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跆拳道训练用拳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9310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体育用品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跆拳道训练用拳套,包括拳套本体和护腕,拳套本体内设置有空腔,拳套本体底端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空腔相通,护腕安装在拳套本体底端;还包括挡垫、第一拉链齿、第二拉链齿、第三拉链齿、第四拉链齿、上拉链扣、下拉链扣、上固定环、下固定环、上拉杆、下拉杆和多组纽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跆拳道训练用拳套,可方便对拳套本体内侧壁进行干燥,提高使用舒适度。

A new type of boxing set for Taekwondo trai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跆拳道训练用拳套
本技术涉及体育用品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跆拳道训练用拳套。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新型跆拳道训练用拳套是一种用于跆拳道训练过程中佩戴,对训练员手部进行保护的器材,其在体育用品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新型跆拳道训练用拳套包括拳套本体和护腕,拳套本体内设置有空腔,拳套本体底端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空腔相通,护腕安装在拳套本体底端;现有的新型跆拳道训练用拳套使用时,直接将拳套本体套在手上使用即可;现有的新型跆拳道训练用拳套使用中发现,在拳套本体使用过程中,训练员由于较大的运动量手部会出汗,尤其是手心部位,出含量较大,导致浸湿拳套本体内部,不方便对拳套本体内部进行干燥,导致使用舒适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方便对拳套本体内侧壁进行干燥,提高使用舒适度的新型跆拳道训练用拳套。本技术的一种新型跆拳道训练用拳套,包括拳套本体和护腕,拳套本体内设置有空腔,拳套本体底端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空腔相通,护腕安装在拳套本体底端;还包括挡垫、第一拉链齿、第二拉链齿、第三拉链齿、第四拉链齿、上拉链扣、下拉链扣、上固定环、下固定环、上拉杆、下拉杆和多组纽扣,所述拳套本体前面中央区域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空腔相通,所述第一拉链齿安装在第二开口内顶壁,第二拉链齿安装在挡垫顶面,第一拉链齿与第二拉链齿完全啮合,第三拉链齿安装在第二开口内底壁,第四拉链齿安装在挡垫底面,挡垫左端与第二开口内右侧壁连接,上拉链扣和下拉链扣分别安装在挡垫顶面左半区域和底面左半区域,第一拉链齿右端和第二拉链齿右端啮合并固定在上拉链扣内部,第三拉链齿右端和第四拉链齿右端啮合并固定在下拉链扣内部,所述上固定环后端和下固定环后端分别与上拉链扣前面和下拉链扣前面连接,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横向分别设置有第一矩形孔和第二矩形孔,所述上拉杆右半区域和下拉杆右半区域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第一矩形孔和第二矩形孔分别套在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上,所述多组纽扣后端与拳套本体前面左半区域连接,挡垫右半区域前后方向设置有与多组纽扣对应的多组第三矩形孔。本技术的一种新型跆拳道训练用拳套,所述挡垫上设置有多组透气孔。本技术的一种新型跆拳道训练用拳套,所述上拉杆左半区域和下拉杆左半区域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三圆孔和第四圆孔。