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调试分流集流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5857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调试分流集流阀,包括阀体、阀室、阀芯、集流口、分流口、可变液压口,所述阀室设置于阀体内部,且由一个双向压力室和两个单向压力室组成,所述阀芯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设置于左侧单向压力室与双向压力室之间的左阀芯以及右侧单向压力室与双向压力室之间的右阀芯。该分流集流阀通过集流滤网、U型弯道和L型板的设计,降低了集流口进液的流速,提高了流体流动的稳定性,降低了分流状态下同步精度的偏差;通过分流滤网和调压孔的设计,降低了分流口进液的流速和压差,降低了集流状态下同步精度的偏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调试分流集流阀
本技术涉及阀门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组合调试分流集流阀。
技术介绍
目前,分流集流阀主要应用于多个液压缸同步控制的液压系统中,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设计、成套、调试和使用容易等优点。但是分流集流阀受到自身结构精密度、流体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同步精度存在一定的偏差,尤其在流体流速变化大的情况下,同步精度存在较大的波动,影响分流集流阀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组合调试分流集流阀,该分流集流阀通过集流滤网、U型弯道和L型板的设计,降低了集流口进液的流速,提高了流体流动的稳定性,降低了分流状态下同步精度的偏差;通过分流滤网和调压孔的设计,降低了分流口进液的流速和压差,降低了集流状态下同步精度的偏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调试分流集流阀,包括阀体、阀室、阀芯、集流口、分流口、可变液压口,所述阀室设置于阀体内部,且由一个双向压力室和两个单向压力室组成,所述阀芯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设置于左侧单向压力室与双向压力室之间的左阀芯以及右侧单向压力室与双向压力室之间的右阀芯,所述集流口连通双向压力室,所述分流口的数量为两个,连通左右两侧的单向压力室且形成一一对应,可变液压口的数量为两个,连通左右两侧的单向压力室且形成一一对应,所述单向压力室内设有弹簧,所述集流口连接U型弯道,所述集流口的端面设有可拆卸的集流滤网,两个分流口之间设有变径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上设有调压孔,所述分流口的端面设有可拆卸的分流滤网,所述左阀芯包括左阀芯本体、设置于单向压力室一端的左开口、设置于双向压力室一端的左L型板、连通单向压力室与分流口的左导流孔、连通双向压力室与单向压力室的左限流孔,所述右阀芯包括右阀芯本体、设置于单向压力室一端的右开口、设置于双向压力室一端的右L型板、连通单向压力室与分流口的右导流孔、连通双向压力室与单向压力室的右限流孔。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阀室的内壁设有连接分流口的引流槽。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通孔的孔径由两端向中间位置逐渐变小。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集流滤网和分流滤网的截面成凸字形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分流集流阀通过集流滤网、U型弯道和L型板的设计,降低了集流口进液的流速,提高了流体流动的稳定性,降低了分流状态下同步精度的偏差;通过分流滤网和调压孔的设计,降低了分流口进液的流速和压差,降低了集流状态下同步精度的偏差。附图说明附图1是所述分流集流阀在分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所述分流集流阀在集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A的放大图。附图4是所述左阀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所述右阀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组合调试分流集流阀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5中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组合调试分流集流阀,包括阀体1、阀室2、阀芯3、集流口4、分流口5、可变液压口6,所述阀室2设置于阀体1内部,且由一个双向压力室21和两个单向压力室22组成,所述阀芯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设置于左侧单向压力室22与双向压力室21之间的左阀芯31以及右侧单向压力室22与双向压力室21之间的右阀芯32,所述集流口4连通双向压力室21,所述分流口5的数量为两个,连通左右两侧的单向压力室22且形成一一对应,可变液压口6的数量为两个,连通左右两侧的单向压力室22且形成一一对应,所述单向压力室22内设有弹簧23,所述集流口4连接U型弯道41,所述集流口4的端面设有可拆卸的集流滤网42,两个分流口5之间设有变径的连通孔51,所述连通孔51上设有调压孔52,所述分流口5的端面设有可拆卸的分流滤网53,左阀芯31包括左阀芯本体311、设置于单向压力室一端的左开口312、设置于双向压力室一端的左L型板313、连通单向压力室与分流口的左导流孔314、连通双向压力室与单向压力室的左限流孔315,右阀芯32包括右阀芯本体321、设置于单向压力室一端的右开口322、设置于双向压力室一端的右L型板323、连通单向压力室与分流口的右导流孔324、连通双向压力室与单向压力室的右限流孔325。