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雌马酚抗体组合物及其利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4746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使用含有以下物质的组合物:作为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重链超可变区CDR1,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2及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3,抗雌马酚抗体或其抗体片段,作为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区,具有SEQ ID NO:4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1′,SEQ ID NO:5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2′及SEQ ID NO:6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3′,作为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重链超可变区CDR1,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2及SEQ ID NO:3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3,抗雌马酚抗体或其抗体片段,作为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区,具有SEQ ID NO:7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1′,SEQ ID NO:8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2′及SEQ ID NO:9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3′。

Anti estriol antibody composi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抗雌马酚抗体组合物及其利用
本说明书,关于抗雌马酚抗体组合物及其利用。
技术介绍
雌马酚,被公认为是异黄酮在人类等的肠道细菌作用下产生的代谢产物。众所周知,雌马酚通过抗雌激素效果,可以改善女性因荷尔蒙低下引起的各种症状。雌马酚是由豆制品等在肠道细菌作用下产生,但是除了大豆摄入量以外,有时根据肠道菌群的个体差异或其情况不同雌马酚的产生量也会不同。而且,雌马酚也可直接摄入。雌马酚,能发挥抗雌激素的效果,但是除了个体的雌马酚产生能(产生量)以外在体内对雌马酚量的监控也很重要。在此,已提供使用抗雌马酚抗体测定尿中的雌马酚的方法(专利文献1)。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以前的抗雌马酚抗体,关于其交叉性或检测灵敏度等,未必是足够的。被要求提供具有高灵敏度且高正确性,并且能简便测定雌马酚的方法。本说明书,以提供一个可以更实用地使用抗雌马酚抗体组合物及其利用为目的。本专利技术者们,专心研究的结果,取得了含有对于雌马酚具有更合适的交叉性或亲和性的抗雌马酚抗体组合物。根据本说明书,基于这一知识,提供以下手段。[1]一种抗雌马酚抗体组合物,含有以下物质:抗雌马酚抗体或其抗体片段,作为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具有SEQIDNO:1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重链超可变区CDR1,SEQIDNO:2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2及SEQIDNO:3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3,作为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区,具有SEQIDNO:4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1′,SEQIDNO:5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2′及SEQIDNO:6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3′,抗雌马酚抗体或其抗体片段,作为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具有SEQIDNO:1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重链超可变区CDR1,SEQIDNO:2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2及SEQIDNO:3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3,作为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区,具有SEQIDNO:7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1′,SEQIDNO:8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2′及SEQIDNO:9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3′。[2]从整体而言,是对于S-雌马酚的交叉率在100%时,对于R-雌马酚的交叉率在80%以上的,组合物。[3][1]或[2]中记载的组合物,对于R-雌马酚的交叉率在85%以上。[4][1]~[3]中任意一个记载的组合物,并且,对于从大豆苷元、金雀异黄素及大豆黄素构成的群里被选择的1种或2种以上的异黄酮的交叉率在0.01%以下。[5][4]中记载的组合物,对于大豆苷元、金雀异黄素及大豆黄素的各个异黄酮的交叉率在0.01%以下。[6][1]~[5]中任意一个记载的组合物,并且,对于从鞣花酸二水合物、儿茶素一水物及没食子酸构成的群里被选择的1种或2种以上的交叉率在1%以下。[7][6]中记载的组合物,对于鞣花酸二水合物及儿茶素一水物的交叉率在0.01%以下。[8]一种雌马酚检测试剂,含有[1]~[7]中任意一个记载的组合物。[9]抗雌马酚抗体或其抗体片段,作为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具有SEQIDNO:1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重链超可变区CDR1,SEQIDNO:2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2及SEQIDNO:3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3,作为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区,具有SEQIDNO:4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1′,SEQIDNO:5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2′及SEQIDNO:6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3′。[10]抗雌马酚抗体或其抗体片段,作为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具有SEQIDNO:1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重链超可变区CDR1,SEQIDNO:2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2及SEQIDNO:3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3,作为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区,具有SEQIDNO:7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1′,SEQIDNO:8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2′及SEQIDNO:9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3′。[11]生物来源样品中雌马酚的测定方法,备置[8]中记载的雌马酚检测试剂和上述生物来源样品中的雌马酚进行接触的工序的方法。