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料量可控型猪料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1734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下料量可控型猪料槽,包括料槽和喂食槽,所述喂食槽后侧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料槽底部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方形饲料通道,所述出料口与方形饲料通道连通,所述方形饲料通道的开口端内设置有食量控制叶轮,所述食量控制叶轮的一端通过转动轴安装在方形饲料通道一侧的内侧壁上,所述料槽内开设有棘轮腔和发条腔,所述棘轮腔内设置有棘轮,所述棘轮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固定安装有单向轴承,所述单向轴承包括外圈和内圈,所述食量控制叶轮、棘轮腔和发条腔的位置均相互对应,该下料量可控型猪料槽设计合理,能够对下料量进行精确的控制,实用性强。

A kind of pig feed tank with controllable cutting amou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料量可控型猪料槽
本技术涉及养猪设备
,具体为一种下料量可控型猪料槽。
技术介绍
养猪业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产业。对保障肉食品安全供应有重要作用,我国养猪业正由传统养猪业向现代养猪业转变,无论是养殖模式、区域布局还是生产方式、生产能力都在发生显著变化,在养殖猪成长的各个阶段,其喂食量均有不同,但是,现在市场上的猪料槽均不具有控制下料量的功能,如果需要控制下料量,则必须准备好固定数量的料,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下料量可控型猪料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下料量可控型猪料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设计合理,能够对下料量进行精确的控制,实用性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下料量可控型猪料槽,包括料槽和喂食槽,所述喂食槽后侧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料槽底部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方形饲料通道,所述出料口与方形饲料通道连通,所述方形饲料通道的开口端内设置有食量控制叶轮,所述食量控制叶轮的一端通过转动轴安装在方形饲料通道一侧的内侧壁上,所述料槽内开设有棘轮腔和发条腔,所述棘轮腔内设置有棘轮,所述棘轮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固定安装有单向轴承,所述单向轴承包括外圈和内圈,所述食量控制叶轮、棘轮腔和发条腔的位置均相互对应,所述料槽的后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发条腔和棘轮腔连通,转动杆的一端穿过通孔固定安装在单向轴承的内圈内,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安装有把手,所述转动杆处于发条腔内的位置处套设有发条,所述发条的一端与发条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发条的另一端与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方形饲料通道与棘轮腔之间开设有通孔,所述食量控制叶轮的另一端安装有异形连接杆,所述异形连接杆的一端穿过通孔与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棘轮腔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通过转动轴安装有限位爪,所述限位爪与凹槽一侧的内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把手上设置有指示箭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把手上设置有防滑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料槽后侧与把手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刻度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下料量可控型猪料槽,包括料槽、喂食槽、出料口、方形饲料通道、食量控制叶轮、棘轮腔、发条腔、棘轮、单向轴承、转动杆、发条、凹槽、限位爪、弹簧、把手、指示箭头、刻度盘和异形连接杆。1.此下料量可控型猪料槽具有精确控制下料量的功能,使用时,只需要在料槽内添加饲料,然后将把手转动相应的圈数为发条上劲,食量控制叶轮在发条的动力下转动,就能够在喂食槽内添加相应量的饲料,添加过程为自动添加,方便快捷。2.此下料量可控型猪料槽在添加饲料的过程中,为先快后慢,从而能够使猪比较饥饿时更快的吃到更多的饲料,而快吃饱时下料则比较慢,能够有利于猪的进食,提高猪进食的质量。3.此下料量可控型猪料槽在猪能够接触的部位均设置了弧角,从而能够避免猪进食时受到伤害,并且在单向轴承、棘轮和限位爪的配合下,能够达到使发条上劲时食量控制叶轮不转动,而发条又能够为食量控制叶轮的转动提供动力的目的,避免上发条的过程中漏食,有利于对下料量的精确把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下料量可控型猪料槽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下料量可控型猪料槽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下料量可控型猪料槽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下料量可控型猪料槽的棘轮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下料量可控型猪料槽的限位爪安装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下料量可控型猪料槽的后视图;图中:1-料槽、2-喂食槽、3-出料口、4-方形饲料通道、5-食量控制叶轮、6-棘轮腔、7-发条腔、8-棘轮、9-单向轴承、10-转动杆、11-发条、12-凹槽、13-限位爪、14-弹簧、15-把手、16-指示箭头、17-刻度盘、18-异形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下料量可控型猪料槽,包括料槽1和喂食槽2,所述喂食槽2后侧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