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底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与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相配合,所述上模上设置有模芯,所述下模上设置有模腔,所述模芯与模腔相配合并形成容料腔,所述上模及下模上对称设置有四组固定通孔,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设置有用于定位和固定上模与下模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定位上模与下模的定位组件、用于固定定位组件的限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及限位组件与固定通孔相配合,所述定位组件贯穿设置于所述下模的固定通孔内并与所述上模的固定通孔配合连接,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上模后底面的固定通孔处并与定位组件配合连接。固定装置的设置,使得模具的上模与下模合模时定位更加精准、合模更加紧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鞋底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鞋底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批量生产鞋底时一般采用模具注塑成型的方法,上模与下模上分别开设有模芯与模腔,模芯与模腔相配合形成容料腔,在往容料腔内注入材料后冷却成型,开模后取出成型的鞋底。传统的鞋底注塑模具在上模与下模上分别设置有圆柱形导柱、导柱槽,通过圆柱形导柱与导柱槽插接实现上模与下模在合模时进行定位,但圆柱形导柱及导柱槽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定位精度不高,使得合模时合模精度低;同时模具在合模时会由于机体整体的震动使得上模与下模之间合模不完全,产生间隙,使得注塑成型的鞋底易产生溢边,增加鞋底修边的工具,影响产品质量,增加工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鞋底注塑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鞋底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与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相配合,所述上模上设置有模芯,所述下模上设置有模腔,所述模芯与模腔相配合并形成容料腔,所述上模及下模上对称设置有四组固定通孔,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设置有用于定位和固定上模与下模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定位上模与下模的定位组件、用于固定定位组件的限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及限位组件与固定通孔相配合,所述定位组件贯穿设置于所述下模的固定通孔内并与所述上模的固定通孔配合连接,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上模后底面的固定通孔处并与定位组件配合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模时,上模与下模相配合,上模的模芯与下模的模腔相互配合形成容料腔,熔融好的橡胶材料注入容料腔内,再经过冷却,开模形成鞋底。上模与下模之间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的定位组件及限位组件与上模及下模上的固定通孔相配合,合模时,上模与下模上的固定通孔相抵接,设置于下模固定通孔内的定位组件贯穿上模的固定通孔并与上模固定通孔处的限位组件配合连接,使得合模时固定装置的定位组件对上模及下模进行固定,再通过限位组件对定位组件进行限位固定,实现固定装置对上模及下模的定位及固定,使得上模与下模合模完全,避免上模与下模之间的空隙导致鞋底注塑形成溢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撑开件、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所述撑开件的两侧设置为斜面,所述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对称设置于撑开件两侧并通过滑动单元与撑开件联动配合,所述滑动单元包括设置于撑开件两斜面上的滑动槽、设置于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对应撑开件一侧上的滑动块,所述滑动槽与滑动块相匹配,所述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自顶端至尾端呈逐渐缩小的倒梯形台设置,所述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的顶端设置有凸缘卡部,所述凸缘卡部与限位组件相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组件包括呈三棱柱状设置的撑开件、通过滑动单元与撑开件联动配合的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第一斜压块和第二斜压块分别设置于撑开件的两侧斜面上,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对应撑开件的一侧设置有滑动块,撑开件对应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的两侧斜面上设置有滑动槽,滑动块与滑动槽配合,合模时,撑开件受力沿固定通孔的长度方向运动,带动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运动,使得撑开件带动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贯穿设置于上模及下模固定通孔内,并使得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上的凸缘卡部与限位组件配合,限位组件对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起限位作用,通过撑开件与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之间的滑动单元,撑开件受力仍做相对运动,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通过滑动块在撑开件两侧滑动道上滑动,往两侧扩张开,直至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的外侧壁与固定通孔的内侧壁相抵接,同时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上的凸缘卡部的内底面通过限位组件与上模后底面相抵接,实现定位组件将上模与下模进行定位固定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滚轮、限位挡件、滚轮槽,所述滚轮设置于凸缘卡部对应所述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的尾端一侧,所述滚轮槽设置于所述下模的后底面对应的固定通孔的两侧,所述滚轮与滚轮槽相匹配并沿滚轮槽的长度方向做相对运动,所述限位挡件设置于所述下模的后底面对应的固定通孔处,所述限位挡件分别与