被包覆,影响支架或球囊的进入。优选的,构成所述套体的所述条形片为一体成型。将构成套体的条形片设置为一个整体,使得套体断裂后,能够全部顺利抽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使用状态图。图3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使用状态图。图4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护套与支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附图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图。其中,图中,1-套体;11-条形片;12-套设口;13-开孔;2-牵拉引丝;3-手拉环;4-支架;5-介入导丝;6-输送杆;7-指引导管;8-病变血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介入用防护套,可使介入手术中支架或球顺利通过病变部位,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费用。请参阅附图1-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介入用防护套,包括套体1、牵拉引丝2和手拉环3,套体1套设于支架4或球囊上,套体1为螺旋状的条形片11构成的锥形筒,锥形筒尾端设置有套设口12,首端设置有仅能通过介入导丝5的开孔13,相邻条形片11通过可撕裂触点相连接,套体1尾端的条形片11连接有牵拉引丝2,牵拉引丝2的尾端设置有手拉环3;套体1内外壁均附有亲水防滑涂层。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亲水超滑涂层为PEG或PVP采用热交联方式形成。利用PEG和PVP的亲水润滑特性,将其制作成亲水超滑涂层,以便于套体1的抽出与进入。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支架4或球囊尾端连接有输送杆6,连接有输送杆6的支架4或球囊由指引导管7送入血管内。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介入导丝5穿插于支架4或球囊中,一端穿出支架4或球囊,伸入血管内,另一端伸出指引导管7外侧。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牵拉引丝2穿插于指引导管7内,且牵拉引丝2的长度大于指引导管7的长度。牵拉引丝2的长度大于指引导管7的长度,可方便拉动手拉环3。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套体1的大小为仅能通套于支架4或球囊上,并紧紧包裹,尾端延伸至与支架,4或球囊相连的输送杆6,并紧紧包裹。根据支架,4或球囊的大小,设置合适的套体1的大小,能够使支架4或球囊能够顺利进入,套体1过大会导致包覆支架4或球囊松弛,不易进入;套体1过小,使得支架4或球囊不能完全被包覆,影响支架4或球囊的进入。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构成套体1的条形片11为一体成型。将构成套体1的条形片11设置为一个整体,使得套体1断裂后,能够全部顺利抽出。本专利技术防护套采用超薄柔韧性材质制作而成,且具有弹性,能够紧紧包裹支架4或球形囊,将其套设于支架4或球囊上,解决了支架4或球囊无法顺利通过病变血管8的问题,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费用;套体1由通过可撕裂触点相连的条形片11构成,拉动手拉环3可使套体1的接触点断裂,呈条形,且其内壁与外壁均附有亲水超滑涂层,极易抽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首先,将套体1水化后完全套设于支架4或球囊上,并延长至小部分输送杆6,穿刺后置入导管鞘,沿导管鞘放入指引导管7,并将指引导管7搭于血管口,建立好支架通道;然后通过指引导管7放入介入导丝5通过病变血管8部位,再沿介入导丝5将包裹支架4或球囊(带有输送杆6)的防护套送到病变血管8部位并释放,因其表面光滑完整,故较易通过病变血管8部位,通过病变血管8部位后,固定输送杆6,反向拉动手拉环3,使套体1接触点断裂,呈现出由附图1向附图2再向附图3变化这一过程,因其内壁及外壁均附有亲水超滑涂层,极易退出指引导管7,之后继续相应介入治疗。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入用防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套体、牵拉引丝和手拉环,所述套体套设于支架或球囊上,所述套体为螺旋状的条形片构成的锥形筒,所述锥形筒尾端设置有套设口,首端设置有仅能通过介入导丝的开孔,所述相邻条形片通过可撕裂触点相连接,所述套体尾端的所述条形片连接有所述牵拉引丝,所述牵拉引丝的尾端设置有所述手拉环;所述套体内外壁均附有亲水防滑涂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用防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套体、牵拉引丝和手拉环,所述套体套设于支架或球囊上,所述套体为螺旋状的条形片构成的锥形筒,所述锥形筒尾端设置有套设口,首端设置有仅能通过介入导丝的开孔,所述相邻条形片通过可撕裂触点相连接,所述套体尾端的所述条形片连接有所述牵拉引丝,所述牵拉引丝的尾端设置有所述手拉环;所述套体内外壁均附有亲水防滑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用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超滑涂层为PEG或PVP采用热交联方式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用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或所述球囊尾端连接有输送杆,连接有所述输送杆的所述支架或所述球囊由指引导管送入血管内。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新龙,
申请(专利权)人:连新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青海;6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