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装置及移动机器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9777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移动机器人领域,提供一种减震装置及移动机器人,其中,包括:固定座,设置有固定座内腔;支撑部,贯穿所述固定座,设置有第一端以及置于所述固定座内腔中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端通过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座的顶端外侧,所述第二端置于所述固定座内腔中且设置有止挡部;弹性件,套设在支撑部的所述止挡部与所述固定座内腔顶部之间的中间段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可在有凸起的地面上行进过程中保持平稳,避免对移动机器人内部的智能系统造成冲击和震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震装置及移动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移动机器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减震装置及移动机器人。
技术介绍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带动了机器人产业的高速发展,扩大了机器人的应用范围。机器人广泛的用于工业、农业、医疗、服务、国防和航空航天等行业中。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机器人的种类已经超出了人们普遍认为的人形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具体的如形象机器人、管家机器人、用于物流货物运输的移动机器人等。相关技术中,移动机器人的行动地面设置为平整地面,以保障移动机器人能够在地面上顺利移动,对有凸起的地面适应能力较差,产生较大幅度的上、下颠簸,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行驶速度。严重时会缩短系统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震装置及移动机器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座,设置有固定座内腔;支撑部,贯穿固定座,设置有第一端以及置于固定座内腔中的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一端通过限位件设置在固定座的顶端外侧,第二端置于固定座内腔中且设置有止挡部;弹性件,套设在支撑部的止挡部与固定座内腔顶部之间的中间段上。在一例中,弹性件包括弹簧,弹簧包括外圈弹簧与内圈弹簧。在一例中,在固定座与弹簧接触处设置有弹簧限位槽。<br>在一例中,第一端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与螺母配合将第一端设置在固定座顶部外侧。在一例中,在螺母与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减震垫圈,减震垫圈套设在第一端。在一例中,止挡部的截面尺寸大于第一端的截面尺寸,止挡部的截面尺寸与固定座内腔的截面尺寸相匹配。在一例中,在固定座上贯穿固定座设置有固定座限位孔,在止挡部沿弹性件伸缩方向设置有沟槽,销轴穿过固定座限位孔并抵靠在沟槽内。在一例中,在固定座内腔安装有衬套,衬套的外径尺寸与固定座内腔的内径尺寸匹配,衬套的内径尺寸与止挡部的外径尺寸匹配。在一例中,在衬套上设置有衬套限位孔,在固定座上贯穿固定座设置有固定座限位孔,在止挡部沿弹性件伸缩方向设置有沟槽,销轴穿过衬套限位孔和固定座限位孔并抵靠在沟槽内。在一例中,衬套为无油衬套。在一例中,在止挡部上可拆卸安装有脚轮。在一例中,脚轮通过脚轮安装架与止挡部连接,止挡部设置有螺纹孔,脚轮安装架设置有螺纹杆,螺纹孔与螺纹杆配合连接脚轮安装架与止挡部。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机器人,包括底盘以及设置于底盘上的移动机器人本,在底盘上安装有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减震装置。本技术实施例有效解决在行进过程中地面不平整造成的颠簸问题,提高行进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了由于颠簸对移动机器人内部智能系统造成的冲击和震动,可延长移动机器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减震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减震装置的图1所示实施例与移动机器人底盘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减震装置的图2所示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图1示出了本技术减震装置的一些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座1、支撑部2以及弹性件3。以下结合图1对本实施例的减震装置进行说明。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座1设置有固定座内腔11;支撑部2贯穿固定座1,设置有第一端21以及置于固定座内腔11中的第二端22,第一端21与第二端22固定连接,第一端21通过限位件23设置在固定座1的顶端外侧,第二端22置于固定座内腔11中且设置有止挡部221;弹性件3套设在支撑部2的止挡部221与固定座内腔11顶部之间的中间段上。支撑部2可相对于固定座1上下移动。支撑部2受到向上的外力时可相对于固定座1向上移动,弹性件3受压变形产生反作用力,这样能够减小固定座1在外力作用下向上移动的幅度。固定座1受到向下的外力时,弹性件3受压变形产生反作用力,这样能够减小固定座1在外力作用下向下移动的幅度。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减震装置可以用于移动机器人在行进过程中进行减震,也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装置结构进行减震,本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列举。本实施例的固定座1的顶部设置有通孔,支撑部2可以穿过该通孔使第一端21置于固定座1的顶端外侧,并通过限位件23防止第一端21深入固定座内腔11中。避免了将支撑部2全部设置于固定座内腔11中对支撑部2活动范围的限制,增大了支撑部2上、下活动的范围,并且可减小固定座1所占用的空间。本实施例将支撑部2设置在固定座内腔11中,一方面可以对支撑部2的运动方向进行限定,确保移动机器人或者其他装置结构的减震准确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对支撑部2的结构进行保护,防止外界碰撞或者其他伤害对支撑部2的结构完整性造成损伤。通过在第二端22上设置止挡部221,可以避免支撑部2整体从上述通孔中穿出固定座1。将弹性件3套设在支撑部2的止挡部221与固定座内腔11顶部之间的中间段上。以移动机器人为例,在移动机器人本体与本实施例的减震装置组装完成后,弹性件3储蓄有预设值的弹力,该弹力的大小根据移动机器人本体的自身重量而确定。不同重量的移动机器人对弹性件3造成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装置,其中,包括:/n固定座,设置有固定座内腔;/n支撑部,贯穿所述固定座,设置有第一端以及置于所述固定座内腔中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端通过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座的顶端外侧,所述第二端置于所述固定座内腔中且设置有止挡部;/n弹性件,套设在支撑部的所述止挡部与所述固定座内腔顶部之间的中间段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装置,其中,包括:
固定座,设置有固定座内腔;
支撑部,贯穿所述固定座,设置有第一端以及置于所述固定座内腔中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端通过限位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座的顶端外侧,所述第二端置于所述固定座内腔中且设置有止挡部;
弹性件,套设在支撑部的所述止挡部与所述固定座内腔顶部之间的中间段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中,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包括外圈弹簧与内圈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装置,其中,在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弹簧接触处设置有弹簧限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螺母配合将所述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固定座顶部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装置,其中,在所述螺母与所述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减震垫圈,所述减震垫圈套设在所述第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装置,其中,所述止挡部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端的截面尺寸,所述止挡部的截面尺寸与所述固定座内腔的截面尺寸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装置,其中,在所述固定座上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卫波廖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旷视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