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飞轮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3206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飞轮壳,属于发动机零部件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齿轮室盖和飞轮壳,齿轮室盖和飞轮壳的后端面通过铸造相互连接,齿轮室盖构成了该种组合式飞轮壳的前端面,飞轮壳构成了该种组合式飞轮壳的后端面,其中齿轮室盖与发动机安装连接,飞轮壳与变速箱安装连接,该种组合式飞轮壳的内部贯通开设有起动机安装孔和曲轴后油封安装孔,起动机安装孔位于曲轴后油封安装孔的右侧;齿轮室盖包括有泵体安装孔、定位槽和轮系凹坑,泵体安装孔设置在齿轮室盖的左上角位置。该种组合式飞轮壳通过将齿轮室盖与飞轮壳进行组合设计,很好的满足了轮系及链传动装置安装在机体后端对齿轮室盖及飞轮壳提出的新的结构要求。

A kind of combined flywheel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飞轮壳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零部件领域,具体地指一种组合式飞轮壳。
技术介绍
飞轮壳通常安装于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用于外接曲轴箱,内置飞轮总成、起动机、油底壳等,飞轮壳是发动机制造生产业中必不可少的零部件,能够实现发动机的整体化,便于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的连接。同时为解决发动机前端安装的附件过多,布置困难,曲轴前端负荷大等问题,将前端轮系及链传动装置设计为机体后端安装,但传统直接安装在机体后端面的飞轮壳无法满足新结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设计一种由齿轮室盖与飞轮壳组合而成,且适用于轮系及链传动装置安装于发动机后端的组合式飞轮壳。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组合式飞轮壳,包括有齿轮室盖和飞轮壳,所述齿轮室盖和所述飞轮壳的后端面通过铸造相互连接,所述齿轮室盖构成了该种组合式飞轮壳的前端面,所述飞轮壳构成了该种组合式飞轮壳的后端面,其中所述齿轮室盖与发动机安装连接,所述飞轮壳与变速箱安装连接,该种组合式飞轮壳的内部贯通开设有起动机安装孔和曲轴后油封安装孔,所述起动机安装孔位于所述曲轴后油封安装孔的右侧;所述齿轮室盖包括有泵体安装孔、定位槽和轮系凹坑,所述泵体安装孔设置在所述齿轮室盖的左上角位置,所述定位槽开设在所述齿轮室盖的上部,所述轮系凹坑铸造在所述定位槽的下方,所述轮系凹坑的形状大小与发动机轮系的大小形状相匹配;所述飞轮壳包括有飞轮凹坑,所述飞轮凹坑铸造在所述曲轴后油封安装孔的周围,所述飞轮凹坑的形状大小与变速箱飞轮的大小形状相匹配。进一步的,所述齿轮室盖和所述飞轮壳均为一体式铸造而成。进一步的,所述齿轮室盖在与发动机凸缘接触的边缘处铸造有多个第一安装凸缘,且沿着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凸缘的排布路径设置有密封填料凹槽。进一步的,所述飞轮壳在与变速箱凸缘接触的边缘处铸造有多个第二安装凸缘。进一步的,该种组合式飞轮壳的侧面铸有转速传感器孔。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种组合式飞轮壳,通过将齿轮室盖与飞轮壳进行组合设计,很好的满足了轮系及链传动装置安装在发动机体后端对齿轮室盖及飞轮壳提出的新的结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前端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端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轴测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轴测图。图中:1、第一安装凸缘;2、密封填料凹槽;3、泵体安装孔;4、定位槽;5、轮系凹坑;6、第二安装凸缘;7、起动机安装孔;8、曲轴后油封安装孔;9、飞轮凹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4,一种组合式飞轮壳,包括有齿轮室盖和飞轮壳,齿轮室盖和飞轮壳的后端面通过铸造相互连接,齿轮室盖构成了该种组合式飞轮壳的前端面,飞轮壳构成了该种组合式飞轮壳的后端面,其中齿轮室盖与发动机安装连接,飞轮壳与变速箱安装连接,该种组合式飞轮壳的内部贯通开设有起动机安装孔7和曲轴后油封安装孔8,用于起动机和曲轴后油封的安装,起动机安装孔7位于曲轴后油封安装孔8的右侧;齿轮室盖包括有泵体安装孔3、定位槽4和轮系凹坑5,泵体安装孔3设置在齿轮室盖的左上角位置,可将液压泵或者真空泵安装在当中,定位槽4开设在齿轮室盖的上部,通过定位槽4实现对发动机轮系的固定组装,轮系凹坑5铸造在定位槽4的下方,轮系凹坑5的形状大小与发动机轮系的大小形状相匹配;飞轮壳包括有飞轮凹坑9,飞轮凹坑9铸造在曲轴后油封安装孔8的周围,飞轮凹坑9的形状大小与变速箱飞轮的大小形状相匹配。