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循环压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4851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续循环压延设备。它包括第一压延装置和第二压延装置,第一压延装置和第二压延装置之间设有上输送带和下输送带,第一机架上设有第一压延辊和第二压延辊,第一压延辊和第二压延辊相离设置,以形成第一压延间隙,第三压延辊、第四压延辊以及第五压延辊两两相离设置,以在第三压延辊和第五压延辊之间形成第二压延间隙,以在第四压延辊和第五压延辊之间形成第三压延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作时,面团依次流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三个压延间隙,而被连续压延三次,因此面团被越压越薄,增大了面团的密实度。而且面团经过折叠和旋转90°,之后再继续压延,如此循环反复的压延,面团越压越均匀,从而使得面团的密度增大大、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循环压延设备
本技术涉及面团压延设备的
,特别涉及一种连续循环压延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面团压延设备的压延效果不好,压制的面团的密度小、不均匀,无法满足制作饼干等食品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连续循环压延面团、压延效果好,以使压制的面团的密度大、均匀的连续循环压延设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连续循环压延设备,包括第一压延装置和第二压延装置,所述第一压延装置和第二压延装置之间设有上输送带和下输送带,所述上输送带位于下输送带的上方,所述第一压延装置包括第一机架,所述第一机架上设有第一压延辊和第二压延辊,第一压延辊和第二压延辊相离设置,以形成第一压延间隙,第二压延装置上设有第三压延辊、第四压延辊以及第五压延辊,所述第三压延辊、第四压延辊以及第五压延辊两两相离设置,以在第三压延辊和第五压延辊之间形成第二压延间隙,以在第四压延辊和第五压延辊之间形成第三压延间隙,所述第一压延间隙的下方设有导料槽,所述导料槽的下端设有用于折叠面团的摆动折叠面团机构,所述摆动折叠面团机构位于下输送带的上方。本技术还可以作以下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压延辊和第五压延辊位于第三压延辊的上方,所述第五压延辊位于第四压延辊一侧。所述下输送带的上方设有面团旋转机构,所述面团旋转机构包括面团旋转电机座、面团旋转电机和面团旋转抓料手臂,面团旋转电机设于面团旋转电机座上,所述面团旋转抓料手臂设于面团旋转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面团旋转抓料手臂包括气缸座和夹爪气缸,夹爪气缸设于气缸座上,所述夹爪气缸的输出端上设有面团夹爪。当面团输送至面团旋转机构的下方时,所述夹爪气缸驱动面团夹爪夹住面团,之后,面团旋转电机驱动面团旋转抓料手臂旋转90°,接着夹爪气缸驱动面团夹爪松开面团,面团掉落在下输送带上,继续往前输送。所述面团旋转机构滑动设置在下输送带的上方。所述摆动折叠面团机构包括导料桶摆动电机、曲柄、滑块以及导料桶,所述导料桶转动设置在第一机架上并位于导料槽的下方,所述导料桶的顶部敞开,所述导料桶的底部设有一字状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位于下输送带的上方,所述导料桶的上部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滑块水平设置在第一机架上,所述曲柄的一端与导料桶摆动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所述曲柄的另一端与滑块转动连接。本技术的导料桶摆动电机通过曲柄与滑块驱动导料桶前后来回摆动,以使导料桶的出料口掉落出的面团呈蛇形状多层折叠在下输送带上。所述第一压延间隙的大小<第三压延间隙的大小<第二压延间隙的大小。因此,面团依次经过第二压延间隙、第三压延间隙、第一压延间隙,面团被越压越薄,增大了面团的密实度。而且面团经过折叠和旋转90°,之后继续压延,面团越压越均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一)本技术工作时,面团依次流经本技术的三个压延间隙,而被连续压延三次,因此面团被越压越薄,增大了面团的密实度。而且面团经过折叠和旋转90°,之后再继续压延,如此循环反复的压延,面团越压越均匀,从而使得面团的密度增大大、均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连续循环压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连续循环压延设备,包括第一压延装置1和第二压延装置2,所述第一压延装置1和第二压延装置2之间设有上输送带4和下输送带7,所述上输送带4位于下输送带7的上方,所述第一压延装置1包括第一机架11,所述第一机架11上设有第一压延辊12和第二压延辊13,第一压延辊12和第二压延辊13相离设置,以形成第一压延间隙14,第二压延装置2上设有第三压延辊22、第四压延辊23以及第五压延辊24,所述第三压延辊22、第四压延辊23以及第五压延辊24两两相离设置,以在第三压延辊22和第五压延辊24之间形成第二压延间隙25,以在第四压延辊23和第五压延辊24之间形成第三压延间隙26,所述第一压延间隙14的下方设有导料槽31,所述导料槽31的下端设有用于折叠面团的摆动折叠面团机构3,所述摆动折叠面团机构3位于下输送带7的上方。