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初期支护快速施工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3100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工程中支护施工台车,包括支撑台架;在所述的支撑台架的顶部设有起落台架,在所述的起落台架上横向设有横移轨道,在所述的横移轨道上设有两个第一移动架,在每个所述的移动架上纵向设有纵移轨道,在所述的纵移轨道上设有第一移动架第二移动架,在所述的第一移动架第二移动架上设有第一升降装置,在所述的第一升降装置上设有第一支梁;在所述的支撑台架的中部设有向支撑台架两侧延伸的侧支撑,在所述的侧支撑上设有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在所述的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的顶部设有第一支梁第二支梁,所述的第一支梁第二支梁连接侧支架的一端,侧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在侧支撑上。

A kind of fast construction trolley for tunnel initial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初期支护快速施工台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隧道初期支护快速施工台车。
技术介绍
隧道工程内部地质情况复杂,受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大。在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中,隧道初期支护结构是重点。隧道初期支护结构施工隧道开挖后第一道支护体系,是保证隧道内围岩稳定的基础。隧道初期支护结构是承受围岩变形变位荷载的主要结构,在隧道总体结构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技术人发现隧道初期支护常见质量问题有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施工严重滞后隧道开挖后,围岩裸露,由于破坏了原有的天然平衡,自稳能力差的围岩将会出现较大变形。因此,应在开挖后即开始初期支护施工,使隧道结构尽快封闭成环,构建完整的受力体系,防止围岩变形。目前,在进行钢支撑支护时,现场多采用全人工施作,人员需求大,施工效率低,支护较慢,且由于支撑拱架沉重,使得钢支撑拱架间距、倾斜度等调节困难,而且人工劳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隧道初期支护快速施工台车。本技术的第一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初期支护快速施工台车,达到提供施工工作效率的目的。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隧道初期支护快速施工台车,包括支撑台架;在所述的支撑台架的顶部设有起落台架,在所述的起落台架上设有横移轨道,在所述的横移轨道上设有两个第一移动架,在每个所述的第一移动架上设有纵移轨道,在所述的纵移轨道上设有第二移动架,在所述的第二移动架上设有第一升降装置,在所述的第一升降装置上设有第一支梁;在所述的支撑台架的中部设有向支撑台架两侧延伸的侧支撑,在所述的侧支撑上设有第二升降装置,在所述的第二升降装置的顶部设有第二支梁,所述的第二升降装置的外侧设有侧支架,侧支架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升降装置上,该端可随着第二升降装置升降,侧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在侧支撑上;侧支架随第二升降装置升降,第二升降装置升高时,侧支架高度和倾斜角度都会增大;侧支架的作用是调节侧向支撑拱架的高度和倾斜角度。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台架为一个矩形框架结构,在其中部向两侧延伸设有矩形状的侧支撑,在侧支撑和支撑台架的中部均铺设有钢筋网。进一步的,所述的起落台架包括一个矩形框,在所述的矩形框内铺设有钢筋网,所述的矩形框通过四个设置在支撑台架顶部的千斤顶驱动其升降。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移动架和第一移动架第二移动架共同构成了一个轨道车,第一移动架实现第一支梁的横向移动;第一移动架第二移动架实现支梁的纵向移动;整个轨道车的移动范围就是整个矩形框的面积。进一步的,所述的侧支架立于支撑台架两侧,其倾斜角度等于拱架最大弧度。本技术中支撑台架上设起落台架,通过千斤顶调节起落台架高度,轨道车通过轨道在起落台架上移动;支撑台架和起落台架上铺设钢筋网,用于人的站立及行走;千斤顶横托第一支梁,立于轨道车上,横托支梁高度通过千斤顶可调;用于拱顶的支撑施工;拱腰支撑施工时,调节千斤顶,利用侧支架进行拱壁两侧钢支撑安装;拱顶支撑施工时,于支撑台架上通过千斤顶调节起落台架高度,通过行走轮调节轨道车及千斤顶、第一支梁的位置,进行拱顶钢支撑支护。