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列滚子轴承挡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5868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列滚子轴承挡圈结构,包括轴承的外圈、内圈和轴体,所述轴体贯穿内圈中部开设的通孔,并与内圈过盈连接,内圈的外周面上分别开设有前环槽、中环槽以及后环槽,中环槽位于内圈中线上,前环槽和后环槽分别以中环槽为中心对称分布,内圈上分别套有第一外挡圈、中挡圈以及第二外挡圈。本直列滚子轴承挡圈结构,T型油孔和Y型油孔的设置在注射润滑油时,先从Y型油孔的位于外部的一端注射,由于Y型油孔两路的开口,润滑油分别流动到外挡圈滚子的交接处,减少了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与外部的摩擦力,同时配合T型油孔使用,让两端的油路连通,只需从一端注射,就可以达到贯穿轴承的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列滚子轴承挡圈结构
本技术涉及轴承
,具体为一种直列滚子轴承挡圈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的轴承挡圈基本都是一个带缺口的圆环形片状结构件,其内径小于所连接的轴承的内径,外径面为连续的圆弧形结构,内径面在环的中点两侧各设一个大小相同的凹槽。其整体各面均为光滑面,且达到镜面效果,其内径面与轴的相对固定效果较差;需要另外借助锁紧固定零件才能实现与轴的固定,应用较为不便,其整体各面均为光滑面,且达到镜面效果,其内径面与轴的相对固定效果较差;需要另外借助锁紧固定零件才能实现与轴的固定,且因为缺口的存在导致轴的运行过程中发生轴承挡圈脱离的可能,应用较为不便,如果采用没有缺口,在润滑轴承时,由于阻挡的关系,导致润滑油无法让轴承吃透,导致润滑的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列滚子轴承挡圈结构,具有优化了润滑油的流动路径,同时对滚子的位置限制能力有所提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列滚子轴承挡圈结构,包括轴承的外圈、内圈和轴体,所述轴体贯穿内圈中部开设的通孔,并与内圈过盈连接,内圈的外周面上分别开设有前环槽、中环槽以及后环槽,中环槽位于内圈中线上,前环槽和后环槽分别以中环槽为中心对称分布,内圈上分别套有第一外挡圈、中挡圈以及第二外挡圈,第一外挡圈和第二外挡圈的内周面上焊接有定位环,第一外挡圈和中挡圈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滚子,中挡圈和第二外挡圈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滚子,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沿长度方向的一侧面位于中环槽内,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沿长度方向的另一侧面与外圈的内壁活动连接,外圈的两端口径的侧边上还焊接有向内的限位环,限位环分别卡在第一外挡圈和第二外挡圈的外部,所述定位环分别套入前环槽和后环槽内,定位环与第一外挡圈和第二外挡圈上开设有贯穿的Y型油孔,中挡圈上开设有贯穿的T型油孔。优选的,所述第一外挡圈、中挡圈和第二外挡圈均与内圈连接处具有1~2mm的缝隙。优选的,所述第一滚子、第二滚子和定位环叠加的长度与中环槽的长度相适配。优选的,所述Y型油孔与第一外挡圈和第二外挡圈相接的出口为内小外大的喇叭口,T型油孔与中挡圈相接的出口为内小外大的喇叭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直列滚子轴承挡圈结构,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在环槽内滚动,减少内圈旋转的摩擦力,同时用第一外挡圈、中挡圈以及第二外挡圈对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的位置进行限定,起到抵挡的作用,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在旋转或者滚动的过程中不会脱落。2.本直列滚子轴承挡圈结构,限位环将第一外挡圈和第二外挡圈卡住进行位置的限定,T型油孔和Y型油孔的设置在注射润滑油时,先从Y型油孔的位于外部的一端注射,由于Y型油孔两路的开口,润滑油分别流动到第一外挡圈和第二外挡圈与外圈之间的缝隙处和与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一侧的交接处,减少了第一滚子和第二滚子与外部的摩擦力,同时配合T型油孔使用,让两端的油路连通,只需从一端注射,就可以达到贯穿轴承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轴承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挡圈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外挡圈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中挡圈的剖视图。图中:1、外圈;11、限位环;2、内圈;21、前环槽;22、中环槽;23、后环槽;3、轴体;4、中挡圈;5、第二外挡圈;51、T型油孔;6、定位环;61、Y型油孔;7、第一滚子;8、第二滚子;9、第一外挡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直列滚子轴承挡圈结构,包括轴承的外圈1、内圈2和轴体3,轴体3贯穿内圈2中部开设的通孔,并与内圈2过盈连接,轴体3可以带动内圈2进行旋转,内圈2的外周面上分别开设有前环槽21、中环槽22以及后环槽23,中环槽22位于内圈2中线上,前环槽21和后环槽23分别以中环槽22为中心对称分布,利用前环槽21、中环槽22以及后环槽23与轴承的其他部件进行装配的同时,可以将每个部件对应的位置进行确定,避免脱离。