作为本技术更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四压延辊23和第五压延辊24位于第三压延辊22的上方,所述第五压延辊24位于第四压延辊23一侧。所述下输送带7的上方设有面团旋转机构5,所述面团旋转机构5包括面团旋转电机座51、面团旋转电机52和面团旋转抓料手臂53,面团旋转电机52设于面团旋转电机座51上,所述面团旋转抓料手臂53设于面团旋转电机52的电机轴上,所述面团旋转抓料手臂53包括气缸座54和夹爪气缸55,夹爪气缸55设于气缸座54上,所述夹爪气缸55的输出端上设有面团夹爪56。当面团输送至面团旋转机构5的下方时,所述夹爪气缸55驱动面团夹爪56夹住面团,之后,面团旋转电机52驱动面团旋转抓料手臂53旋转90°,接着夹爪气缸55驱动面团夹爪56松开面团,面团掉落在下输送带7上,继续往前输送。作为本技术更详细的技术方案。所述面团旋转机构5滑动设置在下输送带7的上方。所述摆动折叠面团机构3包括导料桶摆动电机32、曲柄33、滑块34以及导料桶35,所述导料桶35转动设置在第一机架上并位于导料槽31的下方,所述导料桶35的顶部敞开,所述导料桶35的底部设有一字状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位于下输送带的上方,所述导料桶35的上部与滑块34固定连接,所述滑块34水平设置在第一机架上,所述曲柄33的一端与导料桶摆动电机32的电机轴连接,所述曲柄33的另一端与滑块34转动连接。本技术的导料桶摆动电机32通过曲柄33与滑块34驱动导料桶35前后来回摆动,以使导料桶35的出料口掉落出的面团呈蛇形状多层折叠在下输送带7上。所述第一压延间隙14的大小<第三压延间隙26的大小<第二压延间隙25的大小。因此,面团依次经过第二压延间隙25、第三压延间隙26、第一压延间隙14,面团被越压越薄,增大了面团的密实度。而且面团经过折叠和旋转90°,之后继续压延,面团越压越均匀。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面团6从下输送带7左端进入,当面团到达面团旋转机构5下方时,面团旋转机构5将面团旋转90度,下输送带7继续往第二压延装置2输送面团6,当面团6到达第二压延装置2工位时,面团依次经过第二压延间隙25和第三压延间隙26,面团经过压延后反向输送至上输送带44上,上输送带4将面团输送至第一压延装置1,面团6经过第一压延间隙14,压延后的面团向下依次输送至导料槽31和导料桶35内,与此同时,导料桶摆动电机32通过曲柄33与滑块34驱动导料桶35前后来回摆动,以使从导料桶35的出料口掉落出的面团呈蛇形状多层折叠在下输送带7上,从而实现折叠面团。面团6再次输送至面团旋转机构5的下方,面团旋转机构5再次将面团旋转90度,如此循环反复压延面团,一直到面团6达到所需的效果为止。面团经过本技术反复多次压延后,达到增大面团密度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循环压延设备,其特征是,包括第一压延装置和第二压延装置,所述第一压延装置和第二压延装置之间设有上输送带和下输送带,所述上输送带位于下输送带的上方,所述第一压延装置包括第一机架,所述第一机架上设有第一压延辊和第二压延辊,第一压延辊和第二压延辊相离设置,以形成第一压延间隙,第二压延装置上设有第三压延辊、第四压延辊以及第五压延辊,所述第三压延辊、第四压延辊以及第五压延辊两两相离设置,以在第三压延辊和第五压延辊之间形成第二压延间隙,以在第四压延辊和第五压延辊之间形成第三压延间隙,所述第一压延间隙的下方设有导料槽,所述导料槽的下端设有用于折叠面团的摆动折叠面团机构,所述摆动折叠面团机构位于下输送带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循环压延设备,其特征是,包括第一压延装置和第二压延装置,所述第一压延装置和第二压延装置之间设有上输送带和下输送带,所述上输送带位于下输送带的上方,所述第一压延装置包括第一机架,所述第一机架上设有第一压延辊和第二压延辊,第一压延辊和第二压延辊相离设置,以形成第一压延间隙,第二压延装置上设有第三压延辊、第四压延辊以及第五压延辊,所述第三压延辊、第四压延辊以及第五压延辊两两相离设置,以在第三压延辊和第五压延辊之间形成第二压延间隙,以在第四压延辊和第五压延辊之间形成第三压延间隙,所述第一压延间隙的下方设有导料槽,所述导料槽的下端设有用于折叠面团的摆动折叠面团机构,所述摆动折叠面团机构位于下输送带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循环压延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第四压延辊和第五压延辊位于第三压延辊的上方,所述第五压延辊位于第四压延辊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连续循环压延设备,其特征是,所述下输送带的上方设有面团旋转机构,所述面团旋转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锐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新乐贝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