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贾云胜专利>正文

一种注油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2429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注油泵,其包括有贮油筒(1)、油缸(2)、活塞(3)、活塞椎杆(4)、进油阀(5)、出油阀(6)等,其特征在于:油缸(2)固定联接于贮油筒(1)内,油缸(2)内活动联接有活塞(3),活塞(3)上端固定联接活塞椎杆(4),活塞椎杆(4)顶端活动联接拉杆(7),拉杆(7)下端与踏杆(8)活动相联,踏杆(8)一端固定联接有踏板(9),另一端与固定于筒壁上的支撑轴(10)活动相联,支撑轴(10)上带有扭簧(11);油缸(2)底部带有进油阀(5),进油阀(5)下方的缸壁上开有进油口(12),油缸(2)下部侧壁外接有出油管(13),出油管(13)与固定于贮油筒(1)顶部的出油阀(6)联通,出油阀(6)外接有注油管(14),贮油筒(1)的顶部开有加油口(15)。(*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泵,具体地系一种为汽车、机器加注润滑油的装置。为达到上述之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有贮油筒、油缸、活塞、活塞椎杆、进油阀、出油阀等,其特征在于油缸固定联接于贮油筒内,油缸内活动联接有活塞,活塞上端固定联接活塞椎杆,活塞椎杆顶端活动联接拉杆,拉杆下端与踏杆活动相联,踏杆一端固定联接有踏板,另一端与固定于筒壁上的支撑轴活动相联,支撑轴上带有扭簧;油缸底部为进油阀,进油阀下方的缸壁上开有进油口,油缸下部侧壁外接有出油管,出油管与固定于贮油筒顶部的出油阀联通,出油阀外接有注油管,贮油筒的顶部开有加油口。本技术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驱动方式为脚踏式,由脚踏板施力,使踏杆带动拉杆下移,从而使活塞椎杆及活塞下移,注油结束后,在扭簧作用下,踏杆自动回位,省时省力。进油阀与出油阀分离,增大了进出油量,提高了注油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注油泵,其包括有贮油筒(1)、油缸(2)、活塞(3)、活塞椎杆(4)、进油阀(5)、出油阀(6)等,其特征在于油缸(2)固定联接于贮油筒(1)内,油缸(2)内活动联接有活塞(3),活塞(3)上端固定联接活塞椎杆(4),活塞椎杆(4)顶端活动联接拉杆(7),拉杆(7)下端与踏杆(8)活动相联,踏杆(8)一端固定联接有踏板(9),另一端与固定于筒壁上的支撑轴(10)活动相联,支撑轴(10)上带有扭簧(11);油缸(2)底部带有进油阀(5),进油阀(5)下方的缸壁上开有进油口(12),油缸(2)下部侧壁外接有出油管(13),出油管(13)与固定于贮油简(1)顶部的出油阀(6)联通,出油阀(6)外接有注油管(14),贮油筒(1)的顶部开有加油口(15)。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注油泵,其包括有贮油筒(1)、油缸(2)、活塞(3)、活塞椎杆(4)、进油阀(5)、出油阀(6)等,油缸(2)固定联接于贮油筒(1)内,油缸(2)内活动联接有活塞(3),活塞(3)上端固定联接活塞椎杆(4),活塞椎杆(4)顶端活动联接拉杆(7),拉杆(7)下端与踏杆(8)活动相联,踏杆(8)一端固定联接有踏板(9),另一端与固定于筒壁上的支撑轴(10)活动相联,支撑轴(10)上带有扭簧(11);油缸(2)底部为进油阀(5),进油阀(5)下方的缸壁上开有进油口(12),油缸(2)下部侧壁外接有出油管(13),出油管(13)与固定于贮油筒(1)顶部的出油阀(6)联通,出油阀(6)外接有注油管(14),贮油筒(1)的顶部开有加油口(15)。本技术具有省时省力,注油量大,效率高之优点。文档编号F16N13/00GK2558839SQ0224320公开日2003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19日专利技术者贾云胜 申请人:贾云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云胜
申请(专利权)人:贾云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