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的一种用于动车的防滑把手,包括把手杆体及把手杆体的内腔横向开设的空腔,把手杆体的外表面横向等距离固定套接有防滑套,把手杆体的下端面且与每个防滑套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框,限位框内侧的顶部从左至右垂直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滑套、限位框、固定筒、伸缩筒、卡合板和垫块等设计,该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时能够更有效的起到防滑效果,能够有效的保证乘客在拿捏时达到最佳的稳固状态,同时能够使乘客拿捏时具有最佳的舒适度,大大的方便了无座乘客的使用,同时该设计在使用时能够大大的加强实用性,为无座的乘客提供手指锻炼的好处。
A antiskid handle for motor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动车的防滑把手
本技术涉及动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动车的防滑把手。
技术介绍
动车、全称动力车辆,是指轨道交通系统中装有动力装置的车辆,包括机车和动力车厢两大类,动车装配有驱动车轮,而与之相对应地无驱动装置车辆就是拖车,列车要能在轨道上正常运行,就必须有动车为整列火车提供足够牵引力,但可以不挂没有动力的拖车,动车是安装有车轮驱动机器设备的铁路车辆,而不是动车组,不仅高速列车中有动车,所有火车类型的交通工具、包括常速动车组、普速列车、地铁列车、轻轨列车、单轨列车和磁悬浮列车等都有动车。现有的动车组一般是由多节车厢组成,而每节车厢中都设有用于无座人员使用的把手,现有车厢中的把手都为一种光滑的镜面杆体,这种把手在使用起来就存在诸多不便,比如说使用时由于把手上没有相应的防滑措施,就会出现车辆晃动时乘客拿捏不稳的情况,从而导致乘客摔倒,同时现有的把手功能过于单一,没有一定的娱乐性,乘客长时间拿捏容易出现疲劳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动车的防滑把手,该设计方案具备防滑,且具有一定娱乐性的优点,解决了原有的把手容易导致乘客站立不稳且功能单一的问题。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动车的防滑把手,包括把手杆体及把手杆体的内腔横向开设的空腔,把手杆体的外表面横向等距离固定套接有防滑套,把手杆体的下端面且与每个防滑套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框,限位框内侧的顶部从左至右垂直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筒,四个固定筒的顶部均向上延伸至空腔内且固定连接有底座,每个固定筒内腔的顶部均垂直固定连接有内筒,每个内筒的内腔均通过弹簧滑动套接有伸缩筒,每个固定筒内腔的底部均设有挡块,每块挡块的顶部均与弹簧的底部进行固定连接,每个伸缩筒的底端贯穿挡块后均从固定筒中延伸出来,每个伸缩筒的下端面均一体成型有卡合板。本技术的用于动车的防滑把手,其中每个卡合板均为一种“⌒”圆弧形状,该卡合板的弧度与手指的形状相适配。本技术的用于动车的防滑把手,其中防滑套为一种硅胶套且外表面一体成型有网格状的防滑纹路,每个防滑套的上端面均为一种凹陷的圆弧状。本技术的用于动车的防滑把手,其中弹簧为一种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内筒的底部。本技术的用于动车的防滑把手,其中伸缩筒的外表面和内筒的内腔均为一种光滑的镜面构造,该伸缩筒的外表面与内筒的内腔紧密贴合在一起。本技术的用于动车的防滑把手,其中卡合板底部的圆弧面均复合连接有一层垫块,该垫块为一种海绵块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防滑套、限位框、固定筒、伸缩筒、卡合板和垫块等设计,该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时能够更有效的起到防滑效果,能够有效的保证乘客在拿捏时达到最佳的稳固状态,同时能够使乘客拿捏时具有最佳的舒适度,大大的方便了无座乘客的使用,同时该设计在使用时能够大大的加强实用性,为无座的乘客提供手指锻炼的好处,使得一个把手即能够保证防滑的作用也能够实现娱乐性,有效的解决了原有的技术中由于把手没有防滑措施而容易导致乘客出现摔倒,同时乘客容易疲劳的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把手杆体及防滑套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把手杆体及防滑套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伸缩筒及卡合板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01、把手杆体;02、防滑套;03、限位框;04、固定筒;05、伸缩筒;06、空腔;07、底座;08、内筒;09、弹簧;010、卡合板;011、垫块;012、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动车的防滑把