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相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凸缘卡部上的滚轮、设置于下模后底面固定通孔两侧的滚轮槽,以及设置于固定通孔处于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上凸缘卡部配合的限位挡件,限位挡件通过卡住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上的凸缘卡部对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进行限位,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通过滑动单元在撑开件的两侧滑动并往两侧扩张,滚轮卡进滚轮槽内并沿滚轮槽滑动,减小了凸缘卡部对应上模的一侧与上模的后底面直接抵接滑动造成的摩擦,减小模具与凸缘卡部之间的磨损,延长模具的实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模的后底面一侧的定位推动板,所述撑开件对应所述下模的后底面一侧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贯穿所述下模上固定通孔并与定位推动板配合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装置的定位推动板与撑开件上的连接柱配合连接,定位推动板对应连接柱的另一侧与外置动力驱动装置配合连接,动力驱动装置驱动定位推动板带动与连接柱连接的撑开件做沿固定通孔长度方向的相对运动,使得四组固定通孔内的定位组件同步运动。动力驱动装置可以为气缸。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下模内设置有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包括冷却管道和管道接口,所述冷却管道设置于下模板内并沿模腔设置,所述管道结构与冷却管道连接并设置于下模的外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模与下模合模,模芯与模腔相匹配,材料注射进容料腔内,下模内设置有冷却管道、管道接口,冷却管道通过管道接口连接外置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将冷风或冷却水与下模经过热量交换,可对下模进行降温冷却,且冷却管道沿模腔设置,冷风或冷却水从冷却管道内经过时可对模腔进行冷却,从而对容料腔内的材料进行降温冷却,可缩短材料的成型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冷却管道至少设置为两条,所述冷却管道分别设置于模腔两侧,所述管道接口包括进口与出口,所述进口与出口分别设置于冷却管道两端,所述进口设置于下模相邻两侧面上,所述出口设置于下模相邻两侧面上,所述进口与出口呈对角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管道设置为两条,沿模腔设置于两侧,两冷却管道分别连接有进口与管道接口,进口连接外置冷却装置,出口排出进行热量交换后的冷风或冷却水;设置两条冷却管道,缩短环绕模腔的管道长度,使得冷风或冷却水在冷却管道内可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缩短冷却时间,缩短生产成型周期,提高冷却效率。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爆炸图一;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爆炸图二;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爆炸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中标号含义:上模-1,模芯-12,下模-2,模腔-21,容料腔-3,固定通孔-4,固定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鞋底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与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相配合,所述上模上设置有模芯,所述下模上设置有模腔,所述模芯与模腔相配合并形成容料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及下模上对称设置有四组固定通孔,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设置有用于定位和固定上模与下模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定位上模与下模的定位组件、用于固定定位组件的限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及限位组件与固定通孔相配合,所述定位组件贯穿设置于所述下模的固定通孔内并与所述上模的固定通孔配合连接,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上模后底面的固定通孔处并与定位组件配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底注塑模具,包括上模与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相配合,所述上模上设置有模芯,所述下模上设置有模腔,所述模芯与模腔相配合并形成容料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及下模上对称设置有四组固定通孔,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设置有用于定位和固定上模与下模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定位上模与下模的定位组件、用于固定定位组件的限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及限位组件与固定通孔相配合,所述定位组件贯穿设置于所述下模的固定通孔内并与所述上模的固定通孔配合连接,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上模后底面的固定通孔处并与定位组件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撑开件、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所述撑开件的两侧设置为斜面,所述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对称设置于撑开件两侧并通过滑动单元与撑开件联动配合,所述滑动单元包括设置于撑开件两斜面上的滑动槽、设置于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对应撑开件一侧上的滑动块,所述滑动槽与滑动块相匹配,所述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自顶端至尾端呈逐渐缩小的倒梯形台设置,所述第一斜压块及第二斜压块的顶端设置有凸缘卡部,所述凸缘卡部与限位组件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鞋底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定宪,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德豪鞋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