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取光塔的模拟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508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取光塔的模拟移动装置,涉及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塔体、原料筒、脱附剂筒、第一精馏塔、第二精馏塔和循环泵,所述塔体从下至上依次分为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且塔体的中间上侧贯穿有脱附剂进液管,所述塔体的中间下侧贯穿有循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新颖,该模拟移动装置为连续型,增加了分离速度和分离效率,间接提高了经济收益,该模拟移动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分离效果好,且通过循环泵做功将第一区残留的脱附剂从循环管输送至脱附剂进液管,再进入第四区对待分离原料液进行分离,增加了该模拟移动装置的脱附剂循环利用功能,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An analog mobile device for extracting light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取光塔的模拟移动装置
本技术属于分离设备
,具体为一种提取光塔的模拟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模拟移动装置一种利用吸附原理进行液体分离操作的传质装置,它是以逆流连续操作方式,通过变换固定床吸咐设备的物料进出口位置,产生相当于吸附剂连续向下移动,而物料连续向上移动的效果,这种装置的生产能力和分离效率比固定吸附床高,又可避免移动床吸附剂磨损、碎片或粉尘堵塞设备或管道以及固体颗粒缝间的沟流。现有技术中多数模拟移动装置由于结构复杂,导致操作难度较高,且多数模拟移动装置不具备对脱附剂的循环利用功能,导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多数模拟移动装置由于结构复杂,导致操作难度较高,且多数模拟移动装置不具备对脱附剂的循环利用功能,导致资源的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提取光塔的模拟移动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取光塔的模拟移动装置,包括塔体、原料筒、脱附剂筒、第一精馏塔、第二精馏塔和循环泵,所述塔体从下至上依次分为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且塔体的中间上侧贯穿有脱附剂进液管,所述塔体的中间下侧贯穿有循环管,且塔体的右表面中间贯穿有原料进液管,所述塔体的右表面下侧贯穿有第一出液管,且塔体的右表面上侧贯穿有第二出液管。其中,所述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之间连通,且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和第四区的直径均相等。其中,所述第四区的上侧与脱附剂进液管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一区的下侧与循环管的上端连通,所述循环管的下端与循环泵的输入端、脱附剂进液管的上端与循环泵的输出端、脱附剂筒的上端与脱附剂进液管的上端均通过导管连接。其中,所述原料进液管的左端与第三区的右下侧连通,且原料进液管的右端与原料筒的左侧中间通过导管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出液管的左端与第二区的右下侧连通,且第一出液管的右端与第一精馏塔的左侧中间通过导管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出液管的左端与第四区的右下侧连通,且第二出液管的右端与第二精馏塔的左侧中间通过导管连接。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该模拟移动装置为连续型,增加了分离速度和分离效率,间接提高了经济收益。2、本技术中,该模拟移动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且分离效果好。3、本技术中,通过循环泵做功将第一区残留的脱附剂从循环管输送至脱附剂进液管,再进入第四区对待分离原料液进行分离,增加了该模拟移动装置的脱附剂循环利用功能,减少了资源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本技术中塔体的剖视图。