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海水冷却系统相结合的船舶脱硫系统及船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091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与海水冷却系统相结合的船舶脱硫系统及船舶,涉及船舶的技术领域,与海水冷却系统相结合的船舶脱硫系统包括海水泵、海水冷却系统以及脱硫系统;海水冷却系统和脱硫系统均与海水泵连通。海水冷却系统和脱硫系统均与同一个海水泵连通;经过海水泵泵入的海水在经过海水冷却系统时能够完成冷却功能,在经过脱硫系统时能够完成脱硫功能。相对于现有技术,两个原本相互独立的系统通过共享海水泵,减少了海水泵设置的数量。由上可知,上述设置能够减少设备的设置数量,从而减少了设置成本,令设计和建造简单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与海水冷却系统相结合的船舶脱硫系统及船舶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
,尤其是涉及一种与海水冷却系统相结合的船舶脱硫系统及船舶。
技术介绍
目前,船舶上基本设置有海水冷却系统,部分设置有脱硫系统。在现有技术中,海水冷却系统和脱硫系统各自独立设置。海水冷却系统是一种利用海水直接或间接冷却船舶主机、辅机等机械设备,防止其因为温度过高导致不能工作或者损坏的管系。冷却过程为:先从海水泵箱中通过海水冷却系统对应的海水泵泵出海水,引入海水冷却系统,然后令海水经过海水冷却系统使用后排入海中。脱硫过程为:通过脱硫系统对应的海水泵从海水泵箱中泵出海水,将海水引入脱硫系统中,利用海水来清洗废气或冷却其他废气清洗液,然后排入海中,以减少船舶硫化物的排放。但是,这种设置会提高设置成本,造成设计与建造的复杂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海水冷却系统相结合的船舶脱硫系统及船舶,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独设置海水冷却系统和脱硫系统所导致的,海水泵数量变多、海水总管数量变多、在船体上开孔数量变多或者开孔面积变大,造成设计与建造的复杂化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与海水冷却系统相结合的船舶脱硫系统,包括:海水泵、海水冷却系统以及脱硫系统;所述海水冷却系统和所述脱硫系统均与所述海水泵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海水泵、所述海水冷却系统以及所述脱硫系统依次连通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海水冷却系统和所述脱硫系统之间设置有增压泵。进一步的,所述海水泵和所述海水冷却系统之间设置有增压泵。进一步的,所述海水冷却系统上分别连通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海水冷却系统与所述脱硫系统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管道连通,且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海水冷却系统与外界通过所述第二管道连通,且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进一步的,所述海水冷却系统和所述脱硫系统分别与所述海水泵连通;所述海水冷却系统与所述海水泵之间设置有第一阀,所述脱硫系统与所述海水泵之间设置有第二阀。进一步的,所述海水泵上连通有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所述排水管道用于将所述海水泵与外界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海水泵上分别连通有冷却管道和脱硫所需海水管道;所述海水泵与所述海水冷却系统通过所述冷却管道连通,所述第一阀设置在所述冷却管道上;所述海水泵与所述脱硫系统通过所述脱硫所需海水管道连通,所述第二阀设置在所述脱硫所需海水管道上;所述脱硫所需海水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排水管道与所述脱硫所需海水管道连通,且所述排水管道连接在所述控制阀门和所述第二阀之间。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船舶,所述船舶包括所述与海水冷却系统相结合的船舶脱硫系统。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与海水冷却系统相结合的船舶脱硫系统,海水冷却系统和脱硫系统均与同一个海水泵连通;经过海水泵泵入的海水在经过海水冷却系统时能够完成冷却功能,在经过脱硫系统时能够完成脱硫功能。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海水冷却系统和脱硫系统各自独立设置,两个原本相互独立的系统通过共享海水泵,减少了海水泵设置的数量。