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首层外墙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5738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首层外墙防水结构,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外墙板底部和地梁顶部设结构配合的企口,且外墙板和地梁之间形成缝隙;固定件设于外墙板和地梁连接处内侧,通过螺栓分别与外墙板和地梁连接,其末端伸入缝隙内;PE棒由缝隙外侧嵌入,耐候胶填充于缝隙内,位于PE棒外侧;防水卷材铺贴于外墙板和地梁外侧,且遮蔽缝隙设置;外墙板、地梁和防水卷材外侧面整体喷涂构成真石漆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外墙板底部和地梁顶部设企口结构,形成构造防水,从根本上提高结构防水性能;缝隙内部设PE棒和耐候胶,并于缝隙外侧铺贴防水卷材、喷涂真石漆,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防水性能;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施工方便。

A waterproof structure for the first floor exterior wall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首层外墙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首层外墙的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采用预制构件通过现场装配而成的一种建筑形式,具有建造速度快和节能环保的特点。其中,装配式建筑的外墙可以采用外挂墙板的形式。外挂墙板通过一定的方式和主体结构相连,并采用合理的措施处理墙板之间的缝隙。其中首层外墙和地面之间的防水结构尤为重要,其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建筑的安全可靠性和密封防水性。目前,装配式建筑首层外墙防水结构还存在一些缺陷:如墙板的下侧面采用平口形式,未设计构造防水,仅靠材料防水,导致防水性能先天不足;同时,材料防水方式不合理,容易开裂,从而导致防水性能不稳定;此外,首层外墙的防水缺乏一套完整的一体化结构设计,导致施工复杂、密封防水性能难以满足建筑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为了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首层外墙的防水结构。本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首层外墙防水结构,外墙板底部和地梁顶部设结构配合的企口,且所述外墙板和所述地梁之间形成缝隙;固定件设于所述外墙板和所述地梁连接处内侧,通过螺栓分别与所述外墙板和地梁连接,其末端伸入所述缝隙内;PE棒由所述缝隙外侧嵌入,耐候胶填充于所述缝隙内,位于所述PE棒外侧;防水卷材铺贴于所述外墙板和所述地梁外侧,且遮蔽所述缝隙设置;所述外墙板、地梁和所述防水卷材外侧面整体喷涂构成真石漆层。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由水平设置的横板和竖直固连于所述横板中部的竖板构成;所述竖板紧贴所述外墙板的内侧面设置,并通过螺栓与所述外墙板连接,所述横板紧贴所述地梁上表面设置,其一端伸入所述缝隙内,并于另一端处通过螺栓与所述地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耐候胶的外端与所述缝隙的外侧面齐平。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卷材向下延伸至所述地梁以下,向上延伸至所述缝隙上方500mm以上。进一步的,所述PE棒与所述缝隙过盈配合。进一步的,每块外墙板对应设置两个所述固定件且两个所述固定件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真石漆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防水卷材的厚度。进一步的,所述缝隙的高度为20mm,所述横板的厚度为20mm。