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马达的曲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3148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马达的曲轴组件,包括有曲轴、轴承套,轴承套套设在曲轴的曲轴部的外周,所述轴承套的内周壁与曲轴部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用于约束滚柱的环形滚动腔,所述环形滚动腔内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排滚柱,各排滚柱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滚柱之间均设有用于将两者间隔开的隔离件,所述曲轴的曲轴部上还设有自外部贯通至所述环形滚动腔的通油流道,以使液压油流入环形滚动腔中润滑所述滚柱及隔离件。该液压马达的曲轴组件可有效防止各排滚柱中的相邻两滚柱直接接触,进而减少了该液压马达的曲轴组件所产生的热量,降低噪音,使其运行过程更加稳定,并延长了使用寿命。

A kind of crankshaft assembly of hydraulic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马达的曲轴组件
本技术涉及液压马达
,尤其涉及一种液压马达的曲轴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的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通常包括壳体、曲轴、通油盘、配油盘、柱塞缸和曲轴组件,其中,曲轴组件由曲轴、轴承套和位于轴承套内的多排滚柱组成,柱塞缸为奇数个,分别放射状地均匀分布在曲轴的圆周上,柱塞缸内的柱塞与连杆球头相球铰接连接,连杆底部的圆柱面与轴承套相接触,曲轴通过轴承支承在壳体与封盖中,曲轴的一端通过双头键与配油盘相连,另一端则用来带动负载。使用时,当压力油由通油盘经配油盘、壳体进入到柱塞缸时,压力油产生的液压力作用于柱塞顶部,该液压力分解成沿着连杆中心线指向曲轴的曲拐中心的力和对柱塞缸内壁产生的侧向力,前者的切向力对曲轴的旋转中心产生扭矩,使曲轴绕曲轴旋转中心旋转,从而实现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为工作机输出转速和扭矩的目的。由于滚柱装配加工误差的存在,相邻两排滚柱端面之间难免会存在一定间隙,这样当曲轴组件在进行转动时,相邻两排滚柱会发生沿轴向的直接碰撞,而相互干涉,造成滚柱在轴承套和曲轴之间不能形成纯滚动,影响曲轴组件的承载能力。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人申请有专利号为ZL200920202231.5(公告号为CN201547122U)的中国技术专利《液压马达的曲轴组件》披露了这样一种曲轴组件,包括有曲轴、轴承套,轴承套套设在曲轴的曲轴部的外周,轴承套的内周壁与曲轴部的外周面之间约束有多排滚柱,多排滚柱沿轴向设置,轴承套内周壁的中间部处设计有一环形凹槽,在该环形凹槽内容纳有孔用弹性挡圈,并在孔用弹性挡圈两侧分别设有与其相接触的左、右挡环,在孔用弹性挡圈两侧的相邻两排滚柱之间设有隔环以阻止轴向相邻的两滚柱端面直接接触。这样当曲轴组件转动过程中相邻两排滚柱不会直接发生碰撞,消除相邻两排滚柱之间的相互干涉,从而确保每个滚柱为纯滚动,以实现提高曲轴组件的承载能力的目的。但是,在使用中发现,在曲轴部的外圆周方向上的其中一排滚柱中,由于其任意相邻两个金属滚柱之间同样为直接接触,所以在使用时整个曲轴组件会产生一定的噪音,且具有发热现象;同时滚柱间的磨损也会产生一些小铁屑,这些小铁屑若不及时排出,就会嵌在轴承套内,严重时会导致轴承套的爆裂。故,现有的液压马达的曲轴组件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各排滚柱中的相邻两滚柱直接接触的液压马达的曲轴组件,该液压马达的曲轴组件噪音小、运行过程更加稳定,且使用寿命长。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压马达的曲轴组件,包括有曲轴、轴承套,轴承套套设在曲轴的曲轴部的外周,所述轴承套的内周壁与曲轴部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用于约束滚柱的环形滚动腔,所述环形滚动腔内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排滚柱,各排滚柱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滚柱之间均设有用于将两者间隔开的隔离件,所述曲轴的曲轴部上还设有自外部贯通至所述环形滚动腔的通油流道,以使液压油流入环形滚动腔中润滑所述滚柱及隔离件。为了方便加工,并使曲轴保持相应的强度,所述通油流道包括贯通所述曲轴部的前后两端的轴向段以及沿该曲轴部的径向方向设置的径向段,该径向段连通所述轴向段及所述环形滚动腔。为了使环形滚动腔内的各滚柱以及各隔离件均能够被液压油充分润滑,进而减少滚柱与隔离件之间的摩擦,进一步提高曲轴组件运行的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所述隔离件的两侧壁面分别形成有可与对应滚柱配合接触的滚柱槽,所述隔离件上还设有贯通两滚柱槽的导油孔。为了使滚柱的滚动过程更加平稳,所述滚柱槽为与所述滚柱的外周壁相适配的曲面凹槽。将滚柱槽设置成曲面凹槽,还可以使从导油孔散出的液压油更快速的分散到滚柱的外周面上,提高润滑效果。为了避免相邻两排滚柱之间在轴向方向直接接触,消除相邻两排滚柱之间的相互干涉,所述滚柱有两排,所述轴承套的内周壁的中间部处设计有用于将该两排滚柱在轴向上间隔开的环形台阶部。