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虾养殖试验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081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鱼虾养殖试验缸,通过在养殖缸底部设置储液箱,通入循环液,对养殖缸进行水浴控温,相比于通风控温的方式,水温更加恒定,避免对养殖缸内的鱼虾造成刺激,排除温度条件不适导致鱼虾生长不能反映投入品效果的情况出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控温装置通过设置两个温度传感器,检测养殖缸内的水温,从而确定对循环液进行冷却或者升温,对于冷却或者升温好的新循环液,事先存储在循环液容器内,并比较养殖缸内的水温与冷却或者升温好的新循环液温度之间的差值,在预设温差范围内将冷却或者升温好的循环液导入养殖缸内,防止新循环液与养殖缸内的循环液温差过大导致对养殖缸内的鱼虾造成刺激,温度控制更加精准。

Fish and shrimp culture test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鱼虾养殖试验缸
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鱼虾养殖试验缸。
技术介绍
目前,针对鱼虾的养殖投入品越来越多,在投入品进行大规模生产前,需要在实验室进行养殖试验,测试产品应用效果。在进行试验过程中,应该尽量排除温度、溶氧、光照等因素对鱼虾生长的影响;此外,试验过程中,需要设置多个对照组进行分别投放,从而对比得到具体的产品使用效果。鱼虾正常生长发育的温度一般为10-30℃,为了保证鱼虾在养殖过程中尽量不受外界温度变化影响,需要给鱼虾提供相对恒定的生长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鱼虾养殖试验缸,能方便调节鱼虾生长温度环境,使之保持恒定,排除温度条件不适导致鱼虾生长不能反映投入品效果的情况出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鱼虾养殖试验缸,其包括养殖缸(1),还包括储液箱(2)、循环泵(3)和控温装置(4),所述储液箱(2)设置于养殖缸(1)下方且二者之间形成灌注循环液的腔体(20),所述储液箱(2)上开设有循环液入口(21)和循环液出口(22),循环液入口(21)、循环泵(3)、控温装置(4)和循环液出口(22)相互连通,控温装置(4)对液路上的循环液进行加热或者冷却。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控温装置(4)包括电加热器(41)、三通管(42)、阀体(43)和循环液容器(44),循环液出口(22)、电加热器(41)、三通管(42)、循环液容器(44)、循环泵(3)和循环液入口(21)依次连通,三通管(42)通过阀体(43)外接冷却循环液源。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控温装置(4)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45)、第二温度传感器(46)和控制器(47),所述阀体(43)为电磁阀,第一温度传感器(45)设置于养殖缸(1)内,第二温度传感器(46)设置于循环液容器(44)内,所述控制器(47)分别与第一温度传感器(45)、第二温度传感器(46)、电加热器(41)和循环泵(3)电性连接。更进一步优选的,第一温度传感器(45),检测养殖缸(1)内的水温T1并发送给控制器(47);第二温度传感器(46),检测循环液容器(44)内的循环液温度T2并发送给控制器(47);电加热器(41),对循环液出口(22)流出的循环液进行加热;控制器(47),当水温T1低于预设温度范围时,控制电加热器(41)对循环液出口(22)流出的循环液进行加热,并且在水温T1与循环液温度T2之间的差值ΔT在预设差值范围内时,通过循环泵(3)将循环液容器(44)内的循环液泵入储液箱(2);当水温T1高于预设温度范围时,控制阀体(43)开启通入外接冷却循环液,并且在水温T1与循环液温度T2之间的差值ΔT在预设差值范围内时,通过循环泵(3)将循环液容器(44)内的循环液泵入储液箱(2)。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空气喷头(5)、供气管(6)和盖子(7),所述空气喷头(5)设置于养殖缸(1)内并连通供气管(6),所述盖子(7)盖设于养殖缸(1)顶部开口处,盖子(7)上设置有若干通气孔(7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养殖缸(1)设置有多个,依次并排设置于储液箱(2)上。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储液箱(2)上开设有供气管入口(23)和供气管出口(24),供气管(6)从供气管入口(23)穿入并从供气管出口(24)穿出,空气喷头(5)穿过养殖缸(1)底部并连通供气管(6)。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人工草坪(8),铺设于养殖缸(1)底部。