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霜装置及包含其的空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5988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化霜装置及包含其的空调,制冷制热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提高除霜效率、除霜同时能够正常对室内供热的可用于室外机换热器的化霜装置及包含其的空调。包括:加热组件及隔热结构;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待化霜结构上,所述隔热结构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上远离所述待化霜结构的一侧。通过设置于所述待化霜结构上的所述加热组件加热直接为待化霜结构进行除霜,在除霜过程中不影响空调正常的供热,保持室内的舒适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所述隔热结构,隔离室外低温空气与所述加热组件的热交换,减少所述加热组件的热量损失,提高所述加热组件的工作效率,进而提升室外换热器的除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霜装置及包含其的空调
本技术涉及制冷制热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化霜装置及包含其的空调。
技术介绍
空调在低温工况运行下,空调的室外机在制热过程中,换热器会出现结霜情况,使空调的制热能力降低,所以需要对空调的外机换热器进行除霜。现有的除霜方式有制冷循环除霜和热气除霜,但这两种除霜方式在除霜过程中无法对室内进行供热,同时制冷循环除霜时室内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还会吸收室内热量,影响室内的舒适性。其他除霜方式还存在除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外机换热器除霜的同时不能对室内供热、除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除霜效率、除霜同时能够正常对室内供热的化霜装置及包含其的空调。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化霜装置,包括:加热组件及隔热结构;所述加热组件设置于待化霜结构上,所述隔热结构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上、且位于所述加热组件远离所述待化霜结构的一侧。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红外加热器及反射罩,所述红外加热器与所述反射罩通过固定结构连接;所述反射罩内侧围成一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红外加热器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待化霜结构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侧;所述隔热结构位于所述反射罩远离所述红外加热器的外侧。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结构的形状与所述反射罩的形状相适配。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加热器通过固定结构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连接部及卡托部,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设置有所述卡托部,所述卡托部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红外加热器的承载槽。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卡托部包括第一托臂及第二托臂,所述第一托臂与所述第二托臂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托臂及所述第二托臂之间形成所述承载槽。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待化霜结构为换热器,所述化霜装置还包括:格栅结构,所述格栅结构与所述加热组件可拆卸固定连接,且所述格栅结构位于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换热器之间。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格栅结构与所述加热组件通过卡钩或螺钉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格栅结构的目数为5-20目。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结构与所述加热组件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结构与所述加热组件粘接或焊接。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隔热结构以隔热材质制得,或者所述隔热结构表面涂布有隔热涂料,或者所述隔热结构为真空绝热板。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室外机换热器的化霜装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化霜装置及包含其的空调,可用于空调的室外机换热器,通过设置于所述待化霜结构上的所述加热组件加热直接为换热器等待化霜结构进行除霜,在除霜过程中不影响空调正常的供热,保持室内的舒适性。同时,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加热组件上远离所述待化霜结构的一侧设置的所述隔热结构,隔离室外低温空气与所述加热组件的热交换,减少所述加热组件的热量损失,提高所述加热组件的工作效率,进而提升空调室外机换热器的除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化霜装置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化霜装置的拆解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化霜装置的截面图。附图标记:1加热组件11红外加热器12反射罩2隔热结构3固定结构31连接部32卡托部321第一托臂322第二托臂333凹槽4格栅结构5卡钩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化霜装置,包括:加热组件1及隔热结构2;所述加热组件1设置于待化霜结构上,所述隔热结构2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1上、且位于所述加热组件1远离所述待化霜结构的一侧。通过设置于所述待化霜结构上的所述加热组件1加热直接为换热器等待化霜结构进行除霜,在除霜过程中不影响空调正常的供热,保持室内的舒适性。同时,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加热组件上远离所述待化霜结构的一侧设置的所述隔热结构2,隔离室外低温空气与所述加热组件1的热交换,减少所述加热组件1的热量损失,提高所述加热组件1的工作效率,进而提升室外换热器的除霜效率。待化霜结构可以是空调的室外机换热器,也可以是冰箱或冷库等装置上的需化霜的换热部件。其中,室外机的换热器在空调的制热工况下存在结霜的问题,本实施例中设置加热组件1与换热器相对设置,二者之间具有间隙,加热组件1设置的面积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对换热器进行局部加热或整体加热,进而为换热器化霜。如图1-3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室外机换热器的化霜装置中,所述加热组件1包括:红外加热器11及反射罩12,所述红外加热器11与所述反射罩12通过固定结构3连接;所述反射罩12内侧围成一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红外加热器11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换热器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侧;所述隔热结构2位于所述反射罩12远离所述红外加热器11的外侧,进一步说明,此处的外侧指反射罩12远离红外加热器11的一侧,内侧指反射罩12靠近红外加热器11的一侧。在空调低温制热情况下,开启红外加热器11为换热器加热,帮助换热器化霜。同时红外加热器11产生的无法用于加热换热器霜层的红外线(背向换热器的部分红外线),可以通过设置的反射罩12重新反射到换热器表面,防止红外辐射线的浪费,高效利用红外辐射线。所述隔热结构2的形状与所述反射罩12的形状相适配,反射罩12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定,可采用板状、多边形或者弧形;隔热结构2可全包覆或局部包覆于加热组件远离所述换热器的一侧,全包覆对反射罩的隔热效果更好,局部包覆隔热效果会弱于全包覆但依然可以减少反射罩12的热交换。例如,反射罩12的形状为板件,隔热结构2可只包覆加热组件1远离所述换热器的一个侧面即可。又如,本实施例中的反射罩12为弧状,隔热结构2则可以设置为与反射罩12形状相适配的弧状,对反射罩12进行全包覆;或者隔热结构2设置为U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化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组件(1)及隔热结构(2);所述加热组件(1)设置于待化霜结构上,所述隔热结构(2)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1)上、且位于所述加热组件(1)远离所述待化霜结构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组件(1)及隔热结构(2);所述加热组件(1)设置于待化霜结构上,所述隔热结构(2)设置于所述加热组件(1)上、且位于所述加热组件(1)远离所述待化霜结构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1)包括:红外加热器(11)及反射罩(12),所述红外加热器(11)与所述反射罩(12)通过固定结构(3)连接;
所述反射罩(12)内侧围成一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红外加热器(11)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待化霜结构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侧;
所述隔热结构(2)位于所述反射罩(12)远离所述红外加热器(11)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结构(2)的形状与所述反射罩(12)的形状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3)包括连接部(31)及卡托部(32),所述连接部(31)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所述连接部(31)的第二端设置有所述卡托部(32),所述卡托部(3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红外加热器(11)的承载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化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托部(32)包括第一托臂(321)及第二托臂(3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袁伟张福臣刘鹏李成俊黎优霞王现林陈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