本技术的一种新型跆拳道训练用拳套,还包括抽拉绳,所述护腕前面中央区域设置有豁口,护腕前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多组第五圆孔和多组第六圆孔,所述抽拉绳交叉穿过多组第五圆孔和多组第六圆孔。本技术的一种新型跆拳道训练用拳套,还包括左刺毛贴、右刺毛贴、左纤维贴和右纤维贴,所述左刺毛贴后面下半区域和右刺毛贴后面下半区域分别与护腕前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所述左纤维贴后面和右纤维贴后面分别与护腕前面左下侧和右下侧连接。本技术的一种新型跆拳道训练用拳套,还包括四组指套,所述四组指套前端均与拳套本体内前壁上半区域连接。本技术的一种新型跆拳道训练用拳套,还包括橡胶垫,所述橡胶垫顶面与拳套本体内顶壁连接。本技术的一种新型跆拳道训练用拳套,还包括吸汗布层,所述吸汗布层安装在拳套本体内侧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第二开口位于拳套本体的掌心位置,在拳套本体使用后,会有大量汗液浸湿拳套本体内侧壁,此时,将多组纽扣分别在多组第三矩形孔上解开,向右拉动上拉链扣和下拉链扣,使得第一拉链齿与第二拉链齿分离,第三拉链齿与第四拉链齿分离,掀开挡垫,使得拳套本体内部与外界环境接触,使得拳套本体内部的汗液蒸发掉即可,或利用吹风机等工具加速拳套本体内部汗液的蒸发速度,当拳套本体内部干燥后,训练员直接将拳套本体套在手上,向左拉动上拉链扣和下拉链扣,使得第一拉链齿和第二拉链齿完全啮合,第三拉链齿和第四拉链齿完全啮合,然后将多组纽扣分别扣在多组第三矩形孔上,从而使得挡垫将第二开口完全挡住,直接再次使用即可,方便对拳套本体内侧壁进行干燥,提高使用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挡垫关闭时的拳套本体、挡垫、纽扣和透气孔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附图中标记:1、拳套本体;2、护腕;3、挡垫;4、第一拉链齿;5、第二拉链齿;6、第三拉链齿;7、第四拉链齿;8、上拉链扣;9、下拉链扣;10、上固定环;11、下固定环;12、上拉杆;13、下拉杆;14、纽扣;15、抽拉绳;16、左刺毛贴;17、右刺毛贴;18、左纤维贴;19、右纤维贴;20、指套;21、橡胶垫;22、吸汗布层;23、第一圆孔;24、第二圆孔;25、透气孔;26、第三矩形孔;27、第三圆孔;28、第四圆孔;29、第五圆孔;30、第六圆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跆拳道训练用拳套,包括拳套本体1和护腕2,拳套本体1内设置有空腔,拳套本体1底端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空腔相通,护腕2安装在拳套本体1底端;还包括挡垫3、第一拉链齿4、第二拉链齿5、第三拉链齿6、第四拉链齿7、上拉链扣8、下拉链扣9、上固定环10、下固定环11、上拉杆12、下拉杆13和多组纽扣14,拳套本体1前面中央区域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空腔相通,第一拉链齿4安装在第二开口内顶壁,第二拉链齿5安装在挡垫3顶面,第一拉链齿4与第二拉链齿5完全啮合,第三拉链齿6安装在第二开口内底壁,第四拉链齿7安装在挡垫3底面,挡垫3左端与第二开口内右侧壁连接,上拉链扣8和下拉链扣9分别安装在挡垫3顶面左半区域和底面左半区域,第一拉链齿4右端和第二拉链齿5右端啮合并固定在上拉链扣8内部,第三拉链齿6右端和第四拉链齿7右端啮合并固定在下拉链扣9内部,上固定环10后端和下固定环11后端分别与上拉链扣8前面和下拉链扣9前面连接,上固定环10和下固定环11横向分别设置有第一矩形孔和第二矩形孔,上拉杆12右半区域和下拉杆13右半区域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孔23和第二圆孔24,第一矩形孔和第二矩形孔分别套在第一圆孔23和第二圆孔24上,多组纽扣14后端与拳套本体1前面左半区域连接,挡垫3右半区域前后方向设置有与多组纽扣14对应的多组第三矩形孔26;第二开口位于拳套本体的掌心位置,在拳套本体使用后,会有大量汗液浸湿拳套本体内侧壁,此时,将多组纽扣分别在多组第三矩形孔上解开,向右拉动上拉链扣和下拉链扣,使得第一拉链齿与第二拉链齿分离,第三拉链齿与第四拉链齿分离,掀开挡垫,使得拳套本体内部与外界环境接触,使得拳套本体内部的汗液蒸发掉即可,或利用吹风机等工具加速拳套本