由上可知,上述设置能够减少设备的设置数量,从而减少了设置成本,令设计和建造简单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与海水冷却系统相结合的船舶脱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与海水冷却系统相结合的船舶脱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与海水冷却系统相结合的船舶脱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四个实施例提供的与海水冷却系统相结合的船舶脱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海水泵;2-海水冷却系统;3-脱硫系统;4-增压泵;5-第一管道;6-第二管道;7-第一阀门;8-第二阀门;9-第一阀;10-第二阀;11-排水管道;12-第三阀;13-冷却管道;14-脱硫所需海水管道;15-控制阀门;16-第一控制阀;17-第二控制阀;18-第三控制阀;19-第三管道;20-第四控制阀;21-第五控制阀;22-第六控制阀;23-第七控制阀;24-第八控制阀;25-第九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与海水冷却系统相结合的船舶脱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与海水冷却系统相结合的船舶脱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海水冷却系统相结合的船舶脱硫系统,包括:海水泵1、海水冷却系统2以及脱硫系统3;海水冷却系统2和脱硫系统3均与海水泵1连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与海水冷却系统相结合的船舶脱硫系统,海水冷却系统2和脱硫系统3均与同一个海水泵1连通;经过海水泵1泵入的海水在经过海水冷却系统2时能够完成冷却功能,在经过脱硫系统3时能够完成脱硫功能。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海水冷却系统2和脱硫系统3各自独立设置,两个原本相互独立的系统通过共享海水泵1,减少了海水泵1设置的数量。由上可知,上述设置能够减少设备的设置数量,从而减少了设置成本,令设计和建造简单化。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海水泵1、海水冷却系统2以及脱硫系统3依次连通设置。其中,海水泵1和海水吸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6;海水泵1与海水冷却系统2之间设置有第二控制阀17;海水冷却系统2和脱硫系统3之间设置有第三控制阀18。在使用过程中,当关闭第一控制阀16和第二控制阀17时,可以令海水泵1停止工作;当关闭第二控制阀17和第三控制阀18时,可以令海水冷却系统2停止工作。第一控制阀16、第二控制阀17以及第三控制阀18的设置能够防止装置在非工作状态下进水。具体的,第一控制阀16、第二控制阀17以及第三控制阀18可以为开关阀或者流量阀。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海水泵1将吸入的海水泵至海水冷却系统2中,海水经过海水冷却系统2后,再流入脱硫系统3中完成脱硫。由于船舶的海水冷却系统2排出的海水具有一定的流速和水压,且成分与吸入时几乎没有变化,直接排入海里而未再予利用是一种资源上的损耗,同时会导致船舶的能耗增加。上述设置能够对海水进行重复利用,降低了船舶对海水的消耗。另外,海水消耗量减小,排量减小,这能够减少海水阀箱的数量或容积,减少海水总管的数量或者管径,减少船体上的开孔数量或者减小开孔面积,从而令船舶的整体设计与建造简单化。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与海水冷却系统相结合的船舶脱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与海水冷却系统相结合的船舶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海水冷却系统相结合的船舶脱硫系统包括:海水泵、海水冷却系统以及脱硫系统;/n所述海水冷却系统和所述脱硫系统均与所述海水泵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海水冷却系统相结合的船舶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海水冷却系统相结合的船舶脱硫系统包括:海水泵、海水冷却系统以及脱硫系统;
所述海水冷却系统和所述脱硫系统均与所述海水泵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海水冷却系统相结合的船舶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泵、所述海水冷却系统以及所述脱硫系统依次连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与海水冷却系统相结合的船舶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冷却系统和所述脱硫系统之间设置有增压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与海水冷却系统相结合的船舶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泵和所述海水冷却系统之间设置有增压泵。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与海水冷却系统相结合的船舶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冷却系统上分别连通有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
所述海水冷却系统与所述脱硫系统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管道连通,且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所述海水冷却系统与外界通过所述第二管道连通,且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德谢智康张亦弛陈彬彬王宇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零四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