该环形台阶部的设置,保证了每个滚柱在轴承套的内周壁与曲轴部的外周面之间为纯滚动,提高了曲轴组件的承载能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中的液压马达的曲轴组件中的隔离件可以将各排滚柱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滚柱间隔开来,避免因两滚柱直接接触产生的发热严重问题,其中,该隔离件可由非金属耐磨材料制得,避免滚柱因直接接触造成的金属磨损,因而可有效延长曲轴组件的使用寿命,减少曲轴组件在转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并能降低运行噪音,从而提高影响了液压马达的运行性能;另一方面,所述曲轴的曲轴部上设置的通油流道,既可以使液压马达的壳体内的液压油流入环形滚动腔中润滑滚柱及隔离件,又具有冲洗功能以带走铁屑杂质及摩擦副运转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同时又具有减轻曲轴重量及平衡曲轴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压马达的曲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处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的B-B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3,一种液压马达的曲轴组件,包括有曲轴10、轴承套20,轴承套20套设在曲轴10的曲轴部11的外周,轴承套20的内周壁与曲轴部11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用于约束滚柱30的环形滚动腔100,环形滚动腔100内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排滚柱30,各排滚柱30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滚柱30之间均设有用于将两者间隔开的隔离件40,曲轴10的曲轴部11上还设有自外部贯通至环形滚动腔100的通油流道50,由于该通油流道50的设置,液压马达的壳体内的液压油可流入该环形滚动腔100中对滚柱30及隔离件40进行润滑,其中,该隔离件40可由非金属耐磨材料制得,这样任意相邻的两个滚柱30之间可被由非金属耐磨材料制得的隔离件40隔开,进而有效避免滚柱30因直接接触摩擦造成的金属磨损,以有效延长曲轴组件的使用寿命,降低滚柱直接接触所造成的噪音等问题,并减小发热量,提高了液压马达的运行性能;具体地,为了方便加工,并使曲轴10保持相应的强度,通油流道50包括贯通曲轴部11的前后两端的轴向段51以及沿该曲轴部11的径向方向设置的径向段52,该径向段52连通轴向段51及环形滚动腔100,再具体地,通油流道50可以设置多条,以增加滚柱30及隔离件40的润滑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通油流道50有两条,分别独立地布置在曲轴10上,详见图3。参见图2,隔离件40的两侧壁面分别形成有可与对应滚柱30配合接触的滚柱槽41,隔离件40上还设有贯通两滚柱槽41的导油孔42,该导油孔42的设置,可使环形滚动腔100内的各滚柱30以及各隔离件40均能够被液压油充分润滑,进而减少滚柱30与隔离件40之间的摩擦,进一步提高曲轴组件运行的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再具体地,为了使滚柱30的滚动过程更加平稳,滚柱槽41为与滚柱30的外周壁相适配的曲面凹槽,在本实施例中,将滚柱槽41设置成曲面凹槽,可以使从导油孔42散出的液压油更快速的分散到滚柱30的外周面上,进一步提高润滑效果。参见图1,为了避免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马达的曲轴组件,包括有曲轴(10)、轴承套(20),轴承套(20)套设在曲轴(10)的曲轴部(11)的外周,所述轴承套(20)的内周壁与曲轴部(11)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用于约束滚柱(30)的环形滚动腔(100),所述环形滚动腔(100)内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排滚柱(30),其特征在于:各排滚柱(30)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滚柱(30)之间均设有用于将两者间隔开的隔离件(40),所述曲轴(10)的曲轴部(11)上还设有自外部贯通至所述环形滚动腔(100)的通油流道(50),以使液压油流入环形滚动腔(100)中润滑所述滚柱(30)及隔离件(4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马达的曲轴组件,包括有曲轴(10)、轴承套(20),轴承套(20)套设在曲轴(10)的曲轴部(11)的外周,所述轴承套(20)的内周壁与曲轴部(11)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用于约束滚柱(30)的环形滚动腔(100),所述环形滚动腔(100)内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排滚柱(30),其特征在于:各排滚柱(30)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滚柱(30)之间均设有用于将两者间隔开的隔离件(40),所述曲轴(10)的曲轴部(11)上还设有自外部贯通至所述环形滚动腔(100)的通油流道(50),以使液压油流入环形滚动腔(100)中润滑所述滚柱(30)及隔离件(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马达的曲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油流道(50)包括贯通所述曲轴部(11)的前后两端的轴向段(51)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莉刚范建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欧易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