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9977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2:22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该培养检测管包括:主管、产气收集管和用于封闭所述主管的管帽;其中,所述主管为能够弯曲的软管结构,并与产气收集管相连接;主管、产气收集管和管盖构成一个封闭的腔体;所述主管大于产气收集管长度,主管内径大于产气收集管内径。本公开的培养检测管采用外置的产气收集管,相比现有技术中倒置180度设置的内置小倒管,本公开中的产气收集管与主管之间角度可以灵活设置,大大降低了排气的难度。

A ready to use culture device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most likely number of bacteri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
本公开属于菌群检测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公开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水、食品、化妆品和公共场所等公共产品的卫生微生物指标中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及大肠埃希氏菌检测包括多管发酵最可能数(MPN)法、滤膜法、平板计数法、酶底物法等。而其中多管发酵最可能数(MPN)法以其技术难度低、试剂成本低、检测范围宽等优点获得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小型实验室应用中优势突出。在我国《GB/T5750.1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中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检验,《GB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4789.38-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计数》,《GB/T18204.10-2000游泳池水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测定和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等中多管发酵最可能数(MPN)法均为第一法;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中粪大肠菌群检验,《GB4789.39-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粪大肠菌群计数》,《GB/T18204.4-2013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四部分: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中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GB-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附录A(规范性附录)医疗机构污水和污泥中粪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中多管发酵最可能数(MPN)法等中均为唯一方法。多管发酵最可能数(MPN)法的基本实验流程包括初发酵、平板分离和复发酵,不同样本和不同检测项目具体流程会有一定差异。初发酵:以大肠菌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生化特征为基础,利用内置小倒管(倒置杜汉氏管)的含乳糖类培养基(如乳糖蛋白胨培养基、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含中和剂)、煌绿乳糖胆盐肉汤、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LST)、乳糖肉汤、现隐肉汤等)培养受试样本,按预定温度,培养到预定时间后观察产酸产气现象。然后初发酵阳性管划线于伊红美蓝琼脂等平板进行平板分离。平板上大肠菌群产生带或不带金属光泽的深紫黑色、紫黑色、淡紫红色(中心较深)等的菌落。复发酵试验:以上阳性菌落再次进行发酵试验确认阳性结果。部分项目流程有一定调整,如水中耐热大肠菌群会涉及两步初发酵,但无复发酵;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水中粪大肠菌群检测等无平板分离过程;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检测复发酵在平板分离之前进行等。目前多管发酵最可能数(MPN)法初发酵和复发酵过程均以装有含乳糖类培养基和内置小倒管的试管为发酵培养装置,本装置技术简单,成本较低。但专利技术人发现在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实验人员自行配制液体培养基后分装于耐高压灭菌条件的玻璃试管或塑料试管中,经高压灭菌和去除小倒管中气体后使用。或者培养基生产商按上述步骤制造,或者配制液体培养基后高压灭菌后,分装于含有小倒管的试管(两者均为无菌状态,经过氧乙烷或射线灭菌)中制造,或者取适量的无菌干粉分装于含有小倒管的试管(两者均为无菌状态,经过氧乙烷或射线灭菌)中制造;但是上述制备的含液体培养基的即用型发酵管在运输过程中容易使小倒管再次充入气体,每支发酵管实验人员使用前需要小心倒置数次使小倒管排出气体,小倒管口径较小且与发酵试管呈180夹角倒置状态,气体排出较难,需要依靠熟练的实验人员选取好合适的角度,缓慢充入液体,压出气体;含干粉培养基的即用型发酵管在加入样液时小倒管也易充入气体,除有上述问题外,还有干粉溶解困难的局限性,特别是小倒管中的培养基极难溶解,每支管需要反复摇匀和静置方可,因此每支管均需谨慎操作,要较长的时间。