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水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4198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6:22
提供一种洗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线监测纱线或织物以活性染料染色后染缸中染色废水中染料的浓度n和染色废水的体积V;以及S2,向所述染色废水中通入臭氧,所述使染色废水中臭氧的浓度为C,根据所述浓度C计算所通入的臭氧质量M;其中,C=k*n,M=C*V,k为系数。还提供一种洗水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洗水方法,将臭氧加入活性染料染色后残余染料的废水中,对残余染料进行氧化分解,对由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Washing method and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洗水方法和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印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臭氧进行纱线或织物的洗水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印染行业废水是印染行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种废水混合后的总称,印染行业废水是工业废水的排放大户之一。印染行业废水总体上属于有机废水,其污染物浓度高(COD),色度深,其中所含的颜色及污染物主要由天然有机物质及人工合成有机物质所构成,水质变化范围大,因此,COD高时可达2000~3000mg/L,且BOD、COD之比小于0.2,可生化性差,pH值变化大,由于不同纤维织物在印染行业加工中所使用的工艺不同,因此所排放废水的pH值是不同的,由于加工品种、产量的变化,导致水温水量的不稳定。是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因此,对印染行业废水的综合处理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常规活性染料染色后一般会残余25~30%染料在废水中,传统的活性染料染色工艺会把废水直接排放,然后重新进清水加枧油等皂洗剂以及升温95℃对处染物进行清洗,去除纱线、织物等处染物分子内残留的浮色,这些过程排放的污水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为了解决纱线或织物在染色之后的皂洗废水的污染问题,有必要提出新型的洗水工艺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纱线或织物以活性染料染色后的臭氧洗水工艺方法和装置。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洗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线监测纱线或织物以活性染料染色后染缸中染色废水中染料的浓度n和染色废水的体积V;以及S2,向所述染色废水中通入臭氧,所述使染色废水中臭氧的浓度为C,根据所述浓度C计算所通入的臭氧质量M;其中,C=k*n,M=C*V,k为系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S3,实时监测所述染色废水中染料的浓度n,当该浓度降低到预定数值时将废水排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还包括:S31,排出的废水时,对臭氧尾气进行还原处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还包括:S4,向所述染缸注入50~95℃的水,对纱线或织物进行洗水,然后将水排出;以及S5,向所述染缸注入1~50℃的水,对所述纱线或织物进行洗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在线自动采集所述染色废水中的染料浓度n和所述染色废水体积V,计算所需通入的臭氧浓度C和所需通入的臭氧质量M,自动控制通入的臭氧质量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S2步骤是在密闭条件下进行。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洗水系统,包括:臭氧发生装置;混合装置,用于将臭氧溶在水中;染色机系统,具有密闭的染缸;以及控制系统,监控所述密闭染缸中臭氧的浓度n和染色废水的体积V,控制所述混合装置流入所述染色机系统的流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染色机系统还包括循环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还包括臭氧尾气处理装置,用于将未分解的臭氧还原为氧气后排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臭氧尾气处理装置,利用热分解法将臭氧分解为氧气。本专利技术的洗水方法,将臭氧加入活性染料染色后残余染料的废水中,对残余染料进行氧化分解,对由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并同时对纱线、织物等处染物分子内残留的浮色进行清洗,在臭氧处理过程中无需升温节约蒸汽,并且有效提升了所处染织物的水洗牢度,摩擦牢度等物理性能。本专利技术的洗水方法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减少染色废水排放95%以上,可节约皂洗剂100%,节约用水50%以上,节约蒸汽70%以上,节约用电量50%以上,节约皂洗时间50%以上。