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寸铜带漆包线绕线张力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3606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大尺寸铜带漆包线绕线张力调节装置,包括主体支撑架,主体支撑架的两侧不等高,第一斜向支撑架固接于主体支撑架的一侧,第二斜向支撑架固定于主体支撑架的另一侧,于第一斜向支撑架及第二斜向支撑架上间隔安装多个护套轴承,连结主轴与相邻的护套轴承配合;连结主轴伸出护套轴承并依次配合固定压盘、线盘及收紧压盘;于连结主轴上安装张力轮,张力皮带绕接于张力轮上,张力皮带的头部上端与连结螺杆的一端连接,张力皮带的头部下端与主体支撑架固接,连结螺杆的另一端与调节螺母螺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节螺母来实现对张力皮带与张力轮之间的阻尼系数,从而实现调节并控制绕制线圈的绕制张力,大大提高绕制效率,节约线盘调节时间。

Tension adjusting device for enameled wire winding of large size copper ta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尺寸铜带漆包线绕线张力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绕制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大尺寸铜带漆包线绕线张力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大功率变压器、电抗器系列,其工作电流大,通常需要使用规格较粗的圆、扁线导体或铜带导体。而线盘整体重量较重,一般置于简易的焊制支架上。对于漆包线类常规使用尼龙导向轮,导向轮上、下排列或并排排列,漆包线在导向轮上、下缠绕,绕制时导向轮对漆包线产生张力,但漆包线在导向轮上反复挤压、弯曲,漆层容易损坏,且导体拉伸较大,总体绕组电阻增加,损耗增大。对于铜带导体,通常使用线盘自重作为拉力,但是该种方式对铜带导体无有效张力控制,导致绕制线包松散。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大尺寸铜带漆包线绕线张力调节装置,其具有绕制绕张力可调的优势。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大尺寸铜带漆包线绕线张力调节装置,包括主体支撑架,所述主体支撑架的两侧不等高,第一斜向支撑架固接于所述主体支撑架的一侧,第二斜向支撑架固定于所述主体支撑架的另一侧,于所述第一斜向支撑架及第二斜向支撑架上间隔安装多个护套轴承,在第一斜向支撑架及第二斜向支撑架上互为相邻的护套轴承均同心布置,连结主轴与第一斜向支撑架及第二斜向支撑架上相邻的护套轴承配合;所述连结主轴伸出护套轴承并依次配合固定压盘、线盘及收紧压盘;于所述连结主轴上安装张力轮,张力皮带绕接于所述张力轮上,所述张力皮带的头部上端通过固定连结块与连结螺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张力皮带的头部下端通过另一固定连结块与主体支撑架固接,所述连结螺杆的另一端贯穿主体支撑架的角钢并与调节螺母螺接。于角钢外侧与调节螺母之间,在连结螺杆的外周还套设调节弹簧。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内容在于:位于第一斜向支撑架的护套轴承与位于第二斜向支撑架的护套轴承的安装位置互为相反;所述第一斜向支撑架与第二斜向支撑架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倾斜角度为30~40°;所述第一斜向支撑架与第二斜向支撑架的安装方向互为相反;相邻连结主轴之间的间距为120~130cm;所述固定压盘包括第一盘体,在所述第一盘体的中心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及第一盘体互为同心,第一螺纹孔贯穿开设于所述第一凸起及第一盘体上;所述收紧压盘包括第二盘体,在所述第二盘体的中心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及第二盘体互为同心,第二螺纹孔贯穿开设于所述第二凸起及第二盘体上;于所述第二盘体的边缘处、在所述第二盘体的表面还设置手柄;在所述张力轮的外圈沿周向开设用于配合张力皮带的皮带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调节螺母来实现对张力皮带与张力轮之间的阻尼系数,从而实现调节并控制绕制线圈的绕制张力,其避免以往通过尼龙导向轮方式对绕制导体反复弯曲、拉伸导致漆层损坏、电阻增加、损耗增大的问题。连结主轴与固定压盘、收紧压盘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因此可以对线盘位置进行灵活调整及固定,满足绕线模上对绕制导体不同起点的位置需求,大大提高绕制效率,节约了线盘调节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Ⅰ。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Ⅱ。图3为本技术中固定压盘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收紧压盘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主体支撑架;101、固定孔;102、第一斜向支撑架;103、第二斜向支撑架;104、贯通孔;2、护套轴承;3、连结螺杆;4、调节螺母;5、调节弹簧;6、固定连结块;7、张力皮带;8、张力轮;9、连结主轴;10、线盘;11、收紧压盘;1101、第二凸起;1102、第二螺纹孔;1103、手柄;1104、第二盘体;12、固定压盘;1201、第一凸起;1202、第一螺纹孔;1203、第一盘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大尺寸铜带漆包线绕线张力调节装置包括主体支撑架1,主体支撑架1的底部开设多个固定孔101,通过使用膨胀螺栓使主体支撑架1与地面进行固定,通过将主体支撑架1固定,保证绕制重型线圈时,主体支撑架1不会出现晃动或侧翻现象。