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道窑底面进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0376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辊道窑底面进气结构,包括窑炉本体、辊棒、匣钵和进气孔,于辊棒上且沿辊棒的输送方向设置有多列匣钵,相邻的每列匣钵之间留有5mm‑15mm的横向间隙;靠近窑炉本体的侧壁的匣钵与窑炉本体的侧壁之间留有60mm‑100mm的外侧间隙;窑炉本体的底面设有多列进气孔,每列进气孔分别与横向间隙和外侧间隙的位置相对应,使气氛更快速、更均匀的填充窑炉本体,使烧结温度更均匀,提高烧结质量。

A structure of air intake at the bottom of roller kil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辊道窑底面进气结构
本技术涉及窑炉
,特别涉及一种辊道窑底面进气结构。
技术介绍
在烧结工艺中常采用辊道窑对零部件进行烧结成型,在烧结过程需要加入氧气或氮气等气氛进行辅助,在现有技术中进气孔的布置较为随意地设置于窑炉本体的底部,气氛只能由下至上渐渐地填充整个窑炉本体,从而使气氛包围匣钵,因窑炉本体内放满有匣钵,气氛在向上填充的过程中只能从匣钵堆的两侧边向上流动,填充的路径长,时间也长,气氛的流动阻力也较大,并且匣钵之间是紧贴着放置,或之间的间隙过小,气氛就难以填充甚至没有被填充,这样,导致气氛填充不够均匀,烧结出的质量就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辊道窑底面进气结构,每列匣钵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正下方设有进气孔,匣钵与窑炉本体的侧壁之间也留有间隙,该间隙的正下方设有进气孔,有效的解决了气氛填充慢、不均匀等影响烧结质量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辊道窑底面进气结构,包括窑炉本体、辊棒、匣钵和进气孔,于辊棒上且沿辊棒的输送方向设置有多列匣钵,相邻的每列匣钵之间留有5mm-15mm的横向间隙;靠近窑炉本体的侧壁的匣钵与窑炉本体的侧壁之间留有60mm-100mm的外侧间隙;窑炉本体的底面设有多列进气孔,每列进气孔分别与横向间隙和外侧间隙的位置相对应。由此,气氛从每列的进气孔喷出,由于进气孔的位置对着横向间隙和外侧间隙,部分气氛可直接从横向间隙和外侧间隙向上流动并填充窑炉本体,加快填充时间,再者,每列匣钵间留有横向间隙更有利于气氛包围匣钵,使气氛分布更均匀,提高烧结质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横向间隙为10mm。由此,10mm横向间隙的设置一方面提供足够的空间让气氛向上流动并有效的包围匣钵,若横向间隙过小不利于气氛的流动,窑炉本体的空间的有限,若横向间隙过大浪费空间和资源,降低生产效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列中前后相邻的匣钵之间留有5mm-15mm的纵向间隙。由此,每列中前后相邻的匣钵之间留有纵向间隙便于气氛的向上填充和更好地包围匣钵,使气氛分布更均匀,提高烧结质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纵向间隙为10mm。由此,10mm纵向间隙的设置一方面提供足够的空间让气氛向上流动并有效的包围匣钵,若纵向间隙过小不利于气氛的流动,窑炉本体的空间的有限,若纵向间隙过大浪费空间和资源,降低生产效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匣钵设置为四列,进气孔设置为五列。由此,四列设置匣钵更好地利用窑炉本体的空间,提高生产效率。每个横向间隙和每个外侧间隙的下方均设有相对应的一列进气孔,使气氛的填充时效更快,更均匀。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气孔为直径30mm的气孔。由此,30mm直径的进气孔可使气氛流畅地流入窑炉本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辊道窑还包括进气管,进气管的一端与进气孔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窑炉本体的外侧。由此,气氛通过进气管从窑炉本体的外部输送至窑炉本体的内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侧间隙为80mm-85mm之间。由此,外侧间隙为80mm-85mm之间,此外侧间隙比横向间隙大,会促使气氛更流畅地从外侧间隙向上流动并填充窑炉本体,也使匣钵的外围包围有更充足的气氛而保证烧结质量。优选外侧间隙为84mm。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辊棒与窑炉本体的底面之间形成的空间为预热区。由此,气氛先进入预热区预热,再向上流动填充窑炉本体,从而减少气氛窑炉本体内部的温差,使窑炉本体各位置的温度更均匀。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辊道窑还包括加热棒、隔壁砖层、拱顶砖层、棉毯和保温砖层;加热棒设置于辊棒的上方,加热棒的上方设有隔壁砖层;隔壁砖层的上表面设有拱顶砖层,棉毯设置于隔壁砖层的两侧,窑炉本体的内壁面上设有保温砖层。