具体的施工方法如下:首先,拼装支撑台架;在支撑台架的顶部设置起落台架,起落台架上有横移轨道,在横移轨道上设置第一移动架,在第一移动架上设置纵移轨道,在纵移轨道上设置第二移动架,在第二移动架上设置第一升降装置,在所述的第一升降装置上设有第一支梁;将隧道拱顶支撑拱架吊放于第一支梁上,利用第一支梁将拱顶支撑拱架抬升至设计高度;然后利用侧支架进行拱壁两侧钢支撑安装,首先将两侧钢支撑放于侧支架上;在起落台架位置过低时,利用两侧的第二支梁进行初步支撑;支撑拱架调节完毕后,通过第一升降装置调节起落台架至一定高度;随着起落台架的升高,侧向钢支撑逐渐与第二支梁分离,侧向钢支撑由第二支梁逐渐转为侧支架支撑;此时,将侧向支撑与隧道拱顶支撑拱架连接成拱状;第一移动架和第二移动架组合成的轨道车通过横移轨道在起落台架上移动,调节拱架横向位置;通过纵移轨道调节拱架纵向位置;利用轨道车上千斤顶微调拱架高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是一种快捷简便隧道初期支护施工台车,能够大量减少人力;其结构稳定,提升了台车的利用率,节约了隧道拱架施工的工作强度与工作时间,提高作业效率;支梁稳定,保证了作业的安全性;轨道车及支梁沿轨道行走,移动阻力小,能够保持水平位置,同时便于钢拱架间距及倾斜度。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图1为整体示意图;图2为起落台架示意图;图中:1支撑台架、2起落台架、3钢筋网、4、纵移轨道、5横移轨道、6第二移动架、7千斤顶、8第一支梁、9侧支架、10第一移动架,11侧支撑,12第二支梁,13千斤顶,14千斤顶。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名词解释:本技术中的“起落台架”是指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以起落的装置;“横移轨道”是指实现台架横向移动的轨道,轨道本身采用现有的结构;“纵移轨道”是指实现台架纵向移动的轨道,轨道本身采用现有的结构;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隧道初期支护常见质量问题有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施工严重滞后隧道开挖后,围岩裸露,由于破坏了原有的天然平衡,自稳能力差的围岩将会出现较大变形。因此,应在开挖后即开始初期支护施工,使隧道结构尽快封闭成环,构建完整的受力体系,防止围岩变形。其次,进行钢支撑支护时,现场多采用全人工施作,人员需求大,施工效率低,支护较慢。由于支撑拱架沉重,使得钢支撑拱架间距、倾斜度等调节困难,而且人工劳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隧道初期支护快速施工台车及施工方法,装置包括支撑台架、起落台架、钢筋网、纵移轨道、横移轨道、第一移动架、千斤顶、支梁、侧支架和第二移动架;在支撑台架的顶部设有起落台架,在起落台架上横向设有横移轨道,在所述的横移轨道上设有两个第一移动架,两个第一移动架沿着所述的横移轨道横向移动;在每个移动架上纵向设有纵移轨道,在纵移轨道上设有第二移动架,第二移动架沿着纵移轨道移动,在第二移动架上设有第一升降装置,在第一升降装置上设有第一支梁;在支撑台架的中部设有向支撑台架两侧延伸的侧支撑,在侧支撑上设有第二升降装置,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工程中支护施工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台架;在所述的支撑台架的顶部设有起落台架,在所述的起落台架上设有横移轨道,在所述的横移轨道上设有两个第一移动架,在每个所述的第一移动架上设有纵移轨道,在所述的纵移轨道上设有第二移动架,在所述的第二移动架上设有第一升降装置,在所述的第一升降装置上设有第一支梁;/n在所述的支撑台架的中部设有向支撑台架两侧延伸的侧支撑,在所述的侧支撑上设有第二升降装置,在所述的第二升降装置的顶部设有第二支梁,所述的第二升降装置的外侧设有侧支架,侧支架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升降装置上,该端随着第二升降装置升降;侧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在侧支撑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工程中支护施工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台架;在所述的支撑台架的顶部设有起落台架,在所述的起落台架上设有横移轨道,在所述的横移轨道上设有两个第一移动架,在每个所述的第一移动架上设有纵移轨道,在所述的纵移轨道上设有第二移动架,在所述的第二移动架上设有第一升降装置,在所述的第一升降装置上设有第一支梁;
在所述的支撑台架的中部设有向支撑台架两侧延伸的侧支撑,在所述的侧支撑上设有第二升降装置,在所述的第二升降装置的顶部设有第二支梁,所述的第二升降装置的外侧设有侧支架,侧支架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升降装置上,该端随着第二升降装置升降;侧支架的另一端固定在侧支撑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工程中支护施工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为千斤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工程中支护施工台车,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有湖屠文锋王爱涛李利平毛淑婷周宗青王子方刘洪亮赵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滨莱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山东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