阀室2的内壁设有连接分流口的引流槽24。为了方便阀芯的拆装,阀体左右两侧的侧板通过螺栓与阀体进行组合,将左阀芯的左L型板与右阀芯的右L型板相互勾住,然后一起塞入阀室后,将阀体与侧板固定牢即可。同步关系时,可变液压口6不工作。正常状态下,在弹簧的作用下,左右两侧的阀芯处于阀室的中间位置。分流状态下,初始时,集流口的压力P0大于左阀芯受到的向右压力P1和右阀芯受到的向左压力P2,在压力P0的作用下,左阀芯向左位移,右阀芯向右位移,左阀芯与右阀芯相互远离,左L型板与右L型板处于拉紧状态。此时,若P1大于P2,则左阀芯与右阀芯整体向右位移,由于左侧分流口与左导流孔的通流面积逐渐增大,右侧分流口与右导流孔的通流面积逐渐减小,P1逐渐减小,P2逐渐增大,当P1与P2无限接近时,左阀芯和右阀芯停止位移。同理若初始时P2大于P1,则左阀芯与右阀芯整体向左位移,P1逐渐增大,P2逐渐减小,当P1与P2无限接近时,左阀芯和右阀芯停止位移。由于液压会随流速发生微小变化,P1与P2在微小范围内也会发生变化。集流状态下,初始时,集流口的压力P0小于P1和P2,在P1和P2的作用下,左阀芯向右位移,右阀芯向左位移,左阀芯与右阀芯相互靠近,左L型板与右L型板处理压紧状态。此时,若P1大于P2,则左阀芯与右阀芯整体向右位移,由于左侧分流口与左导流孔的通流面积逐渐减小,右侧分流口与右导流孔的通流面积逐渐增大,P1逐渐减小,P2逐渐增大,当P1与P2无限接近时,左阀芯与右阀芯停止位移。同理若初始时,P2大于P1,则左阀芯与右阀芯整体向左位移,P1逐渐增大,P2逐渐减小,当P1与P2无限接近时,左阀芯与右阀芯停止位移。通过集流滤网、U型弯道的设计,减小了集流口液体流速的变化幅度,使得流速和压力更加稳定,从而降低了压力波动对于P0、P1和P2和影响,提高了分流状态下的同步精度。同样的,在分流口设计了分流滤网、连通孔和调压孔,可以降低压力波动,减小两侧分流口上的压差,从而提高集流状态下的同步精度。根据具体需要,可以在分流口设置U型弯道,进一步提高效果。可变液压口6的设置,用于控制两侧分流口流量的定比关系。本实施例中,连通孔51的孔径由两端向中间位置逐渐变小。连通两路分流口,微调节两路分流口通过的流量,从而提高同步精度。本实施例中,集流滤网42和分流滤网53的截面成凸字形状。有利于集流滤网和分流滤网的拆装,提高装配和维护效率。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及其变换。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以本实施例的内容为基础进行的常规修改和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调试分流集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阀室(2)、阀芯(3)、集流口(4)、分流口(5)、可变液压口(6),所述阀室(2)设置于阀体(1)内部,且由一个双向压力室(21)和两个单向压力室(22)组成,所述阀芯(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设置于左侧单向压力室(22)与双向压力室(21)之间的左阀芯(31)以及右侧单向压力室(22)与双向压力室(21)之间的右阀芯(32),所述集流口(4)连通双向压力室(21),所述分流口(5)的数量为两个,连通左右两侧的单向压力室(22)且形成一一对应,可变液压口(6)的数量为两个,连通左右两侧的单向压力室(22)且形成一一对应,所述单向压力室(22)内设有弹簧(23),所述集流口(4)连接U型弯道(41),所述集流口(4)的端面设有可拆卸的集流滤网(42),两个分流口(5)之间设有变径的连通孔(51),所述连通孔(51)上设有调压孔(52),所述分流口(5)的端面设有可拆卸的分流滤网(53),所述左阀芯(31)包括左阀芯本体(311)、设置于单向压力室一端的左开口(312)、设置于双向压力室一端的左L型板(313)、连通单向压力室与分流口的左导流孔(314)、连通双向压力室与单向压力室的左限流孔(315),所述右阀芯(32)包括右阀芯本体(321)、设置于单向压力室一端的右开口(322)、设置于双向压力室一端的右L型板(323)、连通单向压力室与分流口的右导流孔(324)、连通双向压力室与单向压力室的右限流孔(3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调试分流集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阀室(2)、阀芯(3)、集流口(4)、分流口(5)、可变液压口(6),所述阀室(2)设置于阀体(1)内部,且由一个双向压力室(21)和两个单向压力室(22)组成,所述阀芯(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设置于左侧单向压力室(22)与双向压力室(21)之间的左阀芯(31)以及右侧单向压力室(22)与双向压力室(21)之间的右阀芯(32),所述集流口(4)连通双向压力室(21),所述分流口(5)的数量为两个,连通左右两侧的单向压力室(22)且形成一一对应,可变液压口(6)的数量为两个,连通左右两侧的单向压力室(22)且形成一一对应,所述单向压力室(22)内设有弹簧(23),所述集流口(4)连接U型弯道(41),所述集流口(4)的端面设有可拆卸的集流滤网(42),两个分流口(5)之间设有变径的连通孔(51),所述连通孔(51)上设有调压孔(52),所述分流口(5)的端面设有可拆卸的分流滤网(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泽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汤真控制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