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萧吉长专利>正文

油罐式润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3240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新的油罐式润滑系统,供快速更换油罐的润滑装置使用,包括有一本体、一油罐、一胶塞、一马达及一止逆导管;本体相对应油罐设有液密螺座,且于螺座内设有穿伸入油罐的插管,插管前端设有一注气孔及一油孔,气孔衔接马达获得气压,油孔则衔接止逆导管,而油罐壁面开孔迫设有一胶塞,胶塞上贯穿设有细孔;藉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件简化、缩小体积,更能有效平衡油罐液压,使油罐能轻松更换且可以顺畅供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润滑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油罐式润滑系统,可让 构件简化、縮小体积,更能有效平衡油罐液压,使油罐能轻松更换且可以 顺畅供油。
技术介绍
现今各种润滑系统在设备中的使用愈来愈广泛,但是在各种设备之中 的润滑系统却存在多个设备维护上的困扰。如下例所述是一种健身器材的润滑系统,特别指一种跑步机的润滑设 计,以往跑步机的跑步带体会在马达及滚筒的运作下不断的循环转动,而 其润滑系统就是在跑步带体下方铺设的油棉,但是当油棉上的润滑油耗尽 时,必须人工随时添加油料,且添加过程仍需人工经验平均泼洒,若是没 有平均泼洒或忘记添加油料时,就会造成跑步带体磨损或设备运作不顺的 问题。为了解决前述的部份问题,市面上出现了电控式的改良现有产品,其 同样搭配使用在跑步机的跑步带体或健身器材的机具带体上,利用电控的 压力源(如气泵)将空气利用气管迫入一油箱之内,并且利用另一导管将 内部受较压力大推挤的油料导出,并且令导管的出口直接导引于待润滑位置上方;现有的设计确能减少人工铺设油棉或人工补充油料经验性的问题, 并能延长补充保养的期限,但是,此种现有电控式应用后的问题如下其一,由于油箱是依靠气压增减来产生推动润滑油的力量,但是导引 气压的气管与供润滑油进给的导管都没有适当的压力平衡设计,故会发生 气压供给之后,导管的润滑油进给会一开始较大,之后却会缓慢滴落,而 在油箱气密设计不良时,更会造成导管不正常漏油。其二,同样受到维护者必须随时检视、休养补充油料的影响, 一般设 计润滑系统都以存量大为设计概念,但是却同样造成体积变大、占用空间 的问题。其三,多数机构内的润滑系统是以压力源来推动,但是压力源(气压、 液压)本身也有线路、本体容纳上的问题,故现有润滑系统通常会占用过多 的空间。其四,润滑油仍需定时补充,但是补充的工作不仅必须使用工具进行麻烦的拆解、换油手续;另为了补充润滑油,此现有产品必须打开一瓶润 滑油后倒入油箱之内,且前述润滑油的瓶体就成为无用的垃圾,不仅浪费 且较为麻烦。为了能够有效解决前述相关议题,本创作人基于过去在润滑系统产品、 健身器材设备领域所累积的研发技术与经验,从提升保养效率、縮小体积 的实用角度下手,终于研发出一种创新的油罐式润滑系统。本技术的油罐式润滑系统可以应用在各类型设备的润滑工作上, 例如机构内的滑轨润滑、机构滑配处润滑或机构枢设处润滑等等,说明 书中提出的跑步机润滑工作仅是举例说明之用,并非拘限本技术可以 应用的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罐式润滑系统,体积较 小、不占用过多空间;不会产生浪费及组装快速方便;且能够平衡压力、 稳定供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罐式润滑系统,包括 有一本体、 一油罐及至少一胶塞,本体内具注气孔及油孔,且注气孔衔接 气源、油孔相应润滑部位向外通连;油罐组装在本体上,且油罐的储油空 间与本体的注气孔及油孔相通,在油罐的壁面上开设有至少一通孔;以及 胶塞以具弹性的材质制作,在胶塞穿设有至少一细孔,且胶塞被迫塞定位 在油罐壁面的通孔内。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油罐式润滑系统,包括有一本体、 一油罐、 至少一胶塞、 一马达及一止逆导管,本体中央制作有一螺座,且于螺座内 设有注气孔及油孔,而注气孔及油孔分别独立贯通于本体另一侧;油罐于 一侧制作有凸出罐口,罐口周缘制作螺纹,并藉罐口螺锁在本体的螺座内, 在油罐的壁面上开设至少一通孔,且油罐的储油空间与本体的注气孔及油 孔相通;胶塞以具弹性的材质制作,在胶塞穿设有至少一细孔,且胶塞被 迫塞定位在油罐壁面的通孔内;马达定位在本体上,且马达衔接本体的注 气孔,而马达受控向油罐的储油空间注入空气;以及止逆导管衔接本体的 油孔,止逆导管另端则外伸朝向待润滑位置。