[12]雌马酚的测定设备装置,备置固相载体被结合的[8]中记载的检测试剂的设备装置。[13]雌马酚的测定成套工具,备置[8]中记载的检测试剂的成套工具。[14]具有[9]中记载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编码的多核苷酸的表达载体。[15]具有[10]中记载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编码的多核苷酸的表达载体。附图说明【图1】抗雌马酚单克隆抗体的抗体价的评价结果如图所示。【图2】根据抗雌马酚单克隆抗体的HPLC和免疫色谱法测定的结果如图所示。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公开了关于抗雌马酚抗体组合物及其利用。根据本说明书被公开的含有抗雌马酚单克隆抗体(以下,也仅称为本抗体。)的组合物(以下,仅,称为本抗体组合物。),可在高检测灵敏度下,且高正确性地测定雌马酚。并且,根据其优秀的交叉性,也能高精度且正确测定生物样品中的雌马酚。本抗体组合物,虽然对于R-雌马酚也会特异结合,但是从整体而言对于S-雌马酚具有高结合能力,具有关于S-雌马酚的高检测灵敏度。即使是雌马酚含有量低下的生物来源样品或少量的生物来源样品,也能简便测定雌马酚。以下,关于本专利技术代表的且非限定的具体例,参照适当的图片作详细说明。像这样详细的说明,意图单纯是为了把实施本专利技术令人满意例子的详细向本行业从业者表示,并不是为了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且,以下被公开的追加特征及专利技术,是为了提供被改善的抗雌马酚抗体组合物及其利用,除了其他的特征或专利技术以外,也可以共用。而且,通过以下详细的说明被公开的特征或工序组合,最广泛的意思而言并非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时候所必须的,特别是仅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代表的具体例而记载的东西。并且,上述及下述代表的具体例的各种特征,同独立及从属要求被记载的东西的各种特征,在提供本专利技术追加且有用的实施形态时,按照这里被记载的具体例,并不是必须要按照被列举的顺序组合。本说明书及/或要求中被记载的全部特征,除了实施例及/或要求中被记载的特征构成以外,作为申请当初的公开及被要求的特定事项的限定,意图是个别的、且互相独立的被公开。并且,关于全部的数值范围及组或群的记载,作为申请当初的公开及被要求特定事项的限定,意图公开那些中间的构成。以下,作关于本说明书被公开的抗雌马酚抗体组合物及其利用的实施形态的详细说明。(抗雌马酚抗体组合物)本抗体组合物,能含有2个抗雌马酚单克隆抗体。组合这些抗体得到的本抗体组合物具有特异结合能力,比如,可以列举如下。本抗体组合物,至少能具有(1)的特异结合能力。并且能具有以下(2)~(4)中任意1个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雌马酚抗体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物质:/n抗雌马酚抗体或其抗体片段,作为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重链超可变区CDR1,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2及SEQID NO:3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3,/n作为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区,具有SEQ ID NO:4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1′,SEQ ID NO:5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2′及SEQ ID NO:6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3′;/n抗雌马酚抗体或其抗体片段,作为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重链超可变区CDR1,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2及SEQID NO:3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3,/n作为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区,具有SEQ ID NO:7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1′,SEQ ID NO:8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2′及SEQ ID NO:9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3′。/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219 JP 2016-2459521.一种抗雌马酚抗体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物质:
抗雌马酚抗体或其抗体片段,作为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具有SEQIDNO:1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重链超可变区CDR1,SEQIDNO:2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2及SEQIDNO:3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3,
作为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区,具有SEQIDNO:4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1′,SEQIDNO:5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2′及SEQIDNO:6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3′;
抗雌马酚抗体或其抗体片段,作为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具有SEQIDNO:1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重链超可变区CDR1,SEQIDNO:2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2及SEQIDNO:3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3,
作为免疫球蛋白轻链可变区,具有SEQIDNO:7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1′,SEQIDNO:8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2′及SEQIDNO:9所示的氨基酸排列构成超可变区CDR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从整体而言,是对于S-雌马酚的交叉率在100%时,对于R-雌马酚的交叉率在8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对于R-雌马酚的交叉率在85%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任意一个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并且,对于从大豆苷元、金雀异黄素及大豆黄素构成的群里被选择的1种或2种以上的异黄酮的交叉率在0.01%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对于大豆苷元、金雀异黄素及大豆黄素的各个异黄酮的交叉率在0.01%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任意一个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并且,对于从鞣花酸二水合物、儿茶素一水物及没食子酸构成的群里被选择的1种或2种以上的交叉率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泷本阳介萩原启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乐检生物科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