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和香椿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根:选取香椿树背阴处的侧根作为苗根;预处理;在选取的苗根上的中部用刀挖出楔形口;制备混合土壤;配置营养液;扦插;养护;养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生长期短、出苗率高、成本较低。
Seedling raising methods of Toona Taih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和香椿的育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育苗
,尤其是涉及一种太和香椿的育苗方法。
技术介绍
太和香椿是安徽省太和县地方品种,生长势较强。一年生枝粗壮,淡褐色,皮孔稀,长形。两年生枝褐色,嫩芽长7~12厘米,生长较开展,芽鲜紫褐色,有光泽。基部叶绿褐色,最大叶长8~20厘米,每芽有叶6~8片,叶间距小,叶柄长约为叶片的1/2,较粗,淡紫色,茸毛稀而短。小叶披针形,叶端短尖,叶较薄,叶缘具细锯齿,叶面光滑,叶背无茸毛,单芽重25克左右。10年生树一次可采椿芽15公斤,质脆,香味浓,含油脂多,品质佳。太和香椿树苗性喜温,适宜在年平均气温8~10℃的地区栽培,生长适温为16~25℃,最适温度为20~25℃。月平均温度达到10℃时,香椿树就可萌芽。较耐低温,抗寒力随树龄的增加而提高。喜光,充足的光照可获得较高产量。适应性强,适宜土壤pH5.5~8.0,喜土层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在石灰质土壤生长良好。根系发达,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但不耐湿。本专利技术旨在能够培育出更易于生长的低成本香椿苗,更好的促进太和香椿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太和香椿的育苗方法,它具有育苗生长期短、出苗率高、成本较低特点。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太和香椿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根:选取安徽省太和县境内的2年生太和香椿树,在每年农历1月中旬到2月,将香椿树背阴处的侧根由根尖处起向上截取100~150mm作为苗根;2)预处理:在选取的苗根上的中部用刀挖出楔形口,楔形口的深度为3~5mm,且每个苗根上的楔形口为3~5个,相邻的楔形口之间间距不小于15mm,接着,先将苗根用自来水冲洗10~15min使其表面清洁无肉眼看到的毛刺和土,再将苗根在无菌水中清洗3~5遍,最后,将苗根在冰水混合物中浸泡1~1.5h;3)制备混合土壤:选取所截取苗根的香椿树周围不超过10m范围内的土壤作为第一土壤,再选取用于育苗的位置的土壤作为第二土壤,以重量份计,以第一土壤10~15份、第二土壤100份、农家肥1~2份、磷酸钾1~2份、碎秸秆5~10份配成混合土壤,且混合土壤在搅拌均匀后,填入条形坑内,条形坑下部设有50~80mm后的炉渣层,条形坑的宽度为150~200mm、深度为200~300mm,覆盖上稻草,在室温下保存1~2周,且每天早晚各一次打开稻草层,向混合土壤上均匀喷洒水,喷洒水量以混合土壤表层湿润即可;4)配置营养液:采用ABT植物生根剂;5)扦插:将浸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苗根取出,在10min内插入混合土壤中,株距为50~80mm,每个条形坑内单行种植,苗根上端露出混合土壤上表面20~25mm,仍然覆盖稻草;6)养护:发现混合土壤干透后,从条形坑的边侧向混合土壤中浇水,直至浇透,每天晚上揭开稻草喷洒营养液;7)养苗:出苗后,将苗所在位置的稻草移开,苗高10~15mm时,移栽。优化的,所述步骤1)中,截取苗根时,外界温度不高于10°C。优化的,所述步骤2)中,形成的楔形口不在根苗圆周外表面的同一个纵向上。优化的,所述步骤3)中,农家肥来自于家禽粪便。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生长期短、出苗率高、成本较低。本专利技术的太和香椿的育苗方法在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完善。即:1、选取背阴处的侧根作为苗根的来源,而不是选取常见的向阳处的侧根,虽然在外形上不够粗壮,但是在实际中发现,这样的根苗由于长期处于相对较为恶劣的环境下,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更易于发芽出苗。2、混合土壤中,采用原有土壤和现有土壤进行混合,使根苗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育苗和栽培,能够保证较高的出苗率。同时,仅使用农家肥和磷钾肥,杜绝采用常用的尿素,更为环保有机。以及,实验发现,当采用背阴处的苗根和这样的混合土壤结合时,效果极好。3、优选采用的农家肥来源于家禽。由于太和本地土壤中富含磷肥,而家禽农家肥中富含有机质,太和香椿育苗时极需要丰富的有机质和磷肥,故而家禽农家肥和特殊的太和土壤混合后,能够消除太和土壤对香椿育苗土壤养分单一造成的不利影响,极大促进苗木生长,亦可消除不使用尿素带来的不利影响。经实际测算,出苗周期可缩短为6个月、出苗率可以达到90%以上、成本可控制在1.5元/株左右。即,生长期短、出苗率高、成本较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太和香椿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根:选取安徽省太和县境内的2年生太和香椿树,在每年农历1月中旬到2月,将香椿树背阴处的侧根由根尖处起向上截取100mm作为苗根。