主体支撑架1的左右两侧不等高,在主体支撑架1的左侧固接第一斜向支撑架102,第二斜向支撑架103固定于主体支撑架1的右侧,第一斜向支撑架102与第二斜向支撑架103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倾斜角度为30~40°。第一斜向支撑架102与第二斜向支撑架103的安装方向互为相反。如图1、图2所示,于第一斜向支撑架102及第二斜向支撑架103上间隔安装多个护套轴承2,位于第一斜向支撑架102的护套轴承2与位于第二斜向支撑架103的护套轴承2的安装位置互为相反。在第一斜向支撑架102及第二斜向支撑架103上互为相邻的护套轴承2均同心布置,如图1所示,且在第一斜向支撑架102上的各护套轴承2的安装位置与第二斜向支撑架103上的护套轴承2的安装位置相反,通过同心反向布置可以有助于减小右侧重型线盘10绕制时对左侧第一斜向支撑架102上护套轴承2的翘制力。连结主轴9与第一斜向支撑架102及第二斜向支撑架103上左右相邻的护套轴承2配合;本实施例中,连结主轴9的一端伸出第二斜向支撑架103的护套轴承2并依次配合固定压盘12、线盘10及收紧压盘11,上述固定压盘12、收紧压盘11均为同心布置,相邻连结主轴9之间的间距为120~130cm,该间距根据线盘10上限直径决定。如图1、图2所示,由于两根连结主轴9的上、下位置布置,使得多线绕制时,导线留有足够的交叉绕制空间。如图1、图2所示,于连结主轴9上安装张力轮8,张力皮带7绕接于张力轮8上,张力皮带7的头部上端通过固定连结块6与连结螺杆3的一端连接,张力皮带7的头部下端通过另一固定连结块6与主体支撑架1固接,连结螺杆3的另一端贯穿主体支撑架1的角钢105的贯通孔104并与调节螺母4螺接。于角钢外侧与调节螺母4之间,在连结螺杆3的外周还套设调节弹簧5。如图3所示,固定压盘12包括第一盘体1203,在第一盘体1203的中心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凸起1201,第一凸起1201及第一盘体1203互为同心,第一螺纹孔1202贯穿开设于第一凸起1201及第一盘体1203上。如图4所示,收紧压盘11包括第二盘体1104,在第二盘体1104的中心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凸起1101,第二凸起1101及第二盘体1104互为同心,第二螺纹孔1102贯穿开设于第二凸起1101及第二盘体1104上。于第二盘体1104的边缘处、在第二盘体1104的表面还设置手柄1103,该手柄1103的布置可以迅速对线盘10进行快速装配和拆卸,以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如图1、图2所示,首先根据绕线机绕线模的位置,来确定本技术的安装位置,通过膨胀螺栓及多个固定孔101将主体支撑架1与地面固定。如图1、图2所示,然后将固定压盘12、线盘10及收紧压盘11分别装入连结主轴9上,利用收紧压盘11对线盘10进行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大尺寸铜带漆包线绕线张力调节装置,包括主体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撑架(1)的两侧不等高,第一斜向支撑架(102)固接于所述主体支撑架(1)的一侧,第二斜向支撑架(103)固定于所述主体支撑架(1)的另一侧,于所述第一斜向支撑架(102)及第二斜向支撑架(103)上间隔安装多个护套轴承(2),在第一斜向支撑架(102)及第二斜向支撑架(103)上互为相邻的护套轴承(2)均同心布置,连结主轴(9)与第一斜向支撑架(102)及第二斜向支撑架(103)上相邻的护套轴承(2)配合;所述连结主轴(9)伸出护套轴承(2)并依次配合固定压盘(12)、线盘(10)及收紧压盘(11);于所述连结主轴(9)上安装张力轮(8),张力皮带(7)绕接于所述张力轮(8)上,所述张力皮带(7)的头部上端通过固定连结块(6)与连结螺杆(3)的一端连接,所述张力皮带(7)的头部下端通过另一固定连结块(6)与主体支撑架(1)固接,所述连结螺杆(3)的另一端贯穿主体支撑架(1)的角钢并与调节螺母(4)螺接,于所述角钢外侧与调节螺母(4)之间,在所述连结螺杆(3)的外周还套设调节弹簧(5)。/n

【技术特征摘要】
1.大尺寸铜带漆包线绕线张力调节装置,包括主体支撑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支撑架(1)的两侧不等高,第一斜向支撑架(102)固接于所述主体支撑架(1)的一侧,第二斜向支撑架(103)固定于所述主体支撑架(1)的另一侧,于所述第一斜向支撑架(102)及第二斜向支撑架(103)上间隔安装多个护套轴承(2),在第一斜向支撑架(102)及第二斜向支撑架(103)上互为相邻的护套轴承(2)均同心布置,连结主轴(9)与第一斜向支撑架(102)及第二斜向支撑架(103)上相邻的护套轴承(2)配合;所述连结主轴(9)伸出护套轴承(2)并依次配合固定压盘(12)、线盘(10)及收紧压盘(11);于所述连结主轴(9)上安装张力轮(8),张力皮带(7)绕接于所述张力轮(8)上,所述张力皮带(7)的头部上端通过固定连结块(6)与连结螺杆(3)的一端连接,所述张力皮带(7)的头部下端通过另一固定连结块(6)与主体支撑架(1)固接,所述连结螺杆(3)的另一端贯穿主体支撑架(1)的角钢并与调节螺母(4)螺接,于所述角钢外侧与调节螺母(4)之间,在所述连结螺杆(3)的外周还套设调节弹簧(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尺寸铜带漆包线绕线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斜向支撑架(102)的护套轴承(2)与位于第二斜向支撑架(103)的护套轴承(2)的安装位置互为相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尺寸铜带漆包线绕线张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向支撑架(102)与第二斜向支撑架(103)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晨光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富乐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