根据以上技术方案,将发动机机体前端的轮系及链传动装置安装在发动机机体后端之后,发动机的轮系及链传动装置与变速箱飞轮的位置相邻,然后将链动装置安装在定位槽4中,接着根据发动机轮系的大小形状调节齿轮室盖的安装角度,使发动机轮系完全与轮系凹坑5匹配组合在一起,从而完成齿轮室盖在发动机上的安装,在进行齿轮室盖的同时,根据变速箱飞轮的大小形状调节飞轮壳的安装角度,使发动机轮系完全与飞轮凹坑9匹配组合在一起,从而完成飞轮壳在变速箱上的安装,通过将齿轮室盖与飞轮壳进行组合设计,将变速箱和发动机连接起来,很好的满足了轮系及链传动装置安装在发动机体后端对齿轮室盖及飞轮壳提出的新的结构要求。实施例2参照图1-4,一种组合式飞轮壳,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齿轮室盖和飞轮壳均为一体式铸造而成,实现该种组合式飞轮壳的大批量高效生产。实施例3参照图1,一种组合式飞轮壳,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齿轮室盖在与发动机凸缘接触的边缘处铸造有多个第一安装凸缘1,将多个第一安装凸缘1与发动机的多个凸缘匹配组合后用螺栓将二者固定,实现齿轮室盖与发动机的固定安装,通过沿着多个第一安装凸缘1的排布路径设置密封填料凹槽2,并在密封填料凹槽2中填充密封材料,实现对齿轮室盖的密闭作用,实现了降噪的目的,并且提升了齿轮室盖与发动机连接的紧密性。实施例4参照图2,一种组合式飞轮壳,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飞轮壳在与变速箱凸缘接触的边缘处铸造有多个第二安装凸缘6,将多个第二安装凸缘6与变速箱的多个凸缘匹配组合后用螺栓将二者固定,实现飞轮壳与变速箱固定安装。实施例5参照图3和图4,一种组合式飞轮壳,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该种组合式飞轮壳的侧面铸有转速传感器孔,用于安装转速传感器。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飞轮壳,包括有齿轮室盖和飞轮壳,其特征在于:/n所述齿轮室盖和所述飞轮壳的后端面通过铸造相互连接,所述齿轮室盖构成了该种组合式飞轮壳的前端面,所述飞轮壳构成了该种组合式飞轮壳的后端面,其中所述齿轮室盖与发动机安装连接,所述飞轮壳与变速箱安装连接,该种组合式飞轮壳的内部贯通开设有起动机安装孔(7)和曲轴后油封安装孔(8),所述起动机安装孔(7)位于所述曲轴后油封安装孔(8)的右侧;/n所述齿轮室盖包括有泵体安装孔(3)、定位槽(4)和轮系凹坑(5),所述泵体安装孔(3)设置在所述齿轮室盖的左上角位置,所述定位槽(4)开设在所述齿轮室盖的上部,所述轮系凹坑(5)铸造在所述定位槽(4)的下方,所述轮系凹坑(5)的形状大小与发动机轮系的大小形状相匹配;/n所述飞轮壳包括有飞轮凹坑(9),所述飞轮凹坑(9)铸造在所述曲轴后油封安装孔(8)的周围,所述飞轮凹坑(9)的形状大小与变速箱飞轮的大小形状相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飞轮壳,包括有齿轮室盖和飞轮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室盖和所述飞轮壳的后端面通过铸造相互连接,所述齿轮室盖构成了该种组合式飞轮壳的前端面,所述飞轮壳构成了该种组合式飞轮壳的后端面,其中所述齿轮室盖与发动机安装连接,所述飞轮壳与变速箱安装连接,该种组合式飞轮壳的内部贯通开设有起动机安装孔(7)和曲轴后油封安装孔(8),所述起动机安装孔(7)位于所述曲轴后油封安装孔(8)的右侧;
所述齿轮室盖包括有泵体安装孔(3)、定位槽(4)和轮系凹坑(5),所述泵体安装孔(3)设置在所述齿轮室盖的左上角位置,所述定位槽(4)开设在所述齿轮室盖的上部,所述轮系凹坑(5)铸造在所述定位槽(4)的下方,所述轮系凹坑(5)的形状大小与发动机轮系的大小形状相匹配;
所述飞轮壳包括有飞轮凹坑(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闽张杨华刘凯杨闯毛中欣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五十铃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