请参阅图2,内圈2上分别套有第一外挡圈9、中挡圈4以及第二外挡圈5,第一外挡圈9、中挡圈4和第二外挡圈5均与内圈2连接处具有1~2mm的缝隙,缝隙方便在注射润滑油时有路径供润滑油流动,第一外挡圈9和第二外挡圈5的内周面上焊接有定位环6,定位环6分别套入前环槽21和后环槽23内,第一外挡圈9和中挡圈4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滚子7,中挡圈4和第二外挡圈5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滚子8,第一滚子7和第二滚子8沿长度方向的一侧面位于中环槽22内,第一滚子7、第二滚子8和定位环6叠加的长度与中环槽22的长度相适配,第一滚子7和第二滚子8在中环槽22内滚动,减少内圈2旋转的摩擦力,同时用第一外挡圈9、中挡圈4以及第二外挡圈5对第一滚子7和第二滚子8的位置进行限定,起到抵挡的作用,第一滚子7和第二滚子8在旋转或者滚动的过程中不会脱落,第一滚子7和第二滚子8沿长度方向的另一侧面与外圈1的内壁活动连接,外圈1的两端口径的侧边上还焊接有向内的限位环11,限位环11分别卡在第一外挡圈9和第二外挡圈5的外部,限位环11将第一外挡圈9和第二外挡圈5卡住进行位置的限定。请参阅图3-4,定位环6与第一外挡圈9和第二外挡圈5上开设有贯穿的Y型油孔61,中挡圈4上开设有贯穿的T型油孔51,Y型油孔61与第一外挡圈9和第二外挡圈5相接的出口为内小外大的喇叭口,T型油孔51与中挡圈4相接的出口为内小外大的喇叭口,T型油孔51和Y型油孔61的设置在注射润滑油时,先从Y型油孔61的位于外部的一端注射,由于Y型油孔61两路的开口,润滑油分别流动到第一外挡圈9和第二外挡圈5与外圈1之间的缝隙处和与第一滚子7和第二滚子8一侧的交接处,减少了第一滚子7和第二滚子8与外部的摩擦力,同时配合T型油孔51使用,让两端的油路连通,只需从一端注射,就可以达到贯穿轴承的目的。综上所述:本直列滚子轴承挡圈结构,第一滚子7和第二滚子8在中环槽22内滚动,减少内圈2旋转的摩擦力,同时用第一外挡圈9、中挡圈4以及第二外挡圈5对第一滚子7和第二滚子8的位置进行限定,起到抵挡的作用,第一滚子7和第二滚子8在旋转或者滚动的过程中不会脱落,限位环11将第一外挡圈9和第二外挡圈5卡住进行位置的限定,T型油孔51和Y型油孔61的设置在注射润滑油时,先从Y型油孔61的位于外部的一端注射,由于Y型油孔61两路的开口,润滑油分别流动到第一外挡圈9和第二外挡圈5与外圈1之间的缝隙处和与第一滚子7和第二滚子8一侧的交接处,减少了第一滚子7和第二滚子8与外部的摩擦力,同时配合T型油孔51使用,让两端的油路连通,只需从一端注射,就可以达到贯穿轴承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列滚子轴承挡圈结构,包括轴承的外圈(1)、内圈(2)和轴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3)贯穿内圈(2)中部开设的通孔,并与内圈(2)过盈连接,内圈(2)的外周面上分别开设有前环槽(21)、中环槽(22)以及后环槽(23),中环槽(22)位于内圈(2)中线上,前环槽(21)和后环槽(23)分别以中环槽(22)为中心对称分布,内圈(2)上分别套有第一外挡圈(9)、中挡圈(4)以及第二外挡圈(5),第一外挡圈(9)和第二外挡圈(5)的内周面上焊接有定位环(6),第一外挡圈(9)和中挡圈(4)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滚子(7),中挡圈(4)和第二外挡圈(5)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滚子(8),第一滚子(7)和第二滚子(8)沿长度方向的一侧面位于中环槽(22)内,第一滚子(7)和第二滚子(8)沿长度方向的另一侧面与外圈(1)的内壁活动连接,外圈(1)的两端口径的侧边上还焊接有向内的限位环(11),限位环(11)分别卡在第一外挡圈(9)和第二外挡圈(5)的外部,所述定位环(6)分别套入前环槽(21)和后环槽(23)内,定位环(6)与第一外挡圈(9)和第二外挡圈(5)上开设有贯穿的Y型油孔(61),中挡圈(4)上开设有贯穿的T型油孔(5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列滚子轴承挡圈结构,包括轴承的外圈(1)、内圈(2)和轴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3)贯穿内圈(2)中部开设的通孔,并与内圈(2)过盈连接,内圈(2)的外周面上分别开设有前环槽(21)、中环槽(22)以及后环槽(23),中环槽(22)位于内圈(2)中线上,前环槽(21)和后环槽(23)分别以中环槽(22)为中心对称分布,内圈(2)上分别套有第一外挡圈(9)、中挡圈(4)以及第二外挡圈(5),第一外挡圈(9)和第二外挡圈(5)的内周面上焊接有定位环(6),第一外挡圈(9)和中挡圈(4)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滚子(7),中挡圈(4)和第二外挡圈(5)相对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滚子(8),第一滚子(7)和第二滚子(8)沿长度方向的一侧面位于中环槽(22)内,第一滚子(7)和第二滚子(8)沿长度方向的另一侧面与外圈(1)的内壁活动连接,外圈(1)的两端口径的侧边上还焊接有向内的限位环(11),限位环(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斋
申请(专利权)人:瓦房店集利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