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柱形材料除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2382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柱形材料除锈装置,包括支撑部、挤压部和打磨部,所述支撑部包括两组同轴布置的环形支撑架和第一电机,两组支撑架之间呈环形阵列布置一组挤压部和两组打磨部,所述挤压部包括第一中心轴、挤压辊和第二电机,所述挤压辊配合安装在第一中心轴外部,所述第一中心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副转动设置垂直的摆臂,所述第二电机与摆臂固定安装,本柱形材料除锈装置采用无心圆磨的方式对柱形型材的圆周面进行打磨,两组打磨部同步进行打磨,且采用挤压部进行挤压,保证圆周面加工后的圆柱度,并且挤压部和打磨部两端均采用摆臂驱动,能够改变挤压部和打磨部内部回转件的轴距,适合不同规格的柱形型材加工。

A kind of derusting device for column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柱形材料除锈装置
本技术涉及金属除锈
,具体为一种柱形材料除锈装置。
技术介绍
在金属型材加工使用前,需要对型材表面进行除锈的前处理,现有的除锈方式多数为打磨工艺,对于平面除锈,采用传统的打磨机构即可,只需保证加工精度即可保证打磨面的平面度,但是对于柱形的型材,在打磨过程中,加工面为圆周面,传动的打磨机构在进行打磨后,难以保证圆周面的圆柱度,造成加工精度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柱形材料除锈装置,采用无心圆磨的方式对柱形型材的圆周面进行打磨,两组打磨部同步进行打磨,且采用挤压部进行挤压,保证圆周面加工后的圆柱度,并且挤压部和打磨部两端均采用摆臂驱动,能够改变挤压部和打磨部内部回转件的轴距,适合不同规格的柱形型材加工,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柱形材料除锈装置,包括支撑部、挤压部和打磨部,所述支撑部包括两组同轴布置的环形支撑架和第一电机,两组支撑架之间呈环形阵列布置一组挤压部和两组打磨部,所述挤压部包括第一中心轴、挤压辊和第二电机,所述挤压辊配合安装在第一中心轴外部,所述第一中心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副转动设置垂直的摆臂,所述第二电机与摆臂固定安装,所述打磨部包括第二中心轴、打磨辊和第三电机,所述打磨辊配合安装在第二中心轴外部,所述第一中心轴和第二中心轴分别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分别与对应中心轴端部的摆臂固定安装,所述摆臂的另一端垂直设置转轴,所述转轴通过轴承副与支撑架转动安装,所述转轴端部配合安装齿轮,所述挤压部和打磨部对应的转轴端部齿轮共同啮合安装齿圈,所述齿圈与支撑架同轴安装,所述齿圈与第一电机输出轴端部齿轮啮合安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中心轴远离第二电机一端的摆臂沿长度方向分为两部分,且两部分之间沿摆臂长度方向设置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中心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调心轴承副与摆臂转动安装,通过电动伸缩杆的长度变化,改变挤压辊与工件轴线的夹角,从而使挤压辊在旋转时能够带动工件轴向进给,且改变轴线夹角大小或改变挤压辊转速,均可以改变轴向进给速度,通过调整进给速度,保证工件的除锈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打磨部两端的摆臂之间社会喷头支架,所述喷头支架内部均匀设置朝向打磨辊的喷头,所述打磨部的下方设置循环冷却部,所述喷头的入口与循环冷却部的出口连通,通过喷头内部喷出冷却液,对打磨辊进行冲洗和降温,保证除锈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循环冷却部包括集液斗,所述集液斗与支撑架固定安装,所述集液斗底部设置与其连通的储液箱,所述储液箱内部设置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出口与喷头的入口连通,通过集液斗将冷却液回收再利用,降低加工成本。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液斗和储液箱的连通处设置过滤芯,通过过滤芯的过滤作用,将打磨产生的磨屑过滤,使冷却液被净化,避免循环回路和喷头被堵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柱形材料除锈装置采用无心圆磨的方式对柱形型材的圆周面进行打磨,两组打磨部同步进行打磨,且采用挤压部进行挤压,保证圆周面加工后的圆柱度,并且挤压部和打磨部两端均采用摆臂驱动,能够改变挤压部和打磨部内部回转件的轴距,适合不同规格的柱形型材加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横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纵向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打磨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挤压部示意图。