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手机支架,包括壳体、左夹臂、右夹臂、左夹掌、右夹掌、电机、传动机构和控制机构,壳体包括底壳和罩壳,底壳和罩壳扣合连接形成容置腔,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左夹臂和右夹臂运动,控制机构控制电机的启停,左夹臂的右端位于容置腔内,左夹臂的左端与左夹掌转动连接,右夹臂的左端位于容置腔内,右夹臂的右端与右夹掌转动连接,左夹臂与左夹掌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复位件,右夹臂与右夹掌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传动灵活,夹持稳定,在非工作时可以将夹持掌缩回,节省空间,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手机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架产品,特别地涉及一种车载电动手机支架。
技术介绍
目前,手机支架已普遍存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市面上常见的手机支架类型一般分为磁吸型、重力型和弹力夹持型,其中,重力型支架主要为依靠重力作用的自动夹紧,原理是将夹持物的重力转化为支架夹臂的夹持力,但由于手机类电子设备多为轻巧型设备,会导致重力型支架的夹持力度偏小,在汽车面临急刹等特殊情况时,手机往往会掉落,影响行车安全;弹力夹持型支架是利用弹簧的弹力夹紧夹持物,安全可靠性高,但在使用时需要双手操作,取放手机较为麻烦;磁吸型支架则包括吸附磁盘和隔磁片,吸附磁盘利用胶水粘合在汽车的驾驶台上,而隔磁片就需要粘贴在手机的背面,但吸附磁盘只能固定安设在一辆汽车内,不能随意的装卸,缺乏灵活性。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无线充电手机支架,通常采用夹持臂和夹持掌为一体的L形结构,收缩后夹持掌会垂直凸出壳体外侧,占用空间且容易碰撞损坏,同时张开后夹持手机不牢固,传动不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传动灵活,夹持稳定且使用寿命长的车载电动手机支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手机支架,包括壳体、左夹臂、右夹臂、左夹掌、右夹掌、电机、传动机构和控制机构,壳体包括底壳和罩壳,底壳和罩壳扣合连接形成容置腔,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左夹臂和右夹臂运动,控制机构控制电机的启停,左夹臂的右端位于容置腔内,左夹臂的左端与左夹掌转动连接,右夹臂的左端位于容置腔内,右夹臂的右端与右夹掌转动连接,左夹臂与左夹掌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复位件,右夹臂与右夹掌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件。在夹持手机的工作状态下,左夹掌和右夹掌的夹持面转动至与罩壳平面接近垂直的状态,手机被夹持在左夹掌和右夹掌之间,而在手机拿出后的非工作状态,左夹掌和右夹掌转动至与罩壳平面平行,减小占用空间;而第一弹性复位件和第二弹性复位件的设置可以使左夹掌和右夹掌在左夹臂、右夹臂向外侧运动时自动弹开呈打开状态,以方便放入手机。通过左夹掌和右夹掌的可转动设计,一方面有助于在非使用状态下的折叠收纳,另一方面可以适用于不同形状的手机,当夹紧手机时,左夹板/右夹板与左夹臂/右夹臂之间的夹角会随手机侧面弧度的不同而自动调整,使左夹板/右夹板与手机的侧面之间始终牢固夹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左夹掌包括夹持手机的左夹板和左连接耳,左连接耳与左夹臂转动连接,右夹掌包括夹持手机的右夹板和右连接耳,右连接耳与右夹臂转动连接,罩壳和/或底壳上设有左接触位、右接触位,左接触位与左连接耳配合,右接触位与右连接耳配合。左夹板和右夹板是用于夹持手机两侧的夹持面,当不需要夹持手机时,电机驱动左夹臂和右夹臂向内收合运动时,当左连接耳和右连接耳分别与左接触位和右接触位接触后,在力的作用下,接触点作为支点,带动左夹板和右夹板转动,弹性复位件产生弹性形变,直至左夹板和右夹板趴伏在罩壳上;当电机反转驱动左夹臂和右夹臂向外运动时,当左连接耳和右连接耳分别与左接触位和右接触位接触分离,此时力的作用消失,弹性复位件恢复初始状态,带动左夹板和右夹板转动打开。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罩壳上具有容置左夹板的左夹板槽和容置右夹板的右夹板槽,在非工作状态下,左夹板转动至嵌入左夹板槽,右夹板转动至嵌入右夹板槽,通过凹槽的设置,使左夹板和右夹板在拿出手机后可以趴伏嵌入罩壳上的左夹板槽和右夹板槽,节省空间,同时对其起到保护的作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弹性复位件和第二弹性复位件均为扭簧,第一弹性复位件一端与左夹臂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左夹掌固定连接,第二弹性件一端与右夹臂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夹掌固定连接,通过扭簧的设置,使左夹掌和右夹掌在左夹臂和右夹臂向外运动时可以自动弹开,而无需对其进行操作,使用方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左夹臂的左端包括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左连接轴分别穿过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后与左夹掌连接,第一弹性复位件套在左连接轴上,右夹臂的右端包括第三凸耳和第四凸耳,右连接轴分别穿过第三凸耳和第四凸耳后与右夹掌连接,第二弹性复位件套在右连接轴上。左/右连接轴一方面可以将左/右夹臂和左/右夹掌形成转动连接,另一方面可以将弹性复位件进行限位,防止其窜动,有效的利用空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罩壳正面设有按压感应键以感应手机的放入和拿开并向控制器发送信号,底壳背面设有触摸感应键以提供信号使手机支架打开。