本技术通过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优点可以直接利用油罐安装在本体上,并且利用穿伸入油罐的插管来注气及供油,无需另外设置油箱或由外接入的管路,就能有效达成构件简化、 縮小体积的效果,而令产品内部空间可以节省获致更佳的运用。直接将油罐当作储放油料的构件,不会产生浪费;另一关键是,由于 本体以液密螺座螺锁油罐,故本技术的构件之间的组合仅需螺设动作 就能完成,而插管也会随着螺锁进给而穿伸入油罐内,故本技术的组 装快速,非常方便维护保养人员的更换油罐工作。虽然利用插管注气及供油,但是利用胶塞的细孔受压变形可以外排或 吸入空气,有效令油罐内部有效平衡液压,不会在油罐内形成真空或过大 的压力,配合止逆导管能使油罐平稳地供油,且平衡的增加的压力会顺畅 供油,止逆导管则有效避免发生漏油的问题。止逆导管的止逆效果可以是 运用一止逆阀达成,止逆阀包含一阀管、 一阀板及一弹性组件,阀管组装 衔接在止逆导管上,且阀管限制阀板及弹性组件于内,阔板受弹性组件抵 推而以预压力封闭阀管;运用前述阀板的预压力,本技术能有效阻止 意外漏油的问题,并且配合胶塞达成气压平衡及供油稳定。此外,由于油罐运送及储置的需求,胶塞必须确保不脱落或细孔不漏 油,故本技术另于胶塞外贴附一定位件,定位件周缘同步贴附在油罐 表面,故可以稳定定位胶塞。而本技术的油罐为达成储存、运送的密封,可以在油罐罐口制作 封膜,并将本体的螺座内的插管设计为尖锐形状,同样让藉此,油罐式润 滑系统能达成气压平衡,并且让插管也会随着螺锁进给而穿破封膜,仍然 伸入油罐内进行运作。另本体的螺座外侧周缘可以穿设有多个安装用组装孔,以供本体安装 于各式设备之内,并让油罐可以在本体固定后随意更换;此为一般常见技 术的变化,在此不多作赘述。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l为本技术分解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组合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组合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胶塞部位的局部放大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0、本体;11、螺座;12、插管;121、注气孔; 1211、套管;122、油孔;1221、套管;13、组装孔;20、油罐;0、 润滑油;21、储油空间;22、罐口; 221、螺纹;222、封膜;23、通 孔;A、胶塞;Al、细孔;B、定位件;30、马达;31、气管;40、 止逆导管;50、止逆阀;51、阀管;52、阀板;53、弹性组件;。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配合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油罐式润 滑系统,其包括有一本体IO、 一油罐20、 一胶塞A、 一定位件B、 一马达 30及一止逆导管40及一止逆阀50。前述组件的特征在于本体IO, 一圆型盖状构件,在本体10—侧中央制作有一螺座ll,且于螺座ll内设有一根插管12,插管12端部制作呈尖锐凸出,且于插管12前端设有一注气孔121及一油孔122,另本体10的螺 座11外侧周缘可以穿设有多个安装用组装孔13,以供本体10安装于各式 设备之内,而前述的注气孔121及油孔122分别独立贯通于本体10另一侧, 且注气孔121向外延伸设有一套管1211,另油孔122也同样延伸设有套管 1221。油罐20内具储放有润滑油O的储油空间21,且于一侧制作有凸出罐口 22,罐口 22周缘制作螺纹221,并藉罐口 22液密螺锁在本体10的螺座11 内,在油罐20接近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罐式润滑系统,包括有一本体、一油罐及至少一胶塞,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内具注气孔及油孔,且注气孔衔接气源、油孔相应润滑部位向外通连;    所述油罐,组装在所述本体上,且该油罐的储油空间与所述本体的注气孔及油孔相通,在所述油罐的壁面上开设有至少一通孔;以及    所述胶塞,以具弹性的材质制作,在所述胶塞穿设有至少一细孔,且胶塞被迫塞定位在所述油罐壁面的通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吉长
申请(专利权)人:萧吉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