口3,所述料槽1底部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方形饲料通道4,所述出料口3与方形饲料通道4连通,所述方形饲料通道4的开口端内设置有食量控制叶轮5,所述食量控制叶轮5的一端通过转动轴安装在方形饲料通道4一侧的内侧壁上,所述料槽1内开设有棘轮腔6和发条腔7,所述棘轮腔6内设置有棘轮8,所述棘轮8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固定安装有单向轴承9,所述单向轴承9包括外圈和内圈,所述食量控制叶轮5、棘轮腔6和发条腔7的位置均相互对应,所述料槽1的后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发条腔7和棘轮腔6连通,转动杆10的一端穿过通孔固定安装在单向轴承9的内圈内,所述转动杆10的另一端安装有把手15,所述转动杆10处于发条腔7内的位置处套设有发条11,所述发条11的一端与发条腔7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发条11的另一端与转动杆10固定连接,所述方形饲料通道4与棘轮腔6之间开设有通孔,所述食量控制叶轮5的另一端安装有异形连接杆18,所述异形连接杆18的一端穿过通孔与单向轴承9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棘轮腔6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内通过转动轴安装有限位爪13,所述限位爪13与凹槽12一侧的内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把手15上设置有指示箭头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把手15上设置有防滑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料槽1后侧与把手15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刻度盘17。工作原理:在使用此下料量可控型猪料槽时,在料槽1内添加合适的饲料,然后根据需要的下料量,将把手15转动相应的圈数,在此过程中,把手15通过转动杆10带动发条11转动为发条11上劲,同时,转动杆10带动单向轴承9的内圈在外圈内转动,而棘轮8和单向轴承9的外圈在限位爪13的限位下不会转动,因此食量控制叶轮5也不会转动,转动相应的圈数后,松开把手15,在发条11的动力作用下,转动杆10和把手15开始反转,转动杆10通过单向轴承9的内圈带动外圈和棘轮8转动,从而带动食量控制叶轮5转动,食量控制叶轮5在转动的过程中将料槽1中的饲料拨入方形饲料通道4,然后通过出料口3落入喂食槽2,在发条11的持续动力下,就能够在喂食槽2内添加相应量的饲料,添加过程为自动添加,方便快捷,此下料量可控型猪料槽在添加饲料的过程中,为先快后慢,从而能够使猪比较饥饿时更快的吃到更多的饲料,而快吃饱时下料则比较慢,能够有利于猪的进食,提高猪进食的质量,此下料量可控型猪料槽在猪能够接触的部位均设置了弧角,从而能够避免猪进食时受到伤害,并且在单向轴承9、棘轮8和限位爪13的配合下,能够达到使发条11上劲时食量控制叶轮5不转动,而发条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料量可控型猪料槽,包括料槽(1)和喂食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喂食槽(2)后侧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口(3),所述料槽(1)底部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方形饲料通道(4),所述出料口(3)与方形饲料通道(4)连通,所述方形饲料通道(4)的开口端内设置有食量控制叶轮(5),所述食量控制叶轮(5)的一端通过转动轴安装在方形饲料通道(4)一侧的内侧壁上,所述料槽(1)内开设有棘轮腔(6)和发条腔(7),所述棘轮腔(6)内设置有棘轮(8),所述棘轮(8)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固定安装有单向轴承(9),所述单向轴承(9)包括外圈和内圈,所述食量控制叶轮(5)、棘轮腔(6)和发条腔(7)的位置均相互对应,所述料槽(1)的后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发条腔(7)和棘轮腔(6)连通,转动杆(10)的一端穿过通孔固定安装在单向轴承(9)的内圈内,所述转动杆(10)的另一端安装有把手(15),所述转动杆(10)处于发条腔(7)内的位置处套设有发条(11),所述发条(11)的一端与发条腔(7)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发条(11)的另一端与转动杆(10)固定连接,所述方形饲料通道(4)与棘轮腔(6)之间开设有通孔,所述食量控制叶轮(5)的另一端安装有异形连接杆(18),所述异形连接杆(18)的一端穿过通孔与单向轴承(9)的外圈固定连接,所述棘轮腔(6)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内通过转动轴安装有限位爪(13),所述限位爪(13)与凹槽(12)一侧的内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弹簧(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料量可控型猪料槽,包括料槽(1)和喂食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喂食槽(2)后侧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口(3),所述料槽(1)底部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方形饲料通道(4),所述出料口(3)与方形饲料通道(4)连通,所述方形饲料通道(4)的开口端内设置有食量控制叶轮(5),所述食量控制叶轮(5)的一端通过转动轴安装在方形饲料通道(4)一侧的内侧壁上,所述料槽(1)内开设有棘轮腔(6)和发条腔(7),所述棘轮腔(6)内设置有棘轮(8),所述棘轮(8)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固定安装有单向轴承(9),所述单向轴承(9)包括外圈和内圈,所述食量控制叶轮(5)、棘轮腔(6)和发条腔(7)的位置均相互对应,所述料槽(1)的后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发条腔(7)和棘轮腔(6)连通,转动杆(10)的一端穿过通孔固定安装在单向轴承(9)的内圈内,所述转动杆(10)的另一端安装有把手(15),所述转动杆(10)处于发条腔(7)内的位置处套设有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秋敏赖宝色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