截取苗根时,外界温度不高于10°C,具体为3°C。2)预处理:在选取的苗根上的中部用刀挖出楔形口,楔形口的深度为3mm,且每个苗根上的楔形口为3个,相邻的楔形口之间间距不小于15mm,具体为15mm。形成的楔形口不在根苗圆周外表面的同一个纵向上。接着,先将苗根用自来水冲洗10min使其表面清洁无肉眼看到的毛刺和土,再将苗根在无菌水中清洗3遍。最后,将苗根在冰水混合物中浸泡1h。3)制备混合土壤:选取所截取苗根的香椿树周围不超过10m范围内的土壤作为第一土壤,再选取用于育苗的位置的土壤作为第二土壤。以重量份计,以第一土壤10份、第二土壤100份、农家肥1份、磷酸钾1份、碎秸秆5份配成混合土壤,且混合土壤在搅拌均匀后,填入条形坑内。农家肥来自于家禽粪便,不可采用家畜粪便。条形坑下部设有50mm后的炉渣层,条形坑的宽度为150mm、深度为200mm,覆盖上稻草。在室温下保存1周,且每天早晚各一次打开稻草层,向混合土壤上均匀喷洒水,喷洒水量以混合土壤表层湿润即可。4)配置营养液:采用常用的ABT植物生根剂即可。5)扦插:将浸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苗根取出,在10min内插入混合土壤中,株距为50mm,每个条形坑内单行种植,苗根上端露出混合土壤上表面20mm,仍然覆盖稻草。6)养护:发现混合土壤干透后,从条形坑的边侧向混合土壤中浇水,直至浇透。每天晚上揭开稻草喷洒常规量的营养液,可按照营养液说明书使用。7)养苗:出苗后,将苗所在位置的稻草移开,苗高10mm时,移栽。本实施例1中,所育香椿苗设定为1号苗。实施例2太和香椿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根:选取安徽省太和县境内的2年生太和香椿树,在每年农历1月中旬到2月,将香椿树背阴处的侧根由根尖处起向上截取120mm作为苗根。截取苗根时,外界温度不高于10°C,具体为6°C。2)预处理:在选取的苗根上的中部用刀挖出楔形口,楔形口的深度为4mm,且每个苗根上的楔形口为4个,相邻的楔形口之间间距不小于15mm,具体为18mm。形成的楔形口不在根苗圆周外表面的同一个纵向上。接着,先将苗根用自来水冲洗13min使其表面清洁无肉眼看到的毛刺和土,再将苗根在无菌水中清洗4遍。最后,将苗根在冰水混合物中浸泡1.2h。3)制备混合土壤:选取所截取苗根的香椿树周围不超过10m范围内的土壤作为第一土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太和香椿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1)选根:选取安徽省太和县境内的2年生太和香椿树,在每年农历1月中旬到2月,将香椿树背阴处的侧根由根尖处起向上截取100~150mm作为苗根;/n2)预处理:在选取的苗根上的中部用刀挖出楔形口,楔形口的深度为3~5mm,且每个苗根上的楔形口为3~5个,相邻的楔形口之间间距不小于15mm,接着,先将苗根用自来水冲洗10~15min使其表面清洁无肉眼看到的毛刺和土,再将苗根在无菌水中清洗3~5遍,最后,将苗根在冰水混合物中浸泡1~1.5h;/n3)制备混合土壤:选取所截取苗根的香椿树周围不超过10m范围内的土壤作为第一土壤,再选取用于育苗的位置的土壤作为第二土壤,以重量份计,以第一土壤10~15份、第二土壤100份、农家肥1~2份、磷酸钾1~2份、碎秸秆5~10份配成混合土壤,且混合土壤在搅拌均匀后,填入条形坑内,条形坑下部设有50~80mm后的炉渣层,条形坑的宽度为150~200mm、深度为200~300mm,覆盖上稻草,在室温下保存1~2周,且每天早晚各一次打开稻草层,向混合土壤上均匀喷洒水,喷洒水量以混合土壤表层湿润即可;/n4)配置营养液:采用ABT植物生根剂;/n5)扦插:将浸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苗根取出,在10min内插入混合土壤中,株距为50~80mm,每个条形坑内单行种植,苗根上端露出混合土壤上表面20~25mm,仍然覆盖稻草;/n6)养护:发现混合土壤干透后,从条形坑的边侧向混合土壤中浇水,直至浇透,每天晚上揭开稻草喷洒营养液;/n7)养苗:出苗后,将苗所在位置的稻草移开,苗高10~15mm时,移栽。/n...
【技术特征摘要】
1.太和香椿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根:选取安徽省太和县境内的2年生太和香椿树,在每年农历1月中旬到2月,将香椿树背阴处的侧根由根尖处起向上截取100~150mm作为苗根;
2)预处理:在选取的苗根上的中部用刀挖出楔形口,楔形口的深度为3~5mm,且每个苗根上的楔形口为3~5个,相邻的楔形口之间间距不小于15mm,接着,先将苗根用自来水冲洗10~15min使其表面清洁无肉眼看到的毛刺和土,再将苗根在无菌水中清洗3~5遍,最后,将苗根在冰水混合物中浸泡1~1.5h;
3)制备混合土壤:选取所截取苗根的香椿树周围不超过10m范围内的土壤作为第一土壤,再选取用于育苗的位置的土壤作为第二土壤,以重量份计,以第一土壤10~15份、第二土壤100份、农家肥1~2份、磷酸钾1~2份、碎秸秆5~10份配成混合土壤,且混合土壤在搅拌均匀后,填入条形坑内,条形坑下部设有50~80mm后的炉渣层,条形坑的宽度为150~200mm、深度为200~300mm,覆盖上稻草,在室温下保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增成,袁应菊,曹雨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东方金桥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