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子转子同步冷却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0719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4:42
一种定子转子同步冷却的电机,包括机壳、设在所述机壳内的定子、转子及转轴,所述机壳上设有螺旋冷却通道,所述螺旋冷却通道环绕在所述机壳上,所述机壳上设有换热腔,所述螺旋冷却通道与所述换热腔连通,部分所述转轴位于所述换热腔中,所述螺旋冷却通道上设有冷却介质入口和冷却介质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定子转子同步冷却的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机壳上设置螺旋冷却通道和换热腔,螺旋冷却通道和换热腔通过内部流动的冷却介质吸收定子、转子的热量,以此实现了定子和转子的同步散热,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散热效果,有助于延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靠性。

A synchronous cooling motor with stator and r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子转子同步冷却的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尤其涉及一种定子转子同步冷却的电机。
技术介绍
电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主要包括定子铜耗与铁耗,因电机内部密封,使得热量只能通过机壳将热量散发到外界,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通过在电机轴上设置拼接式转轴并填充介质的方案来提高散热效率,但是其转轴采用拼接轴方式,将部分轴内部填充冷却介质,在将该轴与主轴部分机械连接,此种方案下,因轴需连接存在结构强度问题,特别在电机高速运行时,存在较大隐患。又如2018年11月23日公开的申请号为:201810602824.4的专利申请,一种散热电机,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定子及设于壳体内的转子,所述壳体下方设有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吸收热量的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设于壳体内的螺旋通道和设于壳体顶部的制冷装置。该种结构的电机虽然能够对电机壳体起到了很好的散热效果,但是电机的转轴以及定子的热量却不能及时降温,电机内外温差较大,转子温度较高时电机是性能仍会收到影响,并且电机内外温差较大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定子转子同步冷却的电机。按照本技术提供的定子转子同步冷却的电机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包括机壳、设在所述机壳内的定子、转子及转轴,所述机壳上设有螺旋冷却通道,所述螺旋冷却通道环绕在所述机壳上,所述机壳上设有换热腔,所述螺旋冷却通道与所述换热腔连通,部分所述转轴位于所述换热腔中,所述螺旋冷却通道上设有冷却介质入口和冷却介质出口。本技术提供的定子转子同步冷却的电机还采用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所述机壳包括壳体和设在所述壳体一端的端盖,所述螺旋冷却通道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换热腔设在所述端盖上。所述端盖包括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外盖和内盖,所述内盖中部设有换热凹槽,所述换热凹槽的外侧设有两条导流凹槽,所述外壳和内壳连接后,所述换热凹槽与所述外壳的内壁构成所述换热腔,所述导流凹槽与所述外壳的内壁构成导流通道,所述换热腔通过所述导流通道与所述螺旋冷却通道连通。所述螺旋冷却通道包括第一螺旋冷却通道和第二螺旋冷却通道,所述第一螺旋冷却通道和所述第二螺旋冷却通道均环绕在所述机壳上,所述第一螺旋冷却通道的一端设有所述冷却介质入口,所述第一螺旋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腔连通,所述第二螺旋冷却通道的一端设有所述冷却介质出口,所述第二螺旋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腔连通。所述换热腔上设有轴孔,所述转轴的一端插入所述轴孔,所述转轴与所述轴孔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转轴内设有导热介质腔,所述导热介质腔内设有导热介质。所述导热介质腔的长度小于所述转轴长度的二分之一,至少部分所述导热介质腔所处的转轴区段位于所述换热腔内。所述导热介质腔的长度大于所述轴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导热介质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导热介质腔和第二导热介质腔,所述第一导热介质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导热介质腔的内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导热介质腔所处的转轴区段位于所述换热腔内。所述转轴的一端设有导热介质入口,所述导热介质入口与所述导热介质腔连通。位于所述换热腔中的转轴外壁上设有散热翅片。所述壳体包括内壳与外壳,所述外壳套装在所述内壳上,所述内壳的外壁上设有螺旋凹槽,所述螺旋凹槽与所述外壳的内壁构成所述螺旋冷却通道。