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0914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包括沿自身轴向贯通的供双组分胶黏剂的第一组分通过的内筒体,内筒体外套设有外筒体,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具有封闭的环形空间,所述外筒体上设有与环形空间相通的供双组分胶黏剂的第二组分进入的进胶口,所述内筒体的筒壁上分布有供第二组分进入到内筒体中的连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的连通孔便于两种组分的胶黏剂大范围混合,而且由于内筒体为轴向贯通结构,便于混合后胶黏剂的流动和排出,不利于混合后的胶黏剂将连通孔堵塞,并且轴向贯通结构还便于对内筒体的清理。

A two-component adhesive mix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
技术介绍
聚氨酯胶黏剂是一种具有较高耐水性,且不使用甲醛材料的组合型胶黏剂,其无污染,粘接力较强,在市场上占有较大的比率。申请公布号为CN108554734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双组分聚氨酯计量输送的供胶装置,该供胶装置包括A胶桶和B胶桶以及分别与两个胶桶连接的两个供胶泵,还包括分别与两个供胶泵的出口连通的注胶头,通过两个供胶泵将聚氨酯A胶、聚氨酯B胶精确计量输送到注胶头中,注胶头的注胶嘴将双组分聚氨酯胶混合搅拌后,浇注到两种铝型材组合形成的连接腔中,以使两种铝型材连接成一体。上述供胶装置对两种铝型材进行涂胶时,用胶量大且容易造成聚氨酯A胶和聚氨酯B胶混合不均匀,所以现有技术中往往使用静态混合器进行涂胶。授权公告号为CN202876679U的技术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管式静态混合器,该管式静态混合器内设有较多的条板,可对聚氨酯A胶和聚氨酯B胶进行分割和均匀混合,由于聚氨酯胶液较为粘稠,很容易造成管式静态混合器内堵塞,并且堵塞后条板数量较多且形状不规则,较难对堵塞在管式静态混合器内的胶液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混合器易堵塞、且堵塞后难以清理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包括沿自身轴向贯通的供双组分胶黏剂的第一组分通过的内筒体,内筒体外套设有外筒体,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具有封闭的环形空间,所述外筒体上设有与环形空间相通的供双组分胶黏剂的第二组分进入的进胶口,所述内筒体的筒壁上分布有供第二组分进入到内筒体中的连通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包括供第一组分通过的内筒体,在内筒体的筒壁上分布有供第二组分进入到内筒体中的连通孔,该连通孔的布置有助于两种组分的胶黏剂大范围混合,而且由于内筒体为轴向贯通结构,便于混合后胶黏剂的流动和排出,不利于混合后的胶黏剂将连通孔堵塞,并且轴向贯通结构还便于对内筒体的清理。进一步地,所述进胶口设置在外筒体的轴向中部,这种结构位置的进胶口能够使胶黏剂均匀分布在整个环形空间,使双组分胶黏剂具有较长的混合长度,有助于双组分胶黏剂的充分混合。进一步地,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外筒体相互独立并通过可拆结构相对固定,相互独立且通过可拆结构相对固定的内筒体与外筒体便于对内筒体筒壁上连通孔中的残留凝固胶体进行清洗,便于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定期的维护和清理。进一步地,所述进胶口的孔径为20mm至50mm,有助于双组分胶黏剂的充分混合。进一步地,内筒体的轴向两端开口设置,且其中一端开口为内径沿胶液流动方向逐渐缩小的引导口,这种结构设置的引导口有利于提高胶液流速,提高双组分胶黏剂的混合效果。进一步地,环形空间的间隔大小为10mm至20mm,有助于双组分胶黏剂的充分混合。进一步地,所述连通孔为倾斜孔,用于使从环形空间进入内筒体的第二组分产生绕内筒体轴线的运动量,可使用双组分胶黏剂具有较好的混合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倾斜孔的倾斜角度为45°,倾斜方向垂直于内筒体的轴线,可更好的保证双组分胶黏剂的混合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的具体实施例中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角度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左视角度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筒体,2-外筒体,3-环形空间,4-连通孔,5-进胶口,6-进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可使两种组分胶黏剂,即A组分聚氨酯胶黏剂与B组分聚氨酯胶黏剂充分混合,以得到双组分聚氨酯胶黏剂。如图1至图2所示,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包括轴向贯通结构的内筒体1和位于内筒体1外且与内筒体1同轴布置的外筒体2。