本专利技术的鱼虾养殖试验缸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养殖缸底部设置储液箱,通入循环液,对养殖缸进行水浴控温,相比于通风控温的方式,水温更加恒定,避免对养殖缸内的鱼虾造成刺激,排除温度条件不适导致鱼虾生长不能反映投入品效果的情况出现;(2)本专利技术的控温装置通过设置两个温度传感器,检测养殖缸内的水温,从而确定对循环液进行冷却或者升温,对于冷却或者升温好的新循环液,事先存储在循环液容器内,并比较养殖缸内的水温与冷却或者升温好的新循环液温度之间的差值,在预设温差范围内将冷却或者升温好的循环液导入养殖缸内,防止新循环液与养殖缸内的循环液温差过大导致对养殖缸内的鱼虾造成刺激,温度控制更加精准;(3)养殖缸设置有多个,依次并排设置于储液箱上,便于设置多组对照组进行对比试验,也能减少热量损失;(4)储液箱上开设有供气管入口和供气管出口,便于将单个养殖缸进行拆卸或者更换,同时,也使得多个养殖缸内部供氧量保持一致,防止供氧不一致导致试验结果出现偏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鱼虾养殖试验缸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鱼虾养殖试验缸的侧视图;图3为图2B-B向的剖视图;图4为图2A-A向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鱼虾养殖试验缸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结合图5,本专利技术的鱼虾养殖试验缸,其包括养殖缸1、储液箱2、循环泵3、控温装置4、空气喷头5、供气管6、盖子7和人工草坪8。养殖缸1,用于灌水养殖鱼虾。盖子7盖设于养殖缸1顶部开口处,防止鱼虾出逃,便于观察和饲养。盖子7上设置有若干通气孔71,方便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具体的,所述养殖缸1可采用透明材质,优选采用玻璃或者有机玻璃,便于观察。具体的,所述养殖缸1四周侧壁可采用双层玻璃,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底部采用单层玻璃,便于与储液箱2内的循环液进行热交换。具体的,如图4所示,人工草坪8,铺设于养殖缸1底部。为鱼虾提供休息场所。如图2所示,结合图3,所述储液箱2设置于养殖缸1下方且二者之间形成灌注循环液的腔体20,所述储液箱2上开设有循环液入口21和循环液出口22,循环液入口21、循环泵3、控温装置4和循环液出口22相互连通,控温装置4对液路上的循环液进行加热或者冷却。如此,通过控温装置4将循环液进行冷却或者加热到指定温度范围,再通过循环液入口21导入储液箱2内,循环液与养殖缸1底壁进行热交换,从而对养殖缸1内的水进行加热或者冷却。具体的,所述循环液可采用水。在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控温装置4包括电加热器41、三通管42、阀体43和循环液容器44,循环液出口22、电加热器41、三通管42、循环液容器44、循环泵3和循环液入口21依次连通,三通管42通过阀体43外接冷却循环液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虾养殖试验缸,其包括养殖缸(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液箱(2)、循环泵(3)和控温装置(4),所述储液箱(2)设置于养殖缸(1)下方且二者之间形成灌注循环液的腔体(20),所述储液箱(2)上开设有循环液入口(21)和循环液出口(22),循环液入口(21)、循环泵(3)、控温装置(4)和循环液出口(22)相互连通,控温装置(4)对液路上的循环液进行加热或者冷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虾养殖试验缸,其包括养殖缸(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液箱(2)、循环泵(3)和控温装置(4),所述储液箱(2)设置于养殖缸(1)下方且二者之间形成灌注循环液的腔体(20),所述储液箱(2)上开设有循环液入口(21)和循环液出口(22),循环液入口(21)、循环泵(3)、控温装置(4)和循环液出口(22)相互连通,控温装置(4)对液路上的循环液进行加热或者冷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虾养殖试验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装置(4)包括电加热器(41)、三通管(42)、阀体(43)和循环液容器(44),循环液出口(22)、电加热器(41)、三通管(42)、循环液容器(44)、循环泵(3)和循环液入口(21)依次连通,三通管(42)通过阀体(43)外接冷却循环液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虾养殖试验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装置(4)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45)、第二温度传感器(46)和控制器(47),所述阀体(43)为电磁阀,第一温度传感器(45)设置于养殖缸(1)内,第二温度传感器(46)设置于循环液容器(44)内,所述控制器(47)分别与第一温度传感器(45)、第二温度传感器(46)、电加热器(41)和循环泵(3)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鱼虾养殖试验缸,其特征在于:
第一温度传感器(45),检测养殖缸(1)内的水温T1并发送给控制器(47);
第二温度传感器(46),检测循环液容器(44)内的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业成袁庆丰徐维烈詹巧春莫晓静周继鑫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合缘绿色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