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功能训练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2002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3:38
神经内科功能训练护理床,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神经内科患者在前期康复过程中需要人工辅助,及康复效率低的问题;包括床体,床体右侧上下贯通,床体右侧设有可上下移动且倒L型的活动支架,活动支架左端固定有竖直方向的支撑板,支撑板下端转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转轴,转轴上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一链轮,第一链轮前端面同轴固定有套筒,套筒与转轴为可拆卸连接,转轴前后两端分别经连杆铰接有脚踏板,两个脚踏板呈180°设置,支撑板内设有位于第一链轮上方且可左右滑动的推板;该护理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对患者进行多种训练,操作简单,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Functional training nursing bed of Neurology Depar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神经内科功能训练护理床
本技术涉及神经内科康复器械
,具体是一种神经内科功能训练护理床。
技术介绍
在神经内科的患者中,大多数都存在肢体障碍、行动不便的症状。为了使患者能够保持肢体的正常机能,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功能性训练。对于体质比较弱、无法站立的患者,例如儿童患者,难以下地进行训练,前期需要医护人员对其进行被动训练,增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在患者能够自主活动意识后,患者需要将康复装置佩戴身上,增加了患者身上的负担,不利于患者的康复,且大大降低了患者康复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神经内科功能训练护理床,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神经内科患者在前期康复过程中需要人工辅助,及康复效率低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床体,床体右侧上下贯通,床体右侧设有可上下移动且倒L型的活动支架,活动支架左端固定有竖直方向的支撑板,支撑板下端转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转轴,转轴上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一链轮,第一链轮前端面同轴固定有套筒,套筒与转轴为可拆卸连接,转轴前后两端分别经连杆铰接有脚踏板,两个脚踏板呈180°设置,支撑板内设有位于第一链轮上方且可左右滑动的推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患者的康复阶段设置被动训练、自主训练及力量训练三个康复运动,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患者康复训练的效率,该护理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对患者进行多种训练,操作简单,构思新颖,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r>图2是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沿转轴4轴线剖切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图3中B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床体1,床体1右侧上下贯通,床体1右侧设有可上下移动且倒L型的活动支架2,活动支架2左端固定有竖直方向的支撑板3,支撑板3下端转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转轴4,转轴4上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一链轮5,第一链轮5前端面同轴固定有套筒6,套筒6与转轴4为可拆卸连接,转轴4前后两端分别经连杆铰接有脚踏板7,两个脚踏板7呈180°设置,支撑板3内设有位于第一链轮5上方且可左右滑动的推板8。为了使活动支架2产生上下移动,所述的床体1上设有多个滑套9,活动支架2与多个滑套9滑动连接,活动支架2右侧面上设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布置的轮齿10,轮齿10右侧啮合有竖直轴向的蜗杆11,蜗杆11上端贯穿床体1且安装有手轮。为了使第一链轮5产生转动,所述的活动支架2下端固定有水平方向的底板12,底板12上设有前后轴向的电机13,电机13前端同轴安装有第二链轮14,第二链轮14与第一链轮5之间经链条15连接。为了实现套筒6与转轴4之间的连接与分离,所述的套筒6和转轴4上均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16,两个通孔16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两个通孔16内可安装有螺栓17。为了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所述的脚踏板7上设有绑脚带。为了使推板8在支撑板3内滑动顺畅,所述的支撑板3上开设有位于第一链轮5上方且左右贯通的通槽,通槽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左右方向的滑轨18,推板8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可与其对应侧的滑轨18相配合的滑槽19,推板8右侧经压簧20与活动支架2连接。为了防止第一链轮5划伤患者皮肤,所述的支撑板3左侧设有弧形的保护罩21,第一链轮5位于保护罩21内。为了方便指导患者训练,提高康复训练效果,所述活动支架2上端经软轴连接有显示器22。本技术设置多个轮齿10的螺旋角相同,且可与蜗杆11相啮合使用。本技术在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训练方式,对于不能自主运动的患者前期以被动训练为主,首先,调整转轴4与床板的相对位置,以满足患者的舒适度,转动手轮,手轮带动蜗杆11与轮齿10啮合,从而使得活动支架2在滑套9内升降,当转轴4与床板之间的相对高度满足患者的要求时,停止转动手轮即可,此时,由于蜗杆11与轮齿10啮合时具有自锁性,故活动支架2不会在其重力作用下相下移动;然后,将螺栓17穿过转轴4和套筒6上的通孔16,并在螺栓17下端旋装螺母,即通过套筒6将第一链轮5与转轴4固定在一起,并使其二者可产生同步转动,将患者的两只脚分别用绑脚带固定在对应的脚踏板7上,启动电机13,电机13经第二链轮14和链条15驱动第一链轮5和转轴4同步转动,同时,经连杆带动患者的两只脚随着转轴4产生转动,便对患者的脚部及下肢起到训练的效果。当患者具有一定的自主运动能力时,患者可以进行自主康复训练,此时将安装在通孔16内的螺栓17去掉,使得第一链轮5与转轴4之间可以产生相对转动,将患者的脚固定在对应的脚踏板7上,同时打开显示器22,显示器22上播放训练视频,患者根据视频进行有节奏的蹬动脚踏板7,并使两个脚踏板7经连杆绕转轴4产生转动,进而对患者的脚部及下肢起到训练的作用。当患者恢复一定阶段后,患者需要进行力量训练,此时调整推板8与床板的相对位置,转动手轮,经过蜗轮与轮齿10的啮合使得活动支架2在滑套9内向下移动,当推板8与床板的相对高度满足患者的舒适度时,停止转动手轮,患者根据显示器22中的训练视频进行有节奏的蹬动推板8,推板8会在压簧20的弹力作用下复位,使得患者可进行连续的蹬腿训练,提高康复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患者的康复阶段设置被动训练、自主训练及力量训练三个康复运动,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患者康复训练的效率,该护理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对患者进行多种训练,操作简单,构思新颖,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神经内科功能训练护理床,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床体(1)右侧上下贯通,床体(1)右侧设有可上下移动且倒L型的活动支架(2),活动支架(2)左端固定有竖直方向的支撑板(3),支撑板(3)下端转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转轴(4),转轴(4)上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一链轮(5),第一链轮(5)前端面同轴固定有套筒(6),套筒(6)与转轴(4)为可拆卸连接,转轴(4)前后两端分别经连杆铰接有脚踏板(7),两个脚踏板(7)呈180°设置,支撑板(3)内设有位于第一链轮(5)上方且可左右滑动的推板(8)。/n

【技术特征摘要】
1.神经内科功能训练护理床,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床体(1)右侧上下贯通,床体(1)右侧设有可上下移动且倒L型的活动支架(2),活动支架(2)左端固定有竖直方向的支撑板(3),支撑板(3)下端转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转轴(4),转轴(4)上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一链轮(5),第一链轮(5)前端面同轴固定有套筒(6),套筒(6)与转轴(4)为可拆卸连接,转轴(4)前后两端分别经连杆铰接有脚踏板(7),两个脚踏板(7)呈180°设置,支撑板(3)内设有位于第一链轮(5)上方且可左右滑动的推板(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内科功能训练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体(1)上设有多个滑套(9),活动支架(2)与多个滑套(9)滑动连接,活动支架(2)右侧面上设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布置的轮齿(10),轮齿(10)右侧啮合有竖直轴向的蜗杆(11),蜗杆(11)上端贯穿床体(1)且安装有手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内科功能训练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支架(2)下端固定有水平方向的底板(12),底板(12)上设有前后轴向的电机(13),电机(13)前端同轴安装有第二链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红丽王俊燕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