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按压感应按键与壳体内部的轻触带灯开关配合,轻触带灯开关与控制机构电连接,将控制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以进一步控制电机的运转,而触摸感应件与壳体内部的触摸感应弹簧配合,触摸感应弹簧与控制系统电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左夹臂还包括位于右端的第一齿条、位于中间的第一转折部,右夹臂还包括位于左端的第二齿条、位于中间的第二转折部,第一转折部和第二转折部形成左夹臂和右夹臂的限位部,防止其在向外运动时脱出壳体外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传动机构包括齿轮、左夹臂上的第一齿条和右夹臂上的第二齿条,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齿轮分别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啮合。电机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再带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进行直线运动,实现左夹臂和右夹臂的向内收合和向外打开的运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无线充电线圈、线圈安装板、传动机构固定板,控制机构为控制电路板,无线充电线圈通过线圈安装板固定在壳体内,传动机构固定板将齿轮、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限定在传动机构固定板与底壳之间,左夹臂和右夹臂的转折部分别位于传动机构固定板的左侧和右侧。无线充电线圈与控制机构连接,可以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而传动机构固定板可以对齿轮和齿条限位,防止其脱齿打滑,保证传动的稳定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传动灵活,夹持稳定,在非工作时可以将夹持掌缩回,节省空间,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动手机支架的打开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动手机支架的收缩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电动手机支架的背面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电动手机支架的分解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电动手机支架的传动机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电动手机支架的传动机构固定板安装示意图;图7是在图6的基础上进一步安装控制机构的示意图;图8是在图7的基础上进一步安装无线充电线圈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电动手机支架的左夹臂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电动手机支架的左夹掌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电动手机支架的壳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参考附图,提供一种电动手机支架,包括壳体、左夹臂1、右夹臂2、左夹掌3、右夹掌4、电机5、传动机构和控制机构7,壳体包括底壳8和罩壳9,底壳8和罩壳9扣合连接形成容置腔,电机5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左夹臂、右夹臂、左夹掌、右夹掌、电机、传动机构和控制机构,壳体包括底壳和罩壳,底壳和罩壳扣合连接形成容置腔,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左夹臂和右夹臂运动,控制机构控制电机的启停,左夹臂的右端位于容置腔内,左夹臂的左端与左夹掌转动连接,右夹臂的左端位于容置腔内,右夹臂的右端与右夹掌转动连接,左夹臂与左夹掌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复位件,右夹臂与右夹掌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左夹臂、右夹臂、左夹掌、右夹掌、电机、传动机构和控制机构,壳体包括底壳和罩壳,底壳和罩壳扣合连接形成容置腔,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左夹臂和右夹臂运动,控制机构控制电机的启停,左夹臂的右端位于容置腔内,左夹臂的左端与左夹掌转动连接,右夹臂的左端位于容置腔内,右夹臂的右端与右夹掌转动连接,左夹臂与左夹掌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复位件,右夹臂与右夹掌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左夹掌包括夹持手机的左夹板和左连接耳,左连接耳与左夹臂转动连接,右夹掌包括夹持手机的右夹板和右连接耳,右连接耳与右夹臂转动连接,罩壳和/或底壳上设有左接触位、右接触位,左接触位与左连接耳配合,右接触位与右连接耳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罩壳上具有容置左夹板的左夹板槽和容置右夹板的右夹板槽,在非工作状态下,左夹板转动至嵌入左夹板槽,右夹板转动至嵌入右夹板槽。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一弹性复位件和第二弹性复位件均为扭簧,第一弹性复位件一端与左夹臂连接,另一端与左夹掌固定连接,第二弹性件一端与右夹臂连接,另一端与右夹掌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左夹臂的左端包括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左连接轴分别穿过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后与左夹掌连接,第一弹性复位件套在左连接轴上,右夹臂的右端包括第三凸耳和第四凸耳,右连接轴分别穿过第三凸耳和第四凸耳后与右夹掌连接,第二弹性复位件套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李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