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管道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5721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管道接头,可以包括:止水组件和对接组件;其中,所述止水组件,设置在每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的接头处,用于实现一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与另一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对接时的止水;所述对接组件,设置在每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的接触面上,用于一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与另一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对接时的对接及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案,可以水下管段对接过程复杂且缓慢的问题,达到提升对接效率的效果。

An underwater pipe j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管道接头
本技术属于水下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水下管道接头,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水下管道接头。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海洋资源利用越来越多,大量的海底隧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其中一部分采用了沉管隧道这种结构形式。沉管隧道是在预制场或者干坞等其它地方完成管节的预制,然后再浮运至安装目的地,最后进行下沉对接的一种隧道施工方法。目前常规的沉管管段在对接时,为了保证安装精度,需要不断地微调其位置,而管段的动力一般来源于水面上的拖运船舶,船舶和管段的联系依赖的是柔性的钢索,再加上部分水域的洋流复杂多变,导致对接过程中的位置微调极其艰难和缓慢。沉管管段对接过程缓慢,会直接导致整个沉管隧道的工期漫长和造价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水下管道接头,以解决水下管段对接过程复杂且缓慢的问题,达到提升对接效率的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水下管道接头,可以包括:止水组件和对接组件;其中,所述止水组件,设置在每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的接头处,用于实现一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与另一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对接时的止水;所述对接组件,设置在每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的接触面上,用于一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与另一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对接时的对接及定位。可选地,所述止水组件,可以包括:内层止水带和外层止水带;其中,所述内层止水带,沿每段水下管道的周向,设置于每段水下管道的管段接头的内壁接头处,用于形成内层止水;所述外层止水带,沿每段水下管道的周向,设置于每段水下管道的管段接头的外壁接头处,用于形成外层止水。可选地,所述止水组件,还可以包括:止水带嵌缝;其中,所述止水带嵌缝,设置于已经安装完成的一段沉管主体结构的待对接端面,用于嵌入即将安装的另一段沉管主体结构的待对接端面上的外层止水带;所述止水带嵌缝与外层止水带嵌合组成外部止水结构。可选地,所述内层止水带的一部分预埋于每段水下管道的管段接头的预制混凝土中,另一部分包裹于临时止水完成后的现浇混凝土中;所述止水带嵌缝,在每段水下管道预制时预留得到;所述外层止水带,在每段水下管道预制完成后安装得到。可选地,所述对接组件,可以包括:水平限位槽和/或竖向限位台;其中,所述水平限位槽,设置在每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的接触面上,用于在每段水下管道下沉安装过程中起到水平方向的限位和导向的作用;和/或,所述竖向限位台,设置在每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的接触面上,用于在每段水下管道下沉安装过程中起到竖直方向限位的作用。可选地,在每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的接触面上,所述对接组件形成台阶状、锯齿状、波浪状中的至少一种对接及定位结构;所述水平限位槽和/或所述竖向限位台,位于所述对接及定位结构中。由此,本技术的方案,通过在管段端头的接触面上形成了台阶或者锯齿状的对接结构,能够在管段初步就位以后,自动完成管段的定位;同时在接头处预留浇筑混凝土的空间并预埋止水带,利用止水带和新浇筑的混凝土形成永久性的防水结构;解决水下管段对接过程复杂且缓慢的问题,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对接过程复杂且缓慢、对接工期长的缺陷,实现提升对接效率、缩短对接工期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水下管道接头的一实施例的管段横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水下管道接头的一实施例的管段三维半剖面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的水下管道接头的一实施例的管段三维半剖面结构示意图二。结合附图,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1-止水带嵌缝;2-沉管主体结构;3-内层止水带;4-水平限位槽;5-竖向限位台;6-外层止水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所示的例子,提供了一种水下管道接头。本技术的水下管道接头,可以包括:止水组件和对接组件。其中,所述止水组件,设置在每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的接头处,用于实现一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与另一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对接时的止水。所述对接组件,设置在每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的接触面上,用于一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与另一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对接时的对接及定位。这里,水下管道的管段接头,作为沉管主体结构2的一部分。水下管道的管段接头的接头处,为一段水下管道上用于与另一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的接头处。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的接头处,为一段水下管道上用于与另一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的接触面。也就是说,为了解决水下管段对接过程复杂且缓慢的问题,本技术的方案,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管道截面形式,可以实现水下管道在对接过程中快速完成临时止水,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自动纠偏功能,并具有简单可靠的防水措施,有利于提高水下管段对接的施工速度。例如:本技术的方案,采用了一种新的管段接头断面形式,能够使管段接头对接时自动完成位置微调,并快速的完成临时止水和形成简单有效的永久止水结构,能够提高管段对接安装效率,降低造价,保证管段运营的安全性。由此,通过在每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设置止水组件和对接组件,可以实现水下管道在对接过程中快速完成临时止水和快速对接及定位,从而减少管道对接的操作过程并提高效率。可选地,所述止水组件,可以包括:内层止水带3和外层止水带6。其中,所述内层止水带3,沿每段水下管道的周向,设置于每段水下管道的管段接头的内壁接头处,用于形成内层止水。所述外层止水带6,沿每段水下管道的周向,设置于每段水下管道的管段接头的外壁接头处,用于形成外层止水。由此,通过内层止水带和外层止水带分别从内层和外层进行止水,可以提升止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止水组件,还可以包括:止水带嵌缝1。所述止水带嵌缝1,设置于已经安装完成的管段(即,已经安装完成的一段沉管主体结构2)的待对接端面,用于嵌入即将安装的管段(即,即将安装的另一段沉管主体结构2)的待对接端面上的外层止水带6;所述止水带嵌缝1和外层止水带6共同组成了外部止水结构。例如:止水带嵌缝1可以是用来嵌入外层止水带6的一道沟槽,可以是在管段的端面上挖出一条沟槽,该沟槽可以是在端面上挖出来的嵌缝。更可选地,所述内层止水带3的一部分预埋于每段水下管道的管段接头的预制混凝土中,另一部分包裹于临时止水完成后的现浇混凝土中。所述止水带嵌缝1,在每段水下管道预制时预留得到。所述外层止水带6,在每段水下管道预制完成后安装得到。...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可以包括:止水组件和对接组件;其中,/n所述止水组件,设置在每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的接头处,用于实现一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与另一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对接时的止水;/n所述对接组件,设置在每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的接触面上,用于一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与另一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对接时的对接及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可以包括:止水组件和对接组件;其中,
所述止水组件,设置在每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的接头处,用于实现一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与另一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对接时的止水;
所述对接组件,设置在每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的接触面上,用于一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与另一段水下管道的管段端头对接时的对接及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组件,可以包括:内层止水带(3)和外层止水带(6);其中,
所述内层止水带(3),沿每段水下管道的周向,设置于每段水下管道的管段接头的内壁接头处,用于形成内层止水;
所述外层止水带(6),沿每段水下管道的周向,设置于每段水下管道的管段接头的外壁接头处,用于形成外层止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组件,还可以包括:止水带嵌缝(1);其中,
所述止水带嵌缝(1),设置于已经安装完成的一段沉管主体结构(2)的待对接端面,用于嵌入即将安装的另一段沉管主体结构(2)的待对接端面上的外层止水带(6);所述止水带嵌缝(1)与外层止水带(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文涛刘甲朋张志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九州动脉隧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