内筒体1的轴向两端开口设置,其中一端上设有与内筒体1一体成型的进口接头,该进口接头可通过螺纹结构与A组分聚氨酯胶黏剂的进口管道连接,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法兰结构与A组分聚氨酯胶黏剂的进口管道连接。其他实施例中,进口接头与内筒体还可以是通过法兰连接的分体式结构。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内筒体1与外筒体2之间通过位于进口接头端的螺栓连接,内筒体1上位于进口接头处一体设有凸缘结构,该凸缘结构上设有用于与外筒体2连接且周向均匀分布的螺栓孔。如图1所示,内筒体1上远离进口接头的端部与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的出口接头连通,该出口接头通过设在出口接头的凸缘结构上的螺纹紧固件与外筒体2连接,并通过设在出口接头端面的环台与内筒体1顶压密封配合,以实现内筒体1与出口接头的连通,其他实施例中,内筒体与出口接头还可以是焊接或者螺栓连接。本实施例中,在出口接头上设有用于与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的出口管道连接的内螺纹结构。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内筒体1上连接进口接头的开口为用于向内筒体1中通入A组分聚氨酯胶黏剂的进口6,进口6为沿A组分聚氨酯胶黏剂胶液流动方向内径逐渐缩小的引导口,该引导口有利于提高胶液流速,从而提高双组分聚氨酯胶黏剂的混合效果。其他实施例中,上述进口还可以是沿A组分聚氨酯胶黏剂胶液流动方向内径尺寸相等的引导口。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内筒体1与外筒体2之间具有封闭的环形空间3,环形空间3的间隔尺寸优选选自10mm至20mm范围内,有助于双组分聚氨酯胶黏剂的充分混合。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中混合胶液的组分、黏度、注胶压力及注胶速度等对环形空间的间隔尺寸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外筒体2上开设有与环形空间3相通的用于通入B组分聚氨酯胶黏剂的进胶口5,该进胶口5与外筒体2为一体成型结构,且进胶口5的孔径优选选自20mm至50mm范围内,有助于双组分聚氨酯胶黏剂的充分混合。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中混合胶液的组分、黏度、注胶压力及注胶速度等对进胶口的孔径进行调整。其他实施例中,进胶口还可以与外筒体通过法兰连接或者焊接。如图1和图2所示,在内筒体1的筒壁上分布有使内筒体1的内部空间与环形空间3连通的连通孔4,连通孔4可使环形空间3内的B组分聚氨酯胶黏剂进入内筒体1与内筒体1内部空间的A组分聚氨酯胶黏剂充分混合反应。具体地,连通孔4为倾斜孔,该倾斜孔能够使从环形空间3进入到内筒体1的B组分聚氨酯胶黏剂具有绕内筒体1轴线方向的运动量,以使双组分聚氨酯胶黏剂具有较好的混合效果。其他实施例中,连通孔还可以满足其轴线与内筒体的轴线相交布置。本实施例中,该倾斜孔的倾斜角度为45°,且倾斜孔的轴线方向垂直于内筒体1的轴线方向。为便于说明,定义连通孔4的轴线与内筒体1内壁面的交点为中心点,过中心点并与内筒体1的轴线相交且垂直的直线为零度线,过中心点并与内筒体1轴线平行的直线为中心线,上述倾斜角度为45°的倾斜孔由零度线绕中心线偏摆45°得到。其他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自身轴向贯通的供双组分胶黏剂的第一组分通过的内筒体,内筒体外套设有外筒体,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具有封闭的环形空间,所述外筒体上设有与环形空间相通的供双组分胶黏剂的第二组分进入的进胶口,所述内筒体的筒壁上分布有供第二组分进入到内筒体中的连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自身轴向贯通的供双组分胶黏剂的第一组分通过的内筒体,内筒体外套设有外筒体,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具有封闭的环形空间,所述外筒体上设有与环形空间相通的供双组分胶黏剂的第二组分进入的进胶口,所述内筒体的筒壁上分布有供第二组分进入到内筒体中的连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胶口设置在外筒体的轴向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外筒体相互独立并通过可拆结构相对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双组分胶黏剂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胶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要丽高建勇方少明田志壮吴诗德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轻院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