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束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3695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缆束线装置,包括主束线组件、辅助束线组件和智能检测组件,将相邻两组L型折弯板对向挤压,使得L型折弯板与束线带的连接部分抬起,调整束线带与束线套的相对位置实现束缚线缆的目的,软胶垫的设置避免L型折弯板对束线带的表面造成损伤,减小组件磨损程度,避免软胶垫与束线带的表面摩擦产生噪音,通过槽体格与箭头形卡齿卡合实现束线套与束线带的位置固定,直径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分别安装在对向设置的两组束线套的内壁上,通过直径检测器对束缚时的环形束线结构进行直径测量,并将测量好的数据通过内部变送器传输到显示屏上进行显示,方便工作人员对线缆数据进行及时记录,实用性强。

A cable bundl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束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线缆束线
,尤其是一种线缆束线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力施工过程中,经常需要对电力线缆进行束线操作,防止线缆松垂散落,方便电力线缆的维护,现有的束线器采用机械结构束线的方式,通过活动式的束线带实现对电力线缆的束缚,但是现有的束线带的可束范围较小,且多为一次性使用工具,无法做到多次使用,提高成本,工作人员对束缚后的电力线缆进行直径测量时仍需要采用手动测量的方式,功能性差,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减小组件磨损程度,更加静音,方便工作人员对线缆数据进行及时记录,实用性强。一种线缆束线装置,包括主束线组件、辅助束线组件和智能检测组件,主束线组件与辅助束线组件活动连接,智能检测组件固定安装在主束线组件上,主束线组件包括两组束线套、槽体格、两组束线带、箭头形卡齿和弧形限位槽,束线套设置为弧形空心结构,束线套的内部加工有等距排列的多组槽体格,槽体格与箭头形卡齿的两侧延伸段卡合,箭头形卡齿的端部固定连接束线带,束线带的两端分别套接在两组束线套的内部,两组束线套与两组束线带两两间隔相接形成环形束线结构,该环形束线结构的外侧安装辅助束线组件,辅助束线组件包括L型折弯板和软胶垫,L型折弯板的一端穿过束线套与束线带的外表面接触连接,束线带的外表面与L型折弯板的连接处安装软胶垫,软胶垫与L型折弯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束线套的外壁设有与L型折弯板的安装位置相匹配的槽孔,该槽孔的宽度尺寸大于L型折弯板的厚度尺寸。优选的,所述辅助束线组件设有四组,四组辅助束线组件分别安装在束线套与束线带的连接处。优选的,所述智能检测组件包括显示屏、电源组件和直径检测器,电源组件与显示屏电性连接,显示屏安装在束线套的外壁上,显示屏与直径检测器电性连接,直径检测器与电源组件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直径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分别安装在对向设置的两组束线套的内壁上。上述的线缆束线装置,将线缆从本装置的内侧穿过,将相邻两组L型折弯板对向挤压,使得L型折弯板以软胶垫为中心发生旋转,L型折弯板与束线带的连接部分抬起,L型折弯板对束线带的限制取消,通过调整束线带与束线套的相对位置实现束缚线缆的目的,软胶垫的设置避免L型折弯板对束线带的表面造成损伤,减小组件磨损程度,避免软胶垫与束线带的表面摩擦产生噪音,更加实用,通过槽体格与箭头形卡齿的两侧延伸段卡合实现束线套与束线带的位置固定,两组束线套与两组束线带两两间隔相接形成环形束线结构,直径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分别安装在对向设置的两组束线套的内壁上,通过直径检测器对束缚时的环形束线结构进行直径测量,并将测量好的数据通过内部变送器传输到显示屏上进行显示,方便工作人员对线缆数据进行及时记录,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A部分组件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L型折弯板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检测组件线路连接示意图。