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萌专利>正文

一种植物栽植用防渗漏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1712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物栽植用防渗漏保护结构,包括开挖在土壤上的种植穴和设置在种植穴内的保水防渗漏结构,所述的保水防渗漏结构包括贴附在种植穴壁上的环状侧壁和覆盖种植穴底端的底部,所述环状侧壁的横截面为蜂窝状,所述保水防渗漏结构的底部可防水渗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植物栽植用防渗漏保护结构利用蜂窝状的环状侧壁具有疏松透气的特性,自身吸满水分以后,能将多余水分渗出到周围土壤中,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易积水烂根的问题。本申请结构简单,在土壤里现场加工,一次成型,减少了晾晒搬运等诸多环节,能极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本申请的植物栽植用防渗漏保护结构能与树坑壁无缝隙结合,更有利于植物根系发育。

A leakproof protective structure for plant plan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栽植用防渗漏保护结构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林业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栽植用防渗漏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在裸岩、陡坡及砂砾等造林困难地区植树时,往往都是先开挖树坑,然后填土、植入苗木、培土、浇水等,由于地质条件特殊性,直接栽植苗木极易导致水、土从砂砾和岩缝中流失,肥力无法留存,使得后期养护难度大,苗木成活率低。目前有使用机械以碾压锤击方式制成硬质土穴、然后填入疏松土壤再植入苗木的方式,由于这种树穴排水不良,穴内积水过多易造成植物烂根的问题。因此提供一种既能防水渗漏,又能避免植物烂根的结构成为人们的研究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植物栽植用防渗漏保护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种植穴容易造成植物烂根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一种植物栽植用防渗漏保护结构,包括开挖在土壤上的种植穴和设置在种植穴内的保水防渗漏结构,所述的保水防渗漏结构包括贴附在种植穴壁上的环状侧壁和覆盖种植穴底端的底部,所述环状侧壁的横截面为蜂窝状,所述保水防渗漏结构的底部可防水渗漏。进一步地,所述保水防渗漏结构的环状侧壁和底部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种植穴的底端设有防水层,所述保水防渗漏结构的底部设置在防水层上。进一步地,所述保水防渗漏结构的底部与防水层粘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保水防渗漏结构的原材料包括农作物秸秆,农作物秸秆的长度不超过50mm。进一步地,所述种植穴的形状为半球形。进一步地,所述保水防渗漏结构的原材料包括农作物秸秆、田园土、膨润土、长效复合肥、漆酶、木聚糖酶和粘结剂。进一步地,所述保水防渗漏结构的原材料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农作物秸秆90—97份、田园土2—8份、膨润土1—2份、长效复合肥1—3份、漆酶0.02—0.05份、木聚糖酶0.15—0.4份、粘结剂0.05—0.1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植物栽植用防渗漏保护结构利用蜂窝状的环状侧壁具有疏松透气的特性,自身吸满水分以后,能将多余水分渗出到周围土壤中,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易积水烂根的问题。本申请的植物栽植用防渗漏保护结构结构简单,在土壤里现场加工,一次成型,减少了晾晒搬运等诸多环节,能极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本申请的植物栽植用防渗漏保护结构能与树坑壁无缝隙结合,更有利于植物根系发育。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植物栽植用防渗漏保护穴植物栽植用防渗漏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土壤,201—环状侧壁,202—底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植物栽植用防渗漏保护结构,包括开挖在土壤1上的种植穴和设置在种植穴内的保水防渗漏结构,所述的保水防渗漏结构包括贴附在种植穴壁上的环状侧壁201和覆盖种植穴底端的底部202,所述环状侧壁201的横截面为蜂窝状,所述保水防渗漏结构的底部202可防水渗漏。优选地,所述保水防渗漏结构的环状侧壁201和底部202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种植穴的底端设有防水层,所述保水防渗漏结构的底部202设置在防水层上。优选地,所述保水防渗漏结构的底部202与防水层粘性连接。优选地,所述保水防渗漏结构的原材料包括农作物秸秆、田园土、膨润土、长效复合肥、漆酶、木聚糖酶和粘结剂,所述农作物秸秆的长度不超过50mm。该方案的保水防渗漏结构选用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农作物秸秆具有很强的吸水和保水性,并且在土壤里腐烂后可在植物根系周围形成蜂窝状,有利于雨水快速下渗并吸收储存,被微生物分解后可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由于原料富含木质素和纤维素等,因此必须对农作物秸秆粉碎后用生物和化学方法预处理,并且通过对处理过程的控制,既要保留原料的吸水性和保水性,又能消除原料的弹性和张力,以免产品开裂,影响保水效果,同时又避免原料在土壤中深度发酵,升温过高,灼伤植物根系。优选地,所述保水防渗漏结构的原材料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农作物秸秆90—97份、田园土2—8份、膨润土1—2份、长效复合肥1—3份、漆酶0.02—0.05份、木聚糖酶0.15—0.4份、粘结剂0.05—0.1份。优选地,所述种植穴的形状为半球形,但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水防渗漏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将保水防渗漏结构的原材料受到抹压紧附着于种植穴壁上,同时将保水防渗漏结构的底部202原材料充实压紧,防止水土渗漏,然后再在保护穴里植入苗木、培土、浇水等,使苗木能够保水、保土、保肥,提高苗木成活率。本实施例提供的保水防渗漏结构,利用蜂窝状的环形侧壁能在吸满水分以后,将多余水分渗出到周围土壤中,避免积水烂根的问题。利用长度不超过50mm的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可更好的做出蜂窝状侧壁,同时促进植物的生长。目前所采用的育苗技术,系将植物预先置入异地集中制成的育苗容器内,再将育苗容器与植物整体移栽,虽然也能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植物成活率,但因为采取的是模具压制成型技术,机器大,自身重,制成产品还需晾晒、搬运等,效率低,成本高,不利于广泛推广。本实施例制成的防渗漏植物保护穴,植入苗木后,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肥力。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是在树坑里现场加工,一次成型,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时由于减少了晾晒、搬运等环节,能极大降低生产成本;使用本实施例制成的保护穴能与种植穴壁无缝隙结合,避免了采用盆(钵)连苗整体移栽方式易在盆(钵)与树坑间因填土不匀出现的中空现象,防止影响根系发育问题的发生,更有利于植物生长。使用本实施例制成的防渗漏植物保护穴,能将多余水分渗出到周围土壤,防止植物烂根,克服了其它制穴方式因排水效果不良而积水烂根的缺陷,从而提高苗木成活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物栽植用防渗漏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开挖在土壤上的种植穴和设置在种植穴内的保水防渗漏结构,所述的保水防渗漏结构包括贴附在种植穴壁上的环状侧壁和覆盖种植穴底端的底部,所述环状侧壁的横截面为蜂窝状,所述保水防渗漏结构的底部可防水渗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栽植用防渗漏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开挖在土壤上的种植穴和设置在种植穴内的保水防渗漏结构,所述的保水防渗漏结构包括贴附在种植穴壁上的环状侧壁和覆盖种植穴底端的底部,所述环状侧壁的横截面为蜂窝状,所述保水防渗漏结构的底部可防水渗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栽植用防渗漏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水防渗漏结构的环状侧壁和底部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栽植用防渗漏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萌
申请(专利权)人:李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