体内部汗液的蒸发速度,当拳套本体内部干燥后,训练员直接将拳套本体套在手上,向左拉动上拉链扣和下拉链扣,使得第一拉链齿和第二拉链齿完全啮合,第三拉链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跆拳道训练用拳套,包括拳套本体(1)和护腕(2),拳套本体(1)内设置有空腔,拳套本体(1)底端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空腔相通,护腕(2)安装在拳套本体(1)底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垫(3)、第一拉链齿(4)、第二拉链齿(5)、第三拉链齿(6)、第四拉链齿(7)、上拉链扣(8)、下拉链扣(9)、上固定环(10)、下固定环(11)、上拉杆(12)、下拉杆(13)和多组纽扣(14),所述拳套本体(1)前面中央区域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空腔相通,所述第一拉链齿(4)安装在第二开口内顶壁,第二拉链齿(5)安装在挡垫(3)顶面,第一拉链齿(4)与第二拉链齿(5)完全啮合,第三拉链齿(6)安装在第二开口内底壁,第四拉链齿(7)安装在挡垫(3)底面,挡垫(3)左端与第二开口内右侧壁连接,上拉链扣(8)和下拉链扣(9)分别安装在挡垫(3)顶面左半区域和底面左半区域,第一拉链齿(4)右端和第二拉链齿(5)右端啮合并固定在上拉链扣(8)内部,第三拉链齿(6)右端和第四拉链齿(7)右端啮合并固定在下拉链扣(9)内部,所述上固定环(10)后端和下固定环(11)后端分别与上拉链扣(8)前面和下拉链扣(9)前面连接,上固定环(10)和下固定环(11)横向分别设置有第一矩形孔和第二矩形孔,所述上拉杆(12)右半区域和下拉杆(13)右半区域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孔(23)和第二圆孔(24),所述第一矩形孔和第二矩形孔分别套在第一圆孔(23)和第二圆孔(24)上,所述多组纽扣(14)后端与拳套本体(1)前面左半区域连接,挡垫(3)右半区域前后方向设置有与多组纽扣(14)对应的多组第三矩形孔(2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跆拳道训练用拳套,包括拳套本体(1)和护腕(2),拳套本体(1)内设置有空腔,拳套本体(1)底端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空腔相通,护腕(2)安装在拳套本体(1)底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垫(3)、第一拉链齿(4)、第二拉链齿(5)、第三拉链齿(6)、第四拉链齿(7)、上拉链扣(8)、下拉链扣(9)、上固定环(10)、下固定环(11)、上拉杆(12)、下拉杆(13)和多组纽扣(14),所述拳套本体(1)前面中央区域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空腔相通,所述第一拉链齿(4)安装在第二开口内顶壁,第二拉链齿(5)安装在挡垫(3)顶面,第一拉链齿(4)与第二拉链齿(5)完全啮合,第三拉链齿(6)安装在第二开口内底壁,第四拉链齿(7)安装在挡垫(3)底面,挡垫(3)左端与第二开口内右侧壁连接,上拉链扣(8)和下拉链扣(9)分别安装在挡垫(3)顶面左半区域和底面左半区域,第一拉链齿(4)右端和第二拉链齿(5)右端啮合并固定在上拉链扣(8)内部,第三拉链齿(6)右端和第四拉链齿(7)右端啮合并固定在下拉链扣(9)内部,所述上固定环(10)后端和下固定环(11)后端分别与上拉链扣(8)前面和下拉链扣(9)前面连接,上固定环(10)和下固定环(11)横向分别设置有第一矩形孔和第二矩形孔,所述上拉杆(12)右半区域和下拉杆(13)右半区域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孔(23)和第二圆孔(24),所述第一矩形孔和第二矩形孔分别套在第一圆孔(23)和第二圆孔(24)上,所述多组纽扣(14)后端与拳套本体(1)前面左半区域连接,挡垫(3)右半区域前后方向设置有与多组纽扣(14)对应的多组第三矩形孔(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强冯巨涛白斌飞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