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廊道非阻力平方区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1228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建筑廊道非阻力平方区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包括叶片固定结构和多个叶片,所有叶片以叶片固定结构的轴心为圆点,围绕叶片固定结构连接在叶片固定结构四周形成圆形的送风装置,相邻叶片之间具有空隙,所有空隙共形成四组出风口。该装置能使于L形建筑空间空调送风更加均匀,不同位置的风速以及整个房间的送风可及性均得到保障。

Air supply device in non resistance square area of building corrid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廊道非阻力平方区送风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通风空调领域,涉及通风空调房间内风口的改进,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廊道非阻力平方区送风装置。技术背景许多紧凑型户型,由于面积小(30-50m2)、空间有限,多设计成开间,如果要同时满足书房、衣帽间、卫浴、厨房等功能,常常在一个开间内会使用非承重的隔断隔开形成多个功能区,入户门处通常会形成狭长的走廊通道,如同刀柄,床头位置一般位于刀头处,这种户型在房地产领域的口头叫法是刀把型户型,刀把型户型最大的缺点就是空间狭小,空气流动性差,因此良好通风显得格外重要。目前百叶风口、散流器、喷口等风口应用较为规范,但这些风口在规则的(如方形、矩形等)建筑几何空间的气流组织效果较好,L型建筑廊道空间的气流组织效果并不理想。L型建筑空间送风,若仍然采用普通风口送风方式,则从风口吹出来的气流受到建筑空间的限制,容易造成L形90°折线位置附近气流大,L型两端处气流微弱,整个房间的不均匀,送风效果差、人员不舒适等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廊道非阻力平方区送风装置,用于L型建筑廊道的通风,解决L形建筑廊道空间送风效果差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现过程如下:一种建筑廊道非阻力平方区送风装置,包括叶片固定结构和多个叶片,所有叶片以叶片固定结构的轴心为圆点,围绕叶片固定结构连接在叶片固定结构四周形成圆形散流器,相邻叶片之间具有空隙,该空隙形成出风口,每个出风口的角度值y满足:其中,y0为常数,取值为1.01782±0.00493;w为常数,取值为0.19335±0.00271;xc为常数,取值为0.69813±0.00172;A为常数,取值为-0.62179±0.00597;以叶片固定结构的轴心为圆点建立二维坐标系,二维坐标系水平正方向规定为0°,n为第n个出风口,n≤s。具体的,所有空隙共形成四组出风部,分别为组Ⅰ出风部、组Ⅱ出风部、组Ⅲ出风部和组Ⅳ出风部,该四组出风部按照组Ⅰ出风部、组Ⅱ出风部、组Ⅲ出风部和组Ⅳ出风部的顺序围成圆形散流器;所述的组Ⅰ出风部仅有一个出风口,该出风口的角度大小为190°—230°;所述的组Ⅱ出风部含有多个出风口,组Ⅱ出风部中所有出风口的角度大小之和为35°—80°;所述的组Ⅲ出风部仅有一个出风口,该出风口的角度大小为10°—50°;所述的组Ⅳ出风部含有多个出风口,组Ⅳ出风部中所有出风口的角度大小之和为35°—80°。优选的,所述的组Ⅰ出风部的出风口角度大小为200°;所述的组Ⅱ出风部包括2-7个出风口,角度之和为70°,并且组Ⅱ出风部两侧的出风口的角度最大,位于组Ⅱ出风部中间的出风口的角度最小。更优选的,所述的组Ⅱ出风部包括7个出风口,7个出风口的角度大小依次为10°、9°、6°、4°、6°、9°、10°。优选的,所述的组Ⅳ出风部的角度大小为70°,并且组Ⅳ出风部包括2-7个出风口,位于组Ⅳ出风部两侧的出风口的角度最大,位于组Ⅳ出风部中间的出风口的角度最小。更优选的,所述的组Ⅳ出风部包括7个出风口,7个出风口的角度大小依次为10°、9°、6°、4°、6°、9°、10°。具体的,所述的叶片固定结构为圆台,所述的圆台的母线与圆台底面的夹角为45°;叶片为空间多面体封闭结构,该空间多面体的纵向截面为不规则四边形,该不规则四边形的其中一条边沿着圆台侧面设置,与该不规则四边形的其中一条边相邻的上底边长度不小于出风口半径,与该不规则四边形的其中一条边相邻的下底边长度为上底板长度的2倍。更具体的,所述的叶片固定结构为圆台,所述的叶片为空间多面体封闭结构,该空间多面体具有一条边和五个面,该条边与圆台的侧面接触并沿着圆台其中一条母线设置,与该条边邻接的上底面和下底面均为三角形结构,两个三角形面的顶点分别位于圆台上底面处和下底面处,剩余三个面为四边形结构。更具体的,所述的叶片固定结构为圆台,所述的叶片为空间多面体封闭结构,该空间多面体具有六个面,其中一个面为三角形结构,该三角形结构位于圆台的侧面并沿着圆台其中一条母线对称设置,与该三角形相邻接的上底面也为三角形结构,两个三角形面的顶点均位于圆台上底面同一位置,其余四个面均为四边形结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圆形散流器用于L型建筑廊道,设置在L型的折线拐点位置,并且组Ⅱ出风部或组Ⅳ出风部朝向L型的L长边或L短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针对L形建筑廊道空间的送风现状,提供一种用于L形建筑廊道空间的建筑廊道非阻力平方区送风装置,该装置能使于L形建筑廊道空间空调送风更加均匀,不同位置的风速以及整个空间的送风可及性均得到保障,能满足人体在整个空间不同位置的热舒适。