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TH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线圈单元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1668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将与电缆连接的部位集中在多个线圈单元的排列方向的单侧的线圈单元的连接结构。在将多个线圈单元(11g~11i)电连接的线圈单元的连接结构中,各线圈单元(11g~11i)具备线圈(21)和回线(33)。多个线圈单元(11g~11i)的多个线圈(21)彼此电连接,多个线圈单元(11g~11i)的多个回线(33)彼此电连接。线圈单元的连接结构设置有终端单元(15),该终端单元(15)具有将终端的线圈单元(11i)的线圈(21)与回线(33)电连接的连接线(38)。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coil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线圈单元的连接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多个线圈单元电连接的线圈单元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已知有在供给电力的初级线圈和接受电力的次级线圈之间传送电力的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当交流电流流过初级线圈时,在初级线圈周围产生磁场,利用交链次级线圈的磁通量而在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在该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中,有时将作为初级线圈的线圈单元沿次级线圈的移动方向排列多个,并将多个线圈单元电连接。即使次级线圈移动,也能够使次级线圈与多个线圈单元中的任一个对置,因此能够持续向次级线圈传送电力。在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以外,在例如马达、变压器、各种电子设备等中,有时也将多个线圈部件(即线圈单元)电连接。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4033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以往的将多个线圈单元电连接的线圈单元的连接结构中,在线圈单元的排列方向的两端连接有电缆(例如电源的出线侧的缆线L和电源的返回侧的缆线N),因此存在难以进行电缆的配线这一课题。另外,线圈单元的长度与线圈单元的个数相应地变化,因此还存在需要能够改变电缆的长度这一课题。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将与电缆连接的部位集中在多个线圈单元的排列方向的单侧的线圈单元的连接结构。另外,在以往的线圈单元的连接结构中,存在如下课题:在将安装于主体的多个线圈单元中的任意一个线圈单元从主体拆下时,需要将剩余的全部的线圈单元从主体拆下,线圈单元的更换作业困难。<br>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将多个线圈单元中的任意一个线圈单元从主体拆下的线圈单元的连接结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第一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线圈单元的连接结构,其是多个线圈单元的连接结构,其中,各线圈单元具备线圈和回线,所述多个线圈单元的所述多个线圈彼此电连接,所述多个线圈单元的所述多个回线彼此电连接。为了解决上述第二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线圈单元的连接结构,其是多个线圈单元的连接结构,其中,各线圈单元具备:线圈;以及与所述线圈电连接的端子,相邻的所述线圈单元的所述端子彼此经由能够相对于这些端子装卸的中继体而相互电连接。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能够将与电缆连接的部位集中在多个线圈单元的排列方向的单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能够容易地将多个线圈单元中的任意一个线圈单元从主体拆下。附图说明图1是装入有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的连接结构的X工作台的立体图。图2是X工作台的电气系统的结构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初级线圈)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图3的(a)是终端侧的三个初级线圈的立体图,图3的(b)是将终端的初级线圈分解后的立体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初级线圈的立体图(包含局部剖视图)。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初级线圈的主视图。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初级线圈的接线图。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初级线圈的立体图(包含局部剖视图)。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初级线圈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的连接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线圈单元的连接结构能够以各种方式具体化,并不限定于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意在通过使说明书的公开充分而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充分理解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提供。(第一实施方式)图1示出装入有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的连接结构的X工作台2的立体图。X工作台2具备:基座3;工作台4;将工作台4以能够沿X方向移动的方式引导的线性引导件7;沿X方向驱动工作台4的线性电动机8(参照图2);向线性电动机8供给适于进行控制的电力的驱动器9(参照图2);以及向驱动器9供给电力的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1。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使用图1所示的X、Y、Z各方向来说明X工作台2的结构。基座3沿X方向延伸。基座3具有:底部3a;以及设置于底部3a的Y方向的两端且相互对置的一对侧壁3b。在YZ剖面中,基座3是“コ”型。在侧壁3b的上表面设置有线性引导件7。线性引导件7具备:安装于侧壁3b的上表面,沿X方向延伸的导轨5;以及以能够沿X方向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导轨5的滑架6。在滑架6与导轨5之间以能够进行滚动运动的方式夹设有多个滚动体,以使得滑架6顺畅地移动。在滑架6的上表面安装有工作台4。工作台4被线性电动机8(参照图2)驱动。线性电动机8具备:安装于例如基座3且具有多个永磁铁的励磁部;以及安装于工作台4的电枢部。在工作台4上还安装有驱动器9(参照图2)。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1具备:安装于基座3且沿X方向延伸的主体13;安装于主体13的作为多个线圈单元的多个初级线圈11a~11i;以及安装于工作台4的次级线圈12。初级线圈11a~11i沿X方向排列。相邻的线圈11a与11b、11b与11c…相互电连接。初级线圈11a~11i通过螺栓等紧固构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主体13。在终端(X方向的一端部)的初级线圈11i相邻地配置有终端单元15。在始端(X方向的另一端部)的初级线圈11a连接有电缆14。次级线圈12与初级线圈11a~11i隔开间隙而对置。次级线圈12与工作台4一同沿X方向移动。即使沿X方向移动,次级线圈12也与初级线圈11a~11i中的任一个对置。图2示出本实施方式的X工作台2的电气系统的结构图。在非接触电力传送装置1的初级线圈11a~11i经由电缆14连接有高频电源10。在图2仅图示了一个初级线圈,但实际上多个初级线圈11a~11i串联连接。在次级线圈12经由缆线16连接有驱动器9。在初级线圈11a~11i串联连接有初级侧谐振电容器17。在次级线圈12并联连接有次级侧谐振电容器18。当高频电源10向初级线圈11a~11i供给高频电力时,在初级线圈11a~11i的周围产生高频磁场,利用交链次级线圈12的磁通量而在次级线圈12产生感应电动势。在次级线圈12产生的电力向驱动器9供给。驱动器9向线性电动机8供给适于进行控制的电力。线性电动机8将从驱动器9供给的电力转换为动力。图3的(a)、(b)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单元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图3的(a)示出终端侧的三个初级线圈11g、11h、11i的立体图,图3的(b)示出将终端的初级线圈11i分解后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a)、(b)中,示出将图1的初级线圈11g、11h、11i向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的状态。初级线圈11a~11i分别具备:线圈21;供线圈21卷绕的芯体22;以及支承芯体22的线圈基座23。图4示出初级线圈11i的立体图(包含局部剖视图)。初级线圈11a~11i的结构相同,因此在此以初级线圈11i为代表进行说明。线圈基座23具备:底部23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单元的连接结构,其是多个线圈单元的连接结构,其中,/n各线圈单元具备线圈和回线,/n所述多个线圈单元的所述多个线圈彼此电连接,所述多个线圈单元的所述多个回线彼此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510 JP 2017-0936111.一种线圈单元的连接结构,其是多个线圈单元的连接结构,其中,
各线圈单元具备线圈和回线,
所述多个线圈单元的所述多个线圈彼此电连接,所述多个线圈单元的所述多个回线彼此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单元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单元的连接结构具备终端单元,所述终端单元具有将终端的所述线圈单元的所述线圈与所述回线电连接的连接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圈单元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线圈单元具备:与所述线圈电连接的第一端子;以及与所述回线电连接的第二端子,
相邻的所述线圈单元的所述第一端子彼此经由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端子装卸的第一中继体而相互电连接,
相邻的所述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海野旭弘铃木浩史
申请(专利权)人:TH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