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阻力的新型水下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9786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降低阻力的新型水下机器人,包括本体,本体上设置有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本体为回转体形,且本体的一端连接有降阻增能装置,降阻增能装置包括圆锥形体,圆锥形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条形凹槽,条形凹槽沿圆锥形体的母线方向设置,条形凹槽内设置有发电装置,解决了现有水下机器人阻力大的技术问题。

A new type of underwater robot for reducing res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阻力的新型水下机器人
本技术属于水下机器人
,涉及一种降低阻力的新型水下机器人。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对于水下的探索越来越多,一个更加安全的探测装置水下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多,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然而在水下面临着阻力大过于耗费电能的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降低阻力的新型水下机器人,解决了阻力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降低阻力的新型水下机器人,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回转体形,且所述本体的一端连接有降阻增能装置,所述降阻增能装置包括圆锥形体,所述圆锥形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沿所述圆锥形体的母线方向设置,所述条形凹槽内设置有发电装置。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发电装置包括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条形凹槽中,且沿所述条形凹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发电机连接。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的一侧伸出所述第二凹槽后位于所述条形凹槽中,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圆锥形体内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中心轴与所述圆锥形体的中心轴一致,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发电机的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之间设置有传动装置。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均连接有第三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三锥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条形凹槽均匀设置有若干个。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条形凹槽的纵截面为弧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中,本体为回转体形,因为在四周方向上都为曲面,所以在动作时,无论向四周的哪个方向运动,都是一个曲面与水之间摩擦,一定程度上本体的曲面在与水接触冲击时都会起到分流的作用,降低了摩擦阻力,另一方面降低了能耗,降阻增能装置的设置,可以在该机器人向前运动时降低阻力,还可以靠着与水之间的摩擦力来产生供自身使用的能量,圆锥形体用来降低前行时与水之间的摩擦,降低消耗,发电装置就可以靠着水流流动的摩擦力产生电能,然后补充自己使用,或者在该机器人电能不允许继续作业的情况下,可以将机器人的前端,也就是有降阻增能装置的一端调整到与水流流动相反的方向,然后固定住该机器人,仅仅靠着水流本身的流动使得发电装置产生电能然后补充给机器人本体,经过一段时间的补充,从而可以继续作业,符合了长期使用和作业的需要。2、动力装置靠着与水流的摩擦产生动力,然后动力装置产生的机械能经过与其相连的发电机转化为电能,然后补充到机器人的电池之中,转轮的一部分是位于条形凹槽中的,所以当条形凹槽中有水流流动时,就可以带动转轮来转动,转轮的转动就会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的转动就会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的转动就会经过传动装置带动位于圆锥形体中心轴处的第二锥齿轮转动,因为第二锥齿轮与发电机连接,所以就会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3、两个第三锥齿轮分别与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所以第一锥齿轮转动就会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实现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简单容易实现,第二锥齿轮的直径较大,因此力臂就比较大,转动第二锥齿轮所用的力就比较小,所以第一锥齿轮用很小的力就可以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因此可以适应小水流发电的需求,均匀设置有多个条形凹槽,首先可以平衡各个方向的力,还可以多一些动力装置,从而可以容易产生更多的电能,在机器人向前运动时,因为条形凹槽的纵截面为弧形,所以越靠近其底部,所呈的水越少,流过相同量的水,底部的水流速度也就越大,可以更好的带动转轮转动,产生电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降阻增能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A-A1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B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本体,2-推进器,3-降阻增能装置,31-圆锥形体,32-条形凹槽,33-发电装置,331-第二凹槽,332-动力装置,333-第一转轴,334-转轮,335-第一锥齿轮,336-第二锥齿轮,4-传动装置,41-第二转轴,42-第三锥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降低阻力的新型水下机器人,包括:本体1,本体1上设置有推进器2,其特征在于,本体1为回转体形,且本体1的一端连接有降阻增能装置3,降阻增能装置3包括圆锥形体31,圆锥形体31的侧壁上设置有条形凹槽32,条形凹槽32沿圆锥形体31的母线方向设置,条形凹槽32内设置有发电装置33。本实施例中,本体1为回转体形,因为在四周方向上都为曲面,所以在动作时,无论向四周的哪个方向运动,都是一个曲面与水之间摩擦,一定程度上本体1的曲面在与水接触冲击时都会起到分流的作用,降低了摩擦阻力,另一方面降低了能耗,降阻增能装置3的设置,可以在该机器人向前运动时降低阻力,还可以靠着与水之间的摩擦力来产生供自身使用的能量,圆锥形体31用来降低前行时与水之间的摩擦,降低消耗,发电装置33就可以靠着水流流动的摩擦力产生电能,然后补充自己使用,或者在该机器人电能不允许继续作业的情况下,可以将机器人的前端,也就是有降阻增能装置3的一端调整到与水流流动相反的方向,然后固定住该机器人,仅仅靠着水流本身的流动使得发电装置33产生电能然后补充给机器人本体,经过一段时间的补充,从而可以继续作业,符合了长期使用和作业的需要。进一步,发电装置33包括第二凹槽331,第二凹槽331设置在条形凹槽32中,且沿条形凹槽32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凹槽331内设置有动力装置332,动力装置332与发电机连接。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33靠着与水流的摩擦产生动力,然后动力装置332产生的机械能经过与其相连的发电机转化为电能,然后补充到机器人的电池之中。进一步,动力装置332包括第一转轴333,第一转轴333转动设置在第二凹槽331中,第一转轴332上固定设置有转轮334,转轮334的一侧伸出第二凹槽331后位于条形凹槽32中,第一转轴33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335,圆锥形体31内设置有第二锥齿轮336,第二锥齿轮336的中心轴与圆锥形体31的中心轴一致,第二锥齿轮336与发电机的传动轴连接,第一锥齿轮335与第二锥齿轮336之间设置有传动装置4。...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阻力的新型水下机器人,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上设置有推进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为回转体形,且所述本体(1)的一端连接有降阻增能装置(3),/n所述降阻增能装置(3)包括圆锥形体(31),所述圆锥形体(31)的侧壁上设置有条形凹槽(32),所述条形凹槽(32)沿所述圆锥形体(31)的母线方向设置,所述条形凹槽(32)内设置有发电装置(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阻力的新型水下机器人,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上设置有推进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为回转体形,且所述本体(1)的一端连接有降阻增能装置(3),
所述降阻增能装置(3)包括圆锥形体(31),所述圆锥形体(31)的侧壁上设置有条形凹槽(32),所述条形凹槽(32)沿所述圆锥形体(31)的母线方向设置,所述条形凹槽(32)内设置有发电装置(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阻力的新型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装置(33)包括第二凹槽(331),所述第二凹槽(331)设置在所述条形凹槽(32)中,且沿所述条形凹槽(32)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凹槽(331)内设置有动力装置(332),所述动力装置(332)与发电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低阻力的新型水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332)包括第一转轴(333),所述第一转轴(333)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331)中,所述第一转轴(333)上固定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晗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多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