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为一代多结构,即仅在房间中央设置一个该送风装置,用一个送风装置代替多个送风装置,就能使空调送风在整个房间内均匀分布。同时,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送风装置,具有低Re数,即低雷诺数,因为本专利技术在进行送风装置结构设计的时候就是在低Re数条件下进行模拟的,气流运行平稳,在建筑中风口应用时有风速限制,其最大尺寸小于600mm,风口流速收到噪音限制低于5m/s,因此,其Re数小于2×105,风速小,Re小,在保证房间送风均匀性的同时,送风可及性效果更优,满足人体在房间不同位置处的热舒适性。本专利技术的叶片固定结构为45°流畅的圆台结构,气流流出时会先经过圆台的弧形过渡段,再从经特殊设计的楔形出风口以适宜的风速流出,综合使得人体的热舒适性最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L形建筑廊道中的送风装置三维图(图中箭头代表出风口送风方向)。图2为本专利技术L形建筑廊道中的送风装置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L形建筑廊道中的送风装置俯视图。图4为L形建筑廊道中的送风装置风口布置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L形建筑廊道中的送风装置送风效果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L形建筑廊道送风装置的随风口角度变化的速度分布图。图7为L形建筑中的传统圆形散流器效果示意图。图8为风口位置弧度与角度系数关系图。图中:1为出风口,2为叶片,3为叶片固定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L形建筑廊道空间送风,需要考虑两个相互垂直平面的空间限制。若仍然采用普通风口送风方式,则从风口吹出来的气流受到建筑空间90°角所对应的垂直方向的面或水平方向面的限制,容易造成一面有风,一面无风,不能合理地规划气流组织,造成L形建筑内通风效果差、人员不舒适等。散流器吹出来的原始空气辐射状射向各个方向,诱导率较大,导致具有高动量的射流迅速扩散。目前并没有合适的散流器结构用于L形建筑空间内的送风。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建筑廊道中的送风装置,尤其用于L形建筑廊道空间,有显著的通风改善效果。另,本专利技术所述的L形建筑廊道,指的是建筑廊道平面形状为L形。其他类似于L形的建筑设计,也在本专利技术的是送风装置的应用范围内。本专利技术所指的非阻力平方区(即低R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廊道非阻力平方区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送风装置包括叶片固定结构和s个叶片,所有叶片以叶片固定结构的轴心为圆点,围绕叶片固定结构连接在叶片固定结构四周形成圆形的送风装置,相邻叶片之间具有空隙,该空隙形成出风口,每个出风口的角度值y满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廊道非阻力平方区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送风装置包括叶片固定结构和s个叶片,所有叶片以叶片固定结构的轴心为圆点,围绕叶片固定结构连接在叶片固定结构四周形成圆形的送风装置,相邻叶片之间具有空隙,该空隙形成出风口,每个出风口的角度值y满足:



其中,y0为常数,取值为1.01782±0.00493;
w为常数,取值为0.19335±0.00271;
xc为常数,取值为0.69813±0.00172;
A为常数,取值为-0.62179±0.00597;
以叶片固定结构的轴心为圆点建立二维坐标系,二维坐标系水平正方向规定为0°,n为第n个出风口,n≤s。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空隙共形成四组出风部,分别为组Ⅰ出风部、组Ⅱ出风部、组Ⅲ出风部和组Ⅳ出风部,该四组出风部按照组Ⅰ出风部、组Ⅱ出风部、组Ⅲ出风部和组Ⅳ出风部的顺序围成圆形散流器;
所述的组Ⅰ出风部仅有一个出风口,该出风口的角度大小为190°—230°;
所述的组Ⅱ出风部含有多个出风口,组Ⅱ出风部中所有出风口的角度大小之和为35°—80°;
所述的组Ⅲ出风部仅有一个出风口,该出风口的角度大小为10°—50°;
所述的组Ⅳ出风部含有多个出风口,组Ⅳ出风部中所有出风口的角度大小之和为35°—8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Ⅰ出风部的出风口角度大小为200°;所述的组Ⅱ出风部包括2-7个出风口,角度之和为70°,并且组Ⅱ出风部两侧的出风口的角度最大,位于组Ⅱ出风部中间的出风口的角度最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Ⅱ出风部包括7个出风口,7个出风口的角度大小依次为10°、9°、6°、4°、6°、9°、10°;
所述的组Ⅳ出风部的角度大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然来婷厉海萌文诗豪张恒春鱼晟睿杜五一李安桂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