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衡昆山专利>正文

简快穴位贴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2009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3:39
简快穴位贴盒,有效的解决了医务人员拿取王不留行籽不方便和不易筛选王不留行籽的问题,其包括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第二盒体的上端与第一盒体的下端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盒体的上端设有可拆卸的粒针取用板,第一盒体内设有可左右推拉的挡板,第一盒体内的底部设有过滤板,所述第二盒体的上端设有收集槽,收集槽的下方设有可左右抽拉的抽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使用方便,不需要医务人员手拿或者用镊子拿取王不留行籽,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去除了过小的王不留行籽,保证了治疗效果。

Jiankuai acupoint sticking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简快穴位贴盒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尤其是涉及简快穴位贴盒。
技术介绍
耳穴压豆法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保健方法,也是外治失眠、腹痛、冠心病、眩晕等多种内科疾病的疗法,具体操作是将中药王不留行籽贴于0.6×0.6厘米的小块胶布中央,然后对准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但是,王不留行籽表面光滑且体积较小,医务人员拿取时非常不方便,导致医务人员工作效率较低,而且王不留行籽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果实,所以王不留行籽的大小不一,而医护人员在拿取时很难分辨出王不留行籽的大小,不易将过小的王不留行籽排除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简快穴位贴盒,有效的解决了医务人员拿取王不留行籽不方便和不易筛选王不留行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第二盒体的上端与第一盒体的下端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盒体的上端设有可拆卸的粒针取用板,第一盒体内设有可左右推拉的挡板,第一盒体内的底部设有过滤板,所述第二盒体的上端设有收集槽,收集槽的下方设有可左右抽拉的抽屉。优选的,所述第一盒体内的上端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卡槽,粒针取用板的下端设有第一卡条,第一卡条与第一卡槽配合形成可拆卸的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盒体的下端设有环形的第二卡条,第二盒体的上端设有环形的第二卡槽,第二卡条与第二卡槽配合形成可拆卸的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粒针取用板包括底板,底板上均匀设有多个方形块,相邻的方形块之间设有凹槽,所述每个方形块的中部设有一个通孔,通孔贯穿方形块和底板,通孔与第一盒体内部连通,方形块的一侧设有弧形缺口。优选的,所述每个方形块的下端开设有圆台形的收容槽,收容槽半径较大的槽口置于方形块的下端面。优选的,所述过滤板上设有多个过滤孔,每个过滤孔贯穿过滤板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优选的,所述抽屉内设有弹性压片。优选的,所述隔板的左端设有挡块。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使用方便,有效的解决了医务人员拿取王不留行籽不方便和不易筛选王不留行籽的问题,不需要医务人员手拿或者用镊子拿取王不留行籽,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去除了过小的王不留行籽,保证了治疗效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盒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抽屉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收集槽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支撑板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支撑板与第一卡条配合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粒针取用板正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粒针取用板反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过滤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9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图2和图4给出,本技术包括第一盒体2和第二盒体5,第一盒体2用来存放王不留行籽,第二盒体5的上端与第一盒体2的下端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盒体2的上端设有可拆卸的粒针取用板1,将粒针取用板1拆掉,将王不留行籽装入第一盒体2内,然后再将粒针取用板1扣合在盒体上,第一盒体2内设有可左右推拉的挡板6,挡板6与盒体接触处有摩擦力,在手动推拉挡板6时可克服摩擦力使挡板6左右滑动,为了将过小的王不留行籽去除,第一盒体2内的底部设有过滤板3,所述第二盒体5的上端设有收集槽20,过小的王不留行籽通过过滤板3进入收集槽20,然后将第二盒体5与第一盒体2分离,将收集槽20内不合格的王不留行籽倒掉,收集槽20的下方设有可左右抽拉的抽屉7,可将镊子和裁剪刀放入抽屉7内。