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中频导药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0897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超声中频导药仪;包括:被配置为获取用户的按键信号的遥控器;与所述遥控器连接,根据所述按键信号生成控制信号的单片机模块;与所述单片机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生成第一导药信号、第二导药信号和第三导药信号中至少一种的信号转换模块;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导药信号进行超声波导药,根据所述第二导药信号进行电致孔导药,根据所述第三导药信号进行中频电脉冲导药的电极头。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解决传统技术中导药仪缺乏物理辅助手段促使用户的皮肤吸收药物,进而导药仪对人体受理疗部位的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

An ultrasonic medium frequency drug guide instru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声中频导药仪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超声中频导药仪。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日益重视,人们对于医疗设备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导药仪作为一种医疗设备,能够将药物传递至人体皮肤上,从而使药物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相比于手动将药物涂抹在人体皮肤的方法,通过导药仪将药物传输至皮肤上的方式不仅可以保证药物的清洁度,防止细菌对伤口的感染,操作简便;而且可以使药物发挥更好的功效,加快患者伤口的健康恢复;由于导药仪存在众多优点,因此导药仪在术后康复、慢性病治疗以及各类炎症治疗等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技术中的导药仪仅仅是简单地将药物均匀地涂抹在人体受理疗部位的皮肤上,比如将药物涂抹在颈椎的皮肤上,导药仪并没有任何其它物理辅助手段来促使人体皮肤吸收该药物,药物无法发挥出最好的功效;进而导致传统技术中导药仪对人体受理疗部位的治疗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会造成大量的药物被浪费,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声中频导药仪,旨在解决传统技术中导药仪缺乏物理辅助手段来促使用户的皮肤吸收药物,进而导致导药仪对人体受理疗部位的治疗效果不佳,用户使用体验感较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超声中频导药仪,包括:被配置为获取用户的按键信号的遥控器;与所述遥控器连接,根据所述按键信号生成控制信号的单片机模块;与所述单片机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生成第一导药信号、第二导药信号和第三导药信号中至少一种的信号转换模块;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导药信号进行超声波导药,根据所述第二导药信号进行电致孔导药,根据所述第三导药信号进行中频电脉冲导药的电极头。在上述超声中频导药仪中,通过遥控器可获取用户的按键信号,信号转换模块可根据控制信号生成第一导药信号、第二导药信号和第三导药信号中至少一种,通过这三种导药信号即可进行超声波导药、电致孔导药以及中频电脉冲导药,当该超声中频导药仪将药物涂抹在人体受理疗部位时,通过超声波、电致孔以及中频电脉冲这三种物理辅助手段来加快人体皮肤对药物的吸收,以使该药物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治疗效果,加快人体疾病的快速痊愈;因此本专利技术中的超声中频导药仪结合了三种物理辅助手段来使药物对人体受理疗部位能够发挥最佳的功效,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从而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导药仪缺乏物理辅助手段来促使用户的皮肤吸收药物,进而导致导药仪对人体受理疗部位的治疗效果不佳,用户的使用体验感较低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声中频导药仪的模块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声波生成模块的电路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孔生成模块的模块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压转换单元的电路结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电压转换单元的电路结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电压转换单元的电路结构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四电压转换单元的电路结构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频电脉冲生成模块的电路结构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频电脉冲生成模块的模块结构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超声中频导药仪的模块结构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警报模块的电路结构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量检测模块的电路结构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提示模块的电路结构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提示模块的电路结构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片机模块的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生物学的基本常识,人体皮肤对于药物的吸收主要通过表皮角质层接入真皮,在扩散到毛细血管,最终转移至体循环;因此当药物中的成分通过皮肤渗透至体内越多,那么该药物在人体中所发挥的功效也就越大,人体吸收的药物成分也就越多;但是根据人体皮肤的细胞构造,人体的皮肤对于液体的吸收存在一定的饱和度,当人体的皮肤吸收液体到达一定的饱和度时,人体的皮肤就无法再吸收过多的药物成分,进而药物对于人体的治疗效果下降。根据人体皮肤的微观结构,人体的皮肤吸收药物的能力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条件下会保持恒定的状态;若对人体的皮肤施加一些物理刺激,如电刺激、超声波刺激以及电脉冲刺激,那么人体的皮肤对于药物成分的吸收能力就会出现较大幅度增加;在同等的条件下,外界的物理刺激将会大大地促进人体血液的循环,改善静脉血液回流,从而药物能够更快地通过皮肤进而人体内,进而发挥更佳的治疗效果;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声中频导药仪,该超声中频导药仪能够实现超声波导药、电致孔导药以及电脉冲导药三种功能,用户在使用该超声中频导药仪时,用户的受理疗部位皮肤能够吸收更多的药物成分,对人体的疾病具有更佳的理疗效果,极大地维护了用户的健康。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超声中频导药仪10的模块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如图1所示,超声中频导药仪10包括:遥控器20、单片机模块30、信号转换模块40以及电极头50;其中遥控器20获取用户的按键信号D1,其中按键信号D1包含用户的功能选择信息;用户在使用该超声中频导药仪10时,通过该按键信号D1即可选择不同的功能,如超声波导药、电致孔导药以及中频电脉冲导药,以对人体的不同受理疗部位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单片机模块30与遥控器20连接,单片机模块30根据按键信号D1生成控制信号D2;具体的,当遥控器20将按键信号D1传输至单片机模块30时,单片机模块30对信号具有集中处理和转换的功能,因此单片机模块30将按键信号D1转换生成控制信号D2,通过该控制信号D2可控制超声中频导药仪10中各个电路模块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信号转换模块40与单片机模块30连接,单片机模块30将控制信号D2传输至信号转换模块40,信号转换模块40根据控制信号D2生成第一导药信号D3、第二导药信号D4和第三导药信号D5中至少一种;其中,信号转换模块40可根据控制信号D2生成第一导药信号D3、第二导药信号D4以及第三导药信号D5这三种信号中的任意一种,也可根据控制信号D2生成这三种信号中的任意两种或者三种;由于用户通过遥控器20选择不同的导药功能,因此信号转换模块40即可根据控制信号D2生成具有不同功能的导药信号(包括第一导药信号D3、第二导药信号D4以及第三导药信号D5),进而该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声中频导药仪,其特征在于,包括:/n被配置为获取用户的按键信号的遥控器;/n与所述遥控器连接,根据所述按键信号生成控制信号的单片机模块;/n与所述单片机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生成第一导药信号、第二导药信号和第三导药信号中至少一种的信号转换模块;/n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导药信号进行超声波导药,根据所述第二导药信号进行电致孔导药,根据所述第三导药信号进行中频电脉冲导药的电极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中频导药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被配置为获取用户的按键信号的遥控器;
与所述遥控器连接,根据所述按键信号生成控制信号的单片机模块;
与所述单片机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生成第一导药信号、第二导药信号和第三导药信号中至少一种的信号转换模块;
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导药信号进行超声波导药,根据所述第二导药信号进行电致孔导药,根据所述第三导药信号进行中频电脉冲导药的电极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中频导药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头包括第一电极头和第二电极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中频导药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包括:
与所述单片机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接入所述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号生成所述第一导药信号的超声波生成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声中频导药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生成模块包括:第一PNP型三极管、第一NPN型三极管、第二NPN型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第一连接器以及第二连接器;
其中,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第一直流电源,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的基极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所述遥控器,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二输入端共接于第二直流电源,所述第一连接器的输出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一导药信号,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二端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明亮
申请(专利权)人:博健通大健康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