由此,加热棒用于加热,拱顶砖层、棉毯和保温砖层的设置加强保温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每列匣钵之间设有横向间隙,匣钵与窑炉本体的侧壁之间设有外侧间隙,每列进气孔分别与横向间隙和外侧间隙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气氛更快速地填充窑炉本体,更均匀的包围匣钵,从而使窑炉本体内的温度和浓度更一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辊道窑底面进气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辊道窑底面进气结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窑炉本体1;拱顶砖层2;隔壁砖层3;加热棒4;棉毯5;匣钵6;辊棒7;进气孔8;进气管81;保温砖层9;预热区10;横向间隙11;外侧间隙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辊道窑底面进气结构,包括窑炉本体1、辊棒7、匣钵6和进气孔8,于辊棒7上且沿辊棒7的输送方向设置有多列匣钵6,相邻的每列匣钵之间留有5mm-15mm的横向间隙11;靠近窑炉本体1的侧壁的匣钵6与窑炉本体1的侧壁之间留有60mm-100mm的外侧间隙12;窑炉本体1的底面设有多列进气孔8,每列进气孔8分别与横向间隙11和外侧间隙12的位置相对应。进一步说明,横向间隙11为10mm。进一步说明,每列中前后相邻的匣钵6之间留有5mm-15mm的纵向间隙。进一步说明,纵向间隙为10mm。进一步说明,匣钵6设置为四列,进气孔8设置为五列。进一步说明,进气孔8为直径30mm的气孔。进一步说明,该辊道窑还包括进气管81,进气管81的一端与进气孔8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窑炉本体1的外侧。进一步说明,外侧间隙12为80mm-85mm之间。进一步说明,辊棒7与窑炉本体1的底面之间形成的空间为预热区10。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该辊道窑还包括加热棒4、隔壁砖层3、拱顶砖层2、棉毯5和保温砖层9;加热棒4设置于辊棒7的上方,加热棒4的上方设有隔壁砖层3;隔壁砖层3的上表面设有拱顶砖层2,棉毯5设置于隔壁砖层3的两侧,窑炉本体1的内壁面上设有保温砖层9。进一步说明,充入的气氛为氧气或氮气。工作原理:窑炉本体1的内壁面上设有用于保温的保温砖层9,窑炉本体1的内部依顺序由上至下设置有拱顶砖层2、隔壁砖层3、加热棒4和辊棒7,隔壁砖层3的两侧面均设有棉毯5,加热棒4用于加热,辊棒7由驱动件驱动,可转动的辊棒7可将匣钵6送进窑炉本体1,或送出窑炉本体1。匣钵6成四列的放置在辊棒7上,每列匣钵6之间留有5mm-15mm的横向间隙11,靠近窑炉本体1的侧壁的匣钵6与窑炉本体1的侧壁留有60mm-100mm的外侧间隙12,当横向间隙11为10mm和外侧间隙12为80mm-85mm之间时窑炉本体1的内部空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也更利于气氛的流动。优选外侧间隙12为84mm。进气孔8成五列设置于窑炉本体1的底面,并且正对着横向间隙11和外侧间隙12,气氛在向上填充的过程中,一部分的气氛直接进入横向间隙11和外侧间隙12,并向上填充,另一部分气氛会留在预热区10,填充满预热区10后再向上流动填充窑炉本体1,如此,进气孔8正对着横向间隙11和外侧间隙1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道窑底面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窑炉本体(1)、辊棒(7)、匣钵(6)和进气孔(8),于所述辊棒(7)上且沿所述辊棒(7)的输送方向设置有多列所述匣钵(6),相邻的每列所述匣钵之间留有5mm-15mm的横向间隙(11);靠近所述窑炉本体(1)的侧壁的所述匣钵(6)与所述窑炉本体(1)的侧壁之间留有60mm-100mm的外侧间隙(12);所述窑炉本体(1)的底面设有多列进气孔(8),每列所述进气孔(8)分别与所述横向间隙(11)和外侧间隙(12)的位置相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道窑底面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窑炉本体(1)、辊棒(7)、匣钵(6)和进气孔(8),于所述辊棒(7)上且沿所述辊棒(7)的输送方向设置有多列所述匣钵(6),相邻的每列所述匣钵之间留有5mm-15mm的横向间隙(11);靠近所述窑炉本体(1)的侧壁的所述匣钵(6)与所述窑炉本体(1)的侧壁之间留有60mm-100mm的外侧间隙(12);所述窑炉本体(1)的底面设有多列进气孔(8),每列所述进气孔(8)分别与所述横向间隙(11)和外侧间隙(12)的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辊道窑底面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间隙(11)为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辊道窑底面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列中前后相邻的所述匣钵(6)之间留有5mm-15mm的纵向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辊道窑底面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间隙为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辊道窑底面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匣钵(6)设置为四列,所述进气孔(8)设置为五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都超黄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云栖谷智能系统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