图中:1支撑部、101支撑架、102第一电机、103齿圈、2挤压部、201挤压辊、202第二电机、203电动伸缩杆、204第一中心轴、3打磨部、301打磨辊、302第三电机、303喷头支架、304第二中心轴、305喷头、4循环冷却部、401集液斗、402储液箱、403过滤芯、404循环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柱形材料除锈装置,包括支撑部1、挤压部2和打磨部3,支撑部1包括两组同轴布置的环形支撑架101和第一电机102,两组支撑架101之间呈环形阵列布置一组挤压部2和两组打磨部3,挤压部2包括第一中心轴204、挤压辊201和第二电机202,挤压辊201配合安装在第一中心轴204外部,第一中心轴204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副转动设置垂直的摆臂,第二电机202与摆臂固定安装,打磨部3包括第二中心轴304、打磨辊301和第三电机302,打磨辊301配合安装在第二中心轴304外部,第一中心轴204和第二中心轴304分别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二电机202和第三电机302的输出轴连接,第二电机202和第三电机302分别与对应中心轴端部的摆臂固定安装,摆臂的另一端垂直设置转轴,转轴通过轴承副与支撑架101转动安装,转轴端部配合安装齿轮,挤压部2和打磨部3对应的转轴端部齿轮共同啮合安装齿圈103,齿圈103与支撑架101同轴安装,齿圈103与第一电机102输出轴端部齿轮啮合安装,第一中心轴204和第二中心轴304与第二电机202和第三电机302的传动机构优选但不局限于锥齿轮副传动机构,第二电机202和第三电机302的转向相同,且第二电机202的转速小于第三电机302。第一中心轴204远离第二电机202一端的摆臂沿长度方向分为两部分,且两部分之间沿摆臂长度方向设置电动伸缩杆203,第一中心轴204的两端分别通过调心轴承副与摆臂转动安装,通过电动伸缩杆203的长度变化,改变挤压辊201与工件轴线的夹角,从而使挤压辊201在旋转时能够带动工件轴向进给,且改变轴线夹角大小或改变挤压辊201转速,均可以改变轴向进给速度,通过调整进给速度,保证工件的除锈效果。打磨部3两端的摆臂之间社会喷头支架303,喷头支架303内部均匀设置朝向打磨辊301的喷头305,打磨部3的下方设置循环冷却部4,喷头305的入口与循环冷却部4的出口连通,通过喷头305内部喷出冷却液,对打磨辊301进行冲洗和降温,保证除锈效果。循环冷却部4包括集液斗401,集液斗401与支撑架101固定安装,集液斗401底部设置与其连通的储液箱402,储液箱402内部设置循环泵404,循环泵404的出口与喷头305的入口连通,通过集液斗401将冷却液回收再利用,降低加工成本。集液斗401和储液箱402的连通处设置过滤芯403,通过过滤芯403的过滤作用,将打磨产生的磨屑过滤,使冷却液被净化,避免循环回路和喷头305被堵塞。第一电机102、第二电机202、第三电机302、电动伸缩杆203和循环泵404均采用市场上较为常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柱形材料除锈装置,包括支撑部(1)、挤压部(2)和打磨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包括两组同轴布置的环形支撑架(101)和第一电机(102),两组支撑架(101)之间呈环形阵列布置一组挤压部(2)和两组打磨部(3),所述挤压部(2)包括第一中心轴(204)、挤压辊(201)和第二电机(202),所述挤压辊(201)配合安装在第一中心轴(204)外部,所述第一中心轴(204)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副转动设置垂直的摆臂,所述第二电机(202)与摆臂固定安装,所述打磨部(3)包括第二中心轴(304)、打磨辊(301)和第三电机(302),所述打磨辊(301)配合安装在第二中心轴(304)外部,所述第一中心轴(204)和第二中心轴(304)分别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二电机(202)和第三电机(302)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02)和第三电机(302)分别与对应中心轴端部的摆臂固定安装,所述摆臂的另一端垂直设置转轴,所述转轴通过轴承副与支撑架(101)转动安装,所述转轴端部配合安装齿轮,所述挤压部(2)和打磨部(3)对应的转轴端部齿轮共同啮合安装齿圈(103),所述齿圈(103)与支撑架(101)同轴安装,所述齿圈(103)与第一电机(102)输出轴端部齿轮啮合安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形材料除锈装置,包括支撑部(1)、挤压部(2)和打磨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包括两组同轴布置的环形支撑架(101)和第一电机(102),两组支撑架(101)之间呈环形阵列布置一组挤压部(2)和两组打磨部(3),所述挤压部(2)包括第一中心轴(204)、挤压辊(201)和第二电机(202),所述挤压辊(201)配合安装在第一中心轴(204)外部,所述第一中心轴(204)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副转动设置垂直的摆臂,所述第二电机(202)与摆臂固定安装,所述打磨部(3)包括第二中心轴(304)、打磨辊(301)和第三电机(302),所述打磨辊(301)配合安装在第二中心轴(304)外部,所述第一中心轴(204)和第二中心轴(304)分别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二电机(202)和第三电机(302)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02)和第三电机(302)分别与对应中心轴端部的摆臂固定安装,所述摆臂的另一端垂直设置转轴,所述转轴通过轴承副与支撑架(101)转动安装,所述转轴端部配合安装齿轮,所述挤压部(2)和打磨部(3)对应的转轴端部齿轮共同啮合安装齿圈(103),所述齿圈(103)与支撑架(101)同轴安装,所述齿圈(103)与第一电机(102)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欣张勍于利民彭鹏高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交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