而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及大肠埃希氏菌属于水、食品、化妆品和公共场所等公共产品的卫生微生物指标,一般检测实验室检测量均较大,每一样本均需要1-30支发酵管,因此无论实验人员自己配制培养基或使用培养基生产商提供的即用型发酵管排小倒管气体均会耗用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而且对于液体型即用发酵管在储藏上要求也相对较高,保质期较短,增加使用成本;干粉型即用发酵管一旦小倒管中干粉充入较多,不利用培养基在样液中混匀,混匀时也易在小倒管中产生细小气泡,增加排气难度,存在降低检测质量和增加检测成本的影响。因此小倒管排气问题是影响多管发酵最可能数(MPN)法使用效率,人力和时间成本及即用型培养基便利性使用的一个瓶颈性技术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将多管发酵最可能数(MPN)法中发酵管内置的小倒管用产气收集管取代,不再置于发酵管内部,从而不再受内置管径限制和倒置位置限制;将此产气收集管与柔性主管连接,柔性主管可弯曲从而使产气收集管的内径和倒置角度选择自由度变大,使发酵用柔性主管与产气收集管的管道连接更为通畅,便于气体排出,从而解决原技术中小倒管排气环节的瓶颈问题。而且采用柔性管,方便在管外部挤压管体,使管体变形,从而使内壁上的培养基及管的上下不同部位的培养基易于溶解,溶液易于混匀,从而具有快速、高效、省时省力等优点。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公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在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培养检测管,该培养检测管包括:主管、产气收集管和用于封闭所述主管的管帽;其中,所述主管为能够弯曲的软管结构,并与产气收集管相连接;主管、产气收集管和管盖构成一个封闭的腔体;所述主管大于产气收集管长度,主管内径大于产气收集管内径。在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该培养装置包括:所述培养检测管和培养基,所述培养基设于所述培养检测管中。与本专利技术人知晓的相关技术相比,本公开其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公开的培养检测管采用外置的产气收集管,相比现有技术中倒置180度设置的内置小倒管,因采用了柔性主管,本公开中的产气收集管与主管之间角度可以灵活设置,可在加入液体样本后,使整个产气收集管与主管呈完全竖直相连,无弯曲角度,即管内通道完全竖直贯通,管内气体极易向上排出,大大降低了排气的难度。且在培养时,可将柔性主管弯折一定角度,使产气收集管末端向上,便于气体收集观察;同时可保持主管末端也向上倾斜一定角度,培养液不外溢,且外界空气无法进入管内。(2)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硬质的培养管,本公开采用具有一定硬度和弹性的柔性的主管,采用弯曲主管的技术手段来调节主管与产气收集管之间的角度,可以在加液时角度适合加液和排出空气,在培养时选择最适角度防止培养液进入空气,且便于收集内部产气。而且适宜的硬度,能够使主管弯曲达到需要的角度,但不牺牲管的圆柱管型形状,从而使检测加样液时方便加入,气体排出时方便排出,收集时方便到达顶端,从而能够解决现有多管发酵法技术中小倒管排气环节的瓶颈问题,具有快速、高效、省时省力等优点。(3)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其特征是,该培养装置包括:培养检测管和培养基;/n培养检测管包括:主管、产气收集管和用于封闭所述主管的管帽;其中,所述主管为能够弯曲的软管结构,并与产气收集管相连接;主管、产气收集管和管盖构成一个封闭的腔体;所述主管大于产气收集管长度,主管内径大于产气收集管内径;/n所述培养基设于所述培养检测管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其特征是,该培养装置包括:培养检测管和培养基;
培养检测管包括:主管、产气收集管和用于封闭所述主管的管帽;其中,所述主管为能够弯曲的软管结构,并与产气收集管相连接;主管、产气收集管和管盖构成一个封闭的腔体;所述主管大于产气收集管长度,主管内径大于产气收集管内径;
所述培养基设于所述培养检测管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其特征是,培养检测管的主管是内径为0.6~4cm,长度为3~25cm的两端未封闭的圆柱形管状结构;培养检测管的产气收集管是内径为0.5~3.5cm,长度为2~10cm的一端封闭的圆柱形管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其特征是,培养检测管的主管的材质为软质有机硅胶、软质塑料或软质合成树脂中的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其特征是,培养检测管的主管的邵氏硬度为30~7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菌群最可能数检测的即用型培养装置,其特征是,培养检测管的主管为透明或半透明的管状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光春单晓英宋绚丽姜慧玉刘辉李健王丽珩阮师漫刘岚铮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