按照本技术提供的定子转子同步冷却的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单、装配方便,通过在机壳上设置螺旋冷却通道和换热腔,螺旋冷却通道和换热腔通过内部流动的冷却介质吸收定子、转子、机壳、转轴的热量,转子通过转轴将热量传导至换热腔,定子通过机壳将热量传导至螺旋冷却通道,以此实现了定子和转子的同步散热,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大提高了本技术的散热效果,有助于延长本技术的使用寿命,提高本技术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图。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和图2,按照本技术提供的定子转子同步冷却的电机实施例,包括机壳、设在所述机壳内的定子3、转子5及转轴4,所述定子3设在所述机壳内壁上,所述转子5设在所述转轴4上,所述转轴4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机壳上。所述机壳上设有螺旋冷却通道,所述螺旋冷却通道环绕在所述机壳上,所述机壳上设有换热腔7,所述螺旋冷却通道与所述换热腔7连通,部分所述转轴4位于所述换热腔7中,所述螺旋冷却通道上设有冷却介质入口63和冷却介质出口64。本技术使用时需根据使用环境选择相应的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包括冷却管道、设在所述冷却管道中的冷却水泵、设在所述冷却管道上的中冷器,以及与所述水泵和所述中冷器连接的控制器,上述散热机构为现有技术中较为成熟的技术,此处不再详细赘述;使用过程中需要在螺旋冷却通道、换热腔7及冷却管道中加入冷却介质,冷却介质可以采用水、防冻冷却液等;冷却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冷却介质入口63连接,冷却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介质出口64连接;冷却介质在螺旋冷却通道、换热腔7、冷却管道循环,在螺旋冷却通道和换热腔7中吸热,冷却介质流动至中冷器时进行散热,以此实现了电机中机壳、定子3、转子5、转轴4的散热。本技术使用时也可以将散热机构替换为风机和冷却管道,冷却管道一端与风机的出风口连接,另一端与冷却介质入口63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装配方便,通过在机壳上设置螺旋冷却通道和换热腔7,螺旋冷却通道和换热腔7通过内部流动的冷却介质吸收定子3、转子5、机壳、转轴4的热量,转子5通过转轴4将热量传导至换热腔7,定子3通过机壳将热量传导至螺旋冷却通道,以此实现了定子3和转子5的同步散热,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大提高了本技术的散热效果,有助于延长本技术的使用寿命,提高本技术的可靠性。参见图1和图2,根据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所述机壳包括壳体1和设在所述壳体1一端的端盖2,所述螺旋冷却通道设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换热腔7设在所述端盖2上。机壳采用上述结构,加工方便、装配效率高,将换热腔7设在端盖2上有助于降低机壳的加工工艺、节约生产成本,并且便于维护。参见图1和图2,根据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所述端盖2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外盖22和内盖21,所述内盖21中部设有换热凹槽,所述换热凹槽的外侧设有两条导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子转子同步冷却的电机,包括机壳、设在所述机壳内的定子、转子及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设有螺旋冷却通道,所述螺旋冷却通道环绕在所述机壳上,所述机壳上设有换热腔,所述螺旋冷却通道与所述换热腔连通,部分所述转轴位于所述换热腔中,所述螺旋冷却通道上设有冷却介质入口和冷却介质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子转子同步冷却的电机,包括机壳、设在所述机壳内的定子、转子及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设有螺旋冷却通道,所述螺旋冷却通道环绕在所述机壳上,所述机壳上设有换热腔,所述螺旋冷却通道与所述换热腔连通,部分所述转轴位于所述换热腔中,所述螺旋冷却通道上设有冷却介质入口和冷却介质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转子同步冷却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壳体和设在所述壳体一端的端盖,所述螺旋冷却通道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换热腔设在所述端盖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转子同步冷却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冷却通道包括第一螺旋冷却通道和第二螺旋冷却通道,所述第一螺旋冷却通道和所述第二螺旋冷却通道均环绕在所述机壳上,所述第一螺旋冷却通道的一端设有所述冷却介质入口,所述第一螺旋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腔连通,所述第二螺旋冷却通道的一端设有所述冷却介质出口,所述第二螺旋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转子同步冷却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上设有轴孔,所述转轴的一端插入所述轴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转子同步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贵生吕佳明刘志钢吴庆国许嘉慧吕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北斗航天汽车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