图中标记:1、塔体;11、第一区;12、第二区;13、第三区;14、第四区;15、脱附剂进液管;16、循环管;17、原料进液管;18、第一出液管;19、第二出液管;2、原料筒;3、附剂筒;4、第一精馏塔;5、第二精馏塔;6、循环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2,一种提取光塔的模拟移动装置,包括塔体1、原料筒2、脱附剂筒3、第一精馏塔4、第二精馏塔5和循环泵6,塔体1从下至上依次分为第一区11、第二区12、第三区13和第四区14,且塔体1的中间上侧贯穿有脱附剂进液管15,塔体1的中间下侧贯穿有循环管16,且塔体1的右表面中间贯穿有原料进液管17,塔体1的右表面下侧贯穿有第一出液管18,且塔体1的右表面上侧贯穿有第二出液管19。进一步的,第一区11、第二区12、第三区13和第四区14之间连通,且第一区11、第二区12、第三区13和第四区14的直径均相等,通过设置直径相同的第一区11、第二区12、第三区13和第四区14使得塔体1内部的流体流速相同,防止流速不同对塔体1产生冲击,起到保护塔体1的作用。进一步的,第四区14的上侧与脱附剂进液管15的下端连通,第一区11的下侧与循环管16的上端连通,循环管16的下端与循环泵6的输入端、脱附剂进液管15的上端与循环泵6的输出端、脱附剂筒3的上端与脱附剂进液管15的上端均通过导管连接,通过循环泵6做功将第一区11残留的脱附剂从循环管16输送至脱附剂进液管15,再进入第四区14对待分离原料液进行分离,增加了该模拟移动装置的脱附剂循环利用功能。进一步的,原料进液管17的左端与第三区13的右下侧连通,且原料进液管17的右端与原料筒2的左侧中间通过导管连接,通过原料进液管17方便将原料筒2内的待分离原料液输送至第三区内部,增加了该模拟移动装置的便捷性。进一步的,第一出液管18的左端与第二区12的右下侧连通,且第一出液管18的右端与第一精馏塔4的左侧中间通过导管连接,通过第一出液管18将第二区12内部吸附强度小的分离物和部分脱附剂组成的混合物输送至第一精馏塔4内,方便对分离物进行精馏。进一步的,第二出液管19的左端与第四区14的右下侧连通,且第二出液管19的右端与第二精馏塔5的左侧中间通过导管连接,通过第二出液管19将第四区14内部吸附强度大的分离物和部分脱附剂组成的混合物输送至第二精馏塔5内,方便对分离物进行精馏。工作原理: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首先通过原料进液管17方便将原料筒2内的待分离原料液输送至第三区内部,再通过脱附剂进液管15将脱附剂筒3内部的脱附剂输送至第四区14,脱附剂对原料液进行分离,通过第一出液管18将第二区12内部吸附强度小的分离物和部分脱附剂组成的混合物输送至第一精馏塔4内,且通过第二出液管19将第四区14内部吸附强度大的分离物和部分脱附剂组成的混合物输送至第二精馏塔5内,方便对分离物进行精馏,在分离的过程中,通过循环泵6做功将第一区11残留的脱附剂从循环管16输送至脱附剂进液管15,再进入第四区14对待分离原料液进行分离,增加了该模拟移动装置的脱附剂循环利用功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取光塔的模拟移动装置,包括塔体(1)、原料筒(2)、脱附剂筒(3)、第一精馏塔(4)、第二精馏塔(5)和循环泵(6),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从下至上依次分为第一区(11)、第二区(12)、第三区(13)和第四区(14),且塔体(1)的中间上侧贯穿有脱附剂进液管(15),所述塔体(1)的中间下侧贯穿有循环管(16),且塔体(1)的右表面中间贯穿有原料进液管(17),所述塔体(1)的右表面下侧贯穿有第一出液管(18),且塔体(1)的右表面上侧贯穿有第二出液管(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取光塔的模拟移动装置,包括塔体(1)、原料筒(2)、脱附剂筒(3)、第一精馏塔(4)、第二精馏塔(5)和循环泵(6),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从下至上依次分为第一区(11)、第二区(12)、第三区(13)和第四区(14),且塔体(1)的中间上侧贯穿有脱附剂进液管(15),所述塔体(1)的中间下侧贯穿有循环管(16),且塔体(1)的右表面中间贯穿有原料进液管(17),所述塔体(1)的右表面下侧贯穿有第一出液管(18),且塔体(1)的右表面上侧贯穿有第二出液管(1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取光塔的模拟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11)、第二区(12)、第三区(13)和第四区(14)之间连通,且第一区(11)、第二区(12)、第三区(13)和第四区(14)的直径均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取光塔的模拟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区(14)的上侧与脱附剂进液管(1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铮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绿色分离应用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