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首层外墙防水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外墙板底部和地梁顶部设企口结构,形成构造防水,从根本上提高结构防水性能;2、缝隙内部设PE棒和耐候胶,并于缝隙外侧铺贴防水卷材、喷涂真石漆,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防水性能;3、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施工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墙板,2、地梁,3、固定件,31、竖板;32、横板,4、螺栓,51、PE棒,52、耐候胶;61、防水卷材;62、真石漆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所示,其结构关系为:外墙板1底部和地梁2顶部设结构配合的企口,且外墙板1和地梁2之间形成缝隙;固定件3设于外墙板1和地梁2连接处内侧,通过螺栓4分别与外墙板1和地梁2连接,将外墙板1和地梁2连接固定,其末端伸入缝隙内;PE棒51由缝隙外侧嵌入,耐候胶52填充于缝隙内,位于PE棒51外侧;防水卷材61铺贴于外墙板1和地梁2外侧,且遮蔽缝隙设置;外墙板1、地梁2和防水卷材61外侧面整体喷涂构成真石漆层62。优选的,固定件3由水平设置的横板32和竖直固连于横板32中部的竖板31构成;竖板31紧贴外墙板1的内侧面设置,并通过螺栓4与外墙板1连接,横板32紧贴地梁2上表面设置,其一端伸入缝隙内,并于另一端处通过螺栓4与地梁2连接。优选的,耐候胶52的外端与缝隙的外侧面齐平。优选的,防水卷材61向下延伸至地梁2以下,向上延伸至缝隙上方500mm以上。优选的,PE棒51与缝隙过盈配合。优选的,每块外墙板1对应设置两个固定件3且两个固定件3对称设置。优选的,真石漆层62的厚度大于防水卷材61的厚度。优选的,缝隙的高度为20mm,横板31的厚度为20mm。实施例1外墙板1底部和地梁2底部设结构配合的企口,企口两个水平面的高差为40mm。每块外墙板1布置两个固定件3,固定件3对称布置于外墙板1长度方向的四等分点。PE棒51的直径为25mm,耐候胶52的厚度为15mm。防水卷材61采用无胎基自粘防水卷材,厚度1.2mm,真石漆62的厚度为3mm。具体施工时,包括以下步骤:S1、将固定件3置于设计位置,然后将横板32的一端通过螺栓4和地梁2紧固;S2、将外墙板1安装到位,坐落于固定件3的横板32上,然后将固定件3的竖板31通过螺栓4与外墙板1紧固;S3、由外墙板1和地梁2之间的缝隙外侧嵌入PE棒51,嵌入深度为30mm;S4、以PE棒51为背衬,填充耐候胶52,耐候胶52厚度为15mm;S5、在外墙板1外侧面缝隙处粘贴防水卷材61,向下延伸到地梁2以下位置,向上延伸到缝隙以上500mm处;S6、在外墙板1、地梁2和防水卷材61外侧均匀喷涂形成真石漆层62,喷涂厚度为3mm,完成施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首层外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外墙板(1)底部和地梁(2)顶部设结构配合的企口,且所述外墙板(1)和所述地梁(2)之间形成缝隙;固定件(3)设于所述外墙板(1)和所述地梁(2)连接处内侧,通过螺栓(4)分别与所述外墙板(1)和地梁(2)连接,其末端伸入所述缝隙内;/nPE棒(51)由所述缝隙外侧嵌入,耐候胶(52)填充于所述缝隙内,位于所述PE棒(51)外侧;防水卷材(61)铺贴于所述外墙板(1)和所述地梁(2)外侧,且遮蔽所述缝隙设置;所述外墙板(1)、地梁(2)和所述防水卷材(61)外侧面整体喷涂构成真石漆层(6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首层外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外墙板(1)底部和地梁(2)顶部设结构配合的企口,且所述外墙板(1)和所述地梁(2)之间形成缝隙;固定件(3)设于所述外墙板(1)和所述地梁(2)连接处内侧,通过螺栓(4)分别与所述外墙板(1)和地梁(2)连接,其末端伸入所述缝隙内;
PE棒(51)由所述缝隙外侧嵌入,耐候胶(52)填充于所述缝隙内,位于所述PE棒(51)外侧;防水卷材(61)铺贴于所述外墙板(1)和所述地梁(2)外侧,且遮蔽所述缝隙设置;所述外墙板(1)、地梁(2)和所述防水卷材(61)外侧面整体喷涂构成真石漆层(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首层外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由水平设置的横板(32)和竖直固连于所述横板(32)中部的竖板(31)构成;所述竖板(31)紧贴所述外墙板(1)的内侧面设置,并通过螺栓(4)与所述外墙板(1)连接,所述横板(32)紧贴所述地梁(2)上表面设置,其一端伸入所述缝隙内,并于另一端处通过螺栓(4)与所述地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万玉姚翔王从章李花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