图中:1、主束线组件;11、束线套;12、槽体格;13、束线带;14、箭头形卡齿;15、弧形限位槽;2、辅助束线组件;21、L型折弯板;22、软胶垫;3、智能检测组件;31、显示屏;32、电源组件;33、直径检测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一种线缆束线装置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见图1-5,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线缆束线装置,包括主束线组件1、辅助束线组件2和智能检测组件3,主束线组件1与辅助束线组件2活动连接,智能检测组件3固定安装在主束线组件1上,主束线组件1包括两组束线套11、槽体格12、两组束线带13、箭头形卡齿14和弧形限位槽15,束线套11设置为弧形空心结构,束线套11的内部加工有等距排列的多组槽体格12,槽体格12与箭头形卡齿14的两侧延伸段卡合,箭头形卡齿14的端部固定连接束线带13,束线带13的两端分别套接在两组束线套11的内部,两组束线套11与两组束线带13两两间隔相接形成环形束线结构,该环形束线结构的外侧安装辅助束线组件2,辅助束线组件2包括L型折弯板21和软胶垫22,L型折弯板21的一端穿过束线套11与束线带13的外表面接触连接,束线带13的外表面与L型折弯板21的连接处安装软胶垫22,软胶垫22与L型折弯板21固定连接,束线套11的外壁设有与L型折弯板21的安装位置相匹配的槽孔,该槽孔的宽度尺寸大于L型折弯板21的厚度尺寸,辅助束线组件2设有四组,四组辅助束线组件2分别安装在束线套11与束线带13的连接处,智能检测组件3包括显示屏31、电源组件32和直径检测器33,电源组件32与显示屏31电性连接,显示屏31安装在束线套11的外壁上,显示屏31与直径检测器33电性连接,直径检测器33与电源组件32电性连接,直径检测器33的两个检测头分别安装在对向设置的两组束线套11的内壁上。工作原理:将线缆从本装置的内侧穿过,将相邻两组L型折弯板21对向挤压,使得L型折弯板21以软胶垫22为中心发生旋转,L型折弯板21与束线带13的连接部分抬起,L型折弯板21对束线带13的限制取消,通过调整束线带13与束线套11的相对位置实现束缚线缆的目的,通过槽体格12与箭头形卡齿14的两侧延伸段卡合实现束线套11与束线带13的位置固定,两组束线套11与两组束线带13两两间隔相接形成环形束线结构,直径检测器33的两个检测头分别安装在对向设置的两组束线套11的内壁上,通过直径检测器33对束缚时的环形束线结构进行直径测量,并将测量好的数据通过内部变送器传输到显示屏31上进行显示。综上所述:本线缆束线装置,将线缆从本装置的内侧穿过,将相邻两组L型折弯板21对向挤压,使得L型折弯板21以软胶垫22为中心发生旋转,L型折弯板21与束线带13的连接部分抬起,L型折弯板21对束线带13的限制取消,通过调整束线带13与束线套11的相对位置实现束缚线缆的目的,软胶垫22的设置避免L型折弯板21对束线带13的表面造成损伤,减小组件磨损程度,避免软胶垫22与束线带13的表面摩擦产生噪音,更加实用,通过槽体格12与箭头形卡齿14的两侧延伸段卡合实现束线套11与束线带13的位置固定,两组束线套11与两组束线带13两两间隔相接形成环形束线结构,直径检测器33的两个检测头分别安装在对向设置的两组束线套11的内壁上,通过直径检测器33对束缚时的环形束线结构进行直径测量,并将测量好的数据通过内部变送器传输到显示屏31上进行显示,方便工作人员对线缆数据进行及时记录,实用性强。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束线装置,包括主束线组件(1)、辅助束线组件(2)和智能检测组件(3),主束线组件(1)与辅助束线组件(2)活动连接,智能检测组件(3)固定安装在主束线组件(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束线组件(1)包括两组束线套(11)、槽体格(12)、两组束线带(13)、箭头形卡齿(14)和弧形限位槽(15),束线套(11)设置为弧形空心结构,束线套(11)的内部加工有等距排列的多组槽体格(12),槽体格(12)与箭头形卡齿(14)的两侧延伸段卡合,箭头形卡齿(14)的端部固定连接束线带(13),束线带(13)的两端分别套接在两组束线套(11)的内部,两组束线套(11)与两组束线带(13)两两间隔相接形成环形束线结构,该环形束线结构的外侧安装辅助束线组件(2),所述辅助束线组件(2)包括L型折弯板(21)和软胶垫(22),L型折弯板(21)的一端穿过束线套(11)与束线带(13)的外表面接触连接,束线带(13)的外表面与L型折弯板(21)的连接处安装软胶垫(22),软胶垫(22)与L型折弯板(21)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束线装置,包括主束线组件(1)、辅助束线组件(2)和智能检测组件(3),主束线组件(1)与辅助束线组件(2)活动连接,智能检测组件(3)固定安装在主束线组件(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束线组件(1)包括两组束线套(11)、槽体格(12)、两组束线带(13)、箭头形卡齿(14)和弧形限位槽(15),束线套(11)设置为弧形空心结构,束线套(11)的内部加工有等距排列的多组槽体格(12),槽体格(12)与箭头形卡齿(14)的两侧延伸段卡合,箭头形卡齿(14)的端部固定连接束线带(13),束线带(13)的两端分别套接在两组束线套(11)的内部,两组束线套(11)与两组束线带(13)两两间隔相接形成环形束线结构,该环形束线结构的外侧安装辅助束线组件(2),所述辅助束线组件(2)包括L型折弯板(21)和软胶垫(22),L型折弯板(21)的一端穿过束线套(11)与束线带(13)的外表面接触连接,束线带(13)的外表面与L型折弯板(21)的连接处安装软胶垫(22),软胶垫(22)与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南帆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