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洗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洗水系统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臭氧发生装置;2-混合装置;3-臭氧尾气处理装置;4-染色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洗水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洗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线监测染缸中染色废水中染料的浓度n和染色废水的体积V;以及S2,向染色废水中通入臭氧,使染色废水中臭氧的浓度为C;其中,C=k*n,所通入的臭氧质量M=C*V,k为系数。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洗水系统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洗水系统包括臭氧发生装置1、混合装置2、臭氧尾气处理装置3和染色机4。臭氧发生装置1可以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式,在氧气发生器中获得高浓度的氧气作为下一工序制备臭氧的基础原料。所获得高浓度氧气通过管道进入高浓度臭氧制取系统中,高浓度臭氧制取系统利用氧气作为基础原料,通过化学法、电解法、紫外线法、辐照法或者无声放电法等方法,产生高浓度的臭氧气体。混合装置2,利用泵驱动水与臭氧在混合器中均匀混合,形成均匀的、具有一定臭氧浓度的臭氧水溶液。染色机系统4,具有密闭的染缸及循环系统,臭氧在其中与染色废水充分混合,以降残留染料分解。密闭的染缸,确保臭氧不会泄露而污染环境及伤害人体。循环系统可以使臭氧不断与纱线或织物接触以分解残留染料。臭氧尾气处理装置3,用于将未分解的臭氧还原为氧气,避免臭氧排放到空气中而污染环境及伤害人体。臭氧尾气处理装置3,利用热分解法将臭氧分解为氧气排到环境中,消除臭氧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臭氧尾气处理装置3还包含了臭氧浓度检测仪,以确保排放到环境中的尾气达标。还可以包括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在线自动采集染缸中染料的残留浓度n、染色废水的体积V和染色废水中臭氧的浓度C,并汇集到系统的中央控制器中,由系统自动控制注入染色机的臭氧质量M。在S1步骤中,控制系统在线自动采集染色机4的染色废水中的染料浓度n和染色废水体积V。在S2步骤中计算所需通入的臭氧浓度C和所需通入的臭氧质量M,自动控制臭氧发生器1和混合装置2向染色机系统4中通入质量M的臭氧。其中,C=k*n,M=C*V,k为系数。系数k可以通过实验确定。根据洗水物质的种类和染料需达到色牢度标准,通过实验确定系数k。浓度n根据染色浴比的不同及染料的用量不同,一般为0.0001~0.015%。在S3步骤中,控制系统实时监测染色废水中染料的浓度n,例如,当该浓度降低到预定数值(可排放的浓度,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确定)时将废水排出。然后进行S4步骤,向染缸注入50~95℃的水,对染缸中的纱线或织物进行洗水,然后将水排出。最后进行S5步骤,向染缸注入1~50℃的水,对染缸中的纱线或织物进行洗水。排出的废水时,还可以包括S31步骤,对臭氧尾气进行还原处理。例如热分解法等将臭氧还原成氧气后,排放到环境中。实施例1以32支纯棉筒子纱100kg染黑色后洗水处理为例,染料重量是筒子纱的12%,染色废液染料剩余30%,染色浴比1:6,即剩余染料浓度n=12%*30%/6=0.006%。染色废水体积V=100kg*6=600L。通过实验确定系数k为200。需通入的臭氧浓度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洗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在线监测纱线或织物以活性染料染色后染缸中染色废水中染料的浓度n和染色废水的体积V;以及/nS2,向所述染色废水中通入臭氧,所述使染色废水中臭氧的浓度为C,根据所述浓度C计算所通入的臭氧质量M;/n其中,C=k*n,M=C*V,k为系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洗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线监测纱线或织物以活性染料染色后染缸中染色废水中染料的浓度n和染色废水的体积V;以及
S2,向所述染色废水中通入臭氧,所述使染色废水中臭氧的浓度为C,根据所述浓度C计算所通入的臭氧质量M;
其中,C=k*n,M=C*V,k为系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3,实时监测所述染色废水中染料的浓度n,当该浓度降低到预定数值时将废水排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31,排出的废水时,对臭氧尾气进行还原处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4,向所述染缸注入50~95℃的水,对纱线或织物进行洗水,然后将水排出;以及
S5,向所述染缸注入1~50℃的水,对所述纱线或织物进行洗水。


5.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振林黎嘉球陈晓辉尚颂民胡恩岭
申请(专利权)人:高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HK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