手,包括把手杆体01及把手杆体01的内腔横向开设的空腔06,该空腔06的设计,可以更有效的实现整个装置的安装,同时减少耗材,把手杆体01的外表面横向等距离固定套接有防滑套02,把手杆体01的下端面且与每个防滑套02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框03,该限位框03的设计,可以有效的对乘客的手掌进行限位,避免与其他乘客的手掌进行接触,限位框03内侧的顶部从左至右垂直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筒04,四个固定筒04的顶部均向上延伸至空腔06内且固定连接有底座07,该底座07的设计,可以有效的起到承重的作用,每个固定筒04内腔的顶部均垂直固定连接有内筒08,每个内筒08的内腔均通过弹簧09滑动套接有伸缩筒05,每个固定筒04内腔的底部均设有挡块012,该挡块012的设计,可以有效的对弹簧09进行限位,每块挡块012的顶部均与弹簧09的底部进行固定连接,每个伸缩筒05的底端贯穿挡块012后均从固定筒04中延伸出来,每个伸缩筒05的下端面均一体成型有卡合板010。每个卡合板010均为一种“⌒”圆弧形状,该卡合板010的弧度与手指的形状相适配,该卡合板010的设计,可以更有利于乘客的手指进行放置,同时使乘客具有一定的舒适度。防滑套02为一种硅胶套且外表面一体成型有网格状的防滑纹路,每个防滑套02的上端面均为一种凹陷的圆弧状,该设计的出现,可以有效的防止乘客拿捏把手时出现手掌滑动的情况,同时更有利于乘客进行拿捏。弹簧09为一种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09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内筒08的底部,该设计的出现可以延长该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更方便使用。伸缩筒05的外表面和内筒08的内腔均为一种光滑的镜面构造,该伸缩筒05的外表面与内筒08的内腔紧密贴合在一起,该设计的出现,可以更有利于伸缩筒05进行滑动。卡合板010底部的圆弧面均复合连接有一层垫块011,该垫块011为一种海绵块体,该设计的出现,可以使乘客具有更好的舒适度。在使用本技术时,乘客手掌朝下,乘客可以拿捏住防滑套02,然后使自己除大拇指外的四个手指依次放入到卡合板010中,当乘客用力时,处于外面的伸缩筒05即通过弹簧09的作用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动车的防滑把手,包括把手杆体(01)及把手杆体(01)的内腔横向开设的空腔(06),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杆体(01)的外表面横向等距离固定套接有防滑套(02),所述把手杆体(01)的下端面且与每个防滑套(02)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框(03),所述限位框(03)内侧的顶部从左至右垂直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筒(04),四个所述固定筒(04)的顶部均向上延伸至空腔(06)内且固定连接有底座(07),每个固定筒(04)内腔的顶部均垂直固定连接有内筒(08),每个内筒(08)的内腔均通过弹簧(09)滑动套接有伸缩筒(05),每个固定筒(04)内腔的底部均设有挡块(012),每块挡块(012)的顶部均与弹簧(09)的底部进行固定连接,每个伸缩筒(05)的底端贯穿挡块(012)后均从固定筒(04)中延伸出来,每个伸缩筒(05)的下端面均一体成型有卡合板(0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动车的防滑把手,包括把手杆体(01)及把手杆体(01)的内腔横向开设的空腔(06),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杆体(01)的外表面横向等距离固定套接有防滑套(02),所述把手杆体(01)的下端面且与每个防滑套(02)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框(03),所述限位框(03)内侧的顶部从左至右垂直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筒(04),四个所述固定筒(04)的顶部均向上延伸至空腔(06)内且固定连接有底座(07),每个固定筒(04)内腔的顶部均垂直固定连接有内筒(08),每个内筒(08)的内腔均通过弹簧(09)滑动套接有伸缩筒(05),每个固定筒(04)内腔的底部均设有挡块(012),每块挡块(012)的顶部均与弹簧(09)的底部进行固定连接,每个伸缩筒(05)的底端贯穿挡块(012)后均从固定筒(04)中延伸出来,每个伸缩筒(05)的下端面均一体成型有卡合板(0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动车的防滑把手,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小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鑫润轨道交通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