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起动用AGM铅酸蓄电池极群
:本技术属于起动用蓄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起动用AGM铅酸蓄电池极群。
技术介绍
:起动用AGM铅酸蓄电池由蓄电池槽、极群、电解液和安全阀组成。一般情况下,起动用AGM铅酸蓄电池的额定电压为12V,每只蓄电池中必须包含6组相互独立的极群。为降低蓄电池的内阻,现有的起动用蓄电池均采用了穿壁焊工艺进行极群焊接。由于起动用AGM铅酸蓄电池内的电解液是吸附在AGM隔板、正极板和负极板中,因此AGM隔板、正极板和负极板的外形尺寸决定蓄电池的容量大小,近而决定蓄电池的体积比能量水平。现有的起动用蓄电池极群,偏极耳要么直接连接在汇流排端面的上部、要么通过水平连接块与汇流排相连接。为保证穿壁焊工艺的实施,穿壁焊点与汇流排或水平连接块上表面之间必须预留穿壁焊机焊头工作的距离,故偏极耳的高度较高,在蓄电池槽内腔高度一定的情况下,极群中AGM隔板、正极板和负极板的高度较小,从而导致蓄电池体积比能量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起动用AGM铅酸蓄电池极群,从而提高蓄电池体积比能量。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一种起动用AGM铅酸蓄电池极群,包括负极板、AGM隔板、正极板、正极板极耳、负极板极耳、正极汇流排、负极汇流排、正极偏极耳和负极偏极耳,从极群前侧以负极板、AGM隔板、正极板和AGM隔板的顺序依次重复排列,最终使极群前后两侧的极板均为负极板;正极板极耳和负极板极耳位于极群的上部,正极板极耳的上部连接有正极汇流排,负极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动用AGM铅酸蓄电池极群,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板(1)、AGM隔板(2)、负极板(3)、正极板极耳(4)、负极板极耳(5)、正极汇流排(6)、负极汇流排(7)、正极偏极耳(8)和负极偏极耳(9),从极群前侧以负极板(3)、AGM隔板(2)、正极板(1)和AGM隔板(2)的顺序依次重复排列,最终使极群前后两侧的极板均为负极板(3);正极板极耳(4)和负极板极耳(5)位于极群的上部,正极板极耳(4)的上部连接有正极汇流排(6),负极板极耳(5)的上部连接有负极汇流排(7);正极汇流排(6)的后侧通过第一垂直连接块(10)与正极偏极耳(8)连接,正极偏极耳(8)的底部与正极汇流排(6)的底部平齐;负极汇流排(7)的前侧通过第二垂直连接块(11)与负极偏极耳(9)连接,负极偏极耳(9)的底部与负极汇流排(7)的底部平齐;所述第一垂直连接块(10)和第二垂直连接块(11)具有导电的作用;所述负极偏极耳(9)和正极偏极耳(8)分别位于极群前后两侧负极板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动用AGM铅酸蓄电池极群,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板(1)、AGM隔板(2)、负极板(3)、正极板极耳(4)、负极板极耳(5)、正极汇流排(6)、负极汇流排(7)、正极偏极耳(8)和负极偏极耳(9),从极群前侧以负极板(3)、AGM隔板(2)、正极板(1)和AGM隔板(2)的顺序依次重复排列,最终使极群前后两侧的极板均为负极板(3);正极板极耳(4)和负极板极耳(5)位于极群的上部,正极板极耳(4)的上部连接有正极汇流排(6),负极板极耳(5)的上部连接有负极汇流排(7);正极汇流排(6)的后侧通过第一垂直连接块(10)与正极偏极耳(8)连接,正极偏极耳(8)的底部与正极汇流排(6)的底部平齐;负极汇流排(7)的前侧通过第二垂直连接块(11)与负极偏极耳(9)连接,负极偏极耳(9)的底部与负极汇流排(7)的底部平齐;所述第一垂直连接块(10)和第二垂直连接块(11)具有导电的作用;所述负极偏极耳(9)和正极偏极耳(8)分别位于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云鹏,李晨旗,王杰,张尧,孙言行,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凌云蓄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