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图5、图6和图8给出,为了实现粒针取用板1与第一盒体2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盒体2内的上端设有支撑板9,支撑板9的两端固定在第一盒体2的内壁,支撑板9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卡槽17,粒针取用板1的下端设有第一卡条16,第一卡条16具有弹性,按压粒针取用板1然后将第一卡条16卡入第一卡槽17,第一卡条16与第一卡槽17配合形成可拆卸的连接结构。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图2和图4给出,为了实现第一盒体2与第二盒体5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盒体2的下端设有环形的第二卡条4,第二卡条4具有弹性,第二盒体5的上端设有环形的第二卡槽19,将第一盒体2与第二盒体5相互挤压,第二卡条4卡入第二卡槽19,第二卡条4与第二卡槽19配合形成可拆卸的连接结构,第二卡条4和第二卡槽19之间的连接结构与第一卡条16与第一卡槽17之间的连接结构相同。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图7和图8给出,为了便于将王不留行籽从第一盒体2内取出,所述粒针取用板1包括底板14,底板14上均匀设有多个方形块10,相邻的方形块10之间设有凹槽12,所述每个方形块10的中部设有一个通孔11,通孔11贯穿方形块10和底板14,通孔11与第一盒体2内部连通,方形块10的一侧设有弧形缺口13,将医用胶布粘贴在粒针取用板1的上端,然后利用裁剪刀沿着凹槽12将胶布裁剪,将第一盒体2和第二盒体5倒置同时上下晃动,反复晃动,此时第一盒体2内的王不留行籽通过通孔11撞击胶布并被胶布粘连,然后利用镊子通过弧形缺口13将粘连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揭掉,并粘在患者穴位处。实施例五,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8给出,为了便于王不留行籽通过通孔11,所述每个方形块10的下端开设有圆台形的收容槽15,收容槽15半径较大的槽口置于方形块10的下端面,当第一盒体2和第二盒体5倒置并晃动时,王不留行籽聚集在收容槽15内,然后最下端的王不留行籽通过通孔11与胶布粘连同时将通孔11封堵,避免其他王不留行籽通过通孔11。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9给出,为了将不合格的王不留行籽去除,所述过滤板3上设有多个过滤孔21,每个过滤孔21贯穿过滤板3的上端面和下端面,过小的王不留行籽通过过滤孔21进入收集槽20被倒掉。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3给出,为了实现对镊子和裁剪刀的固定,所述抽屉7内设有弹性压片18,弹性压片18可由弹性塑料或者弹性钢材制成,弹性压片18将镊子和裁剪刀压紧,避免晃动时镊子和裁剪刀晃动。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2给出,为了避免挡板6被抽出,所述隔板的左端设有挡块8,将挡板6向右抽拉直至挡板6与第一盒体2内壁接触,不用时,将挡板6复位避免王不留行籽通过通孔11掉落。本技术使用时,将王不留行籽装入第一盒体2内,然后将粒针取用板1扣合在第一盒体2上,然后晃动第一盒体2和第二盒体5,不合格的王不留行籽通过过滤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简快穴位贴盒,包括第一盒体(2)和第二盒体(5),第二盒体(5)的上端与第一盒体(2)的下端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盒体(2)的上端设有可拆卸的粒针取用板(1),第一盒体(2)内设有可左右推拉的挡板(6),第一盒体(2)内的底部设有过滤板(3),所述第二盒体(5)的上端设有收集槽(20),收集槽(20)的下方设有可左右抽拉的抽屉(7)。/n

【技术特征摘要】
1.简快穴位贴盒,包括第一盒体(2)和第二盒体(5),第二盒体(5)的上端与第一盒体(2)的下端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盒体(2)的上端设有可拆卸的粒针取用板(1),第一盒体(2)内设有可左右推拉的挡板(6),第一盒体(2)内的底部设有过滤板(3),所述第二盒体(5)的上端设有收集槽(20),收集槽(20)的下方设有可左右抽拉的抽屉(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快穴位贴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体(2)内的上端设有支撑板(9),支撑板(9)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卡槽(17),粒针取用板(1)的下端设有第一卡条(16),第一卡条(16)与第一卡槽(17)配合形成可拆卸的连接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快穴位贴盒,所述第一盒体(2)的下端设有环形的第二卡条(4),第二盒体(5)的上端设有环形的第二卡槽(19),第二卡条(4)与第二卡槽(19)配合形成可拆卸的连接结构。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衡峥衡昆山毛鑫
申请(专利权)人:衡昆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