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廷源专利>正文

运动器具用多手柄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9302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手柄组件,包括:支撑杆,形成为具有规定长度的条状,在上部具有可拆装地结合于所述运动器具的结合环,以中央为中心而在内部沿着长度方向左右贯通形成一对位置移动导轨;一对手柄,以可移动的方式与所述一对位置移动导轨结合,供用户的双手持握,所述一对手柄分别包括:封闭形状的手柄主体,供用户的手持握;支撑杆结合环,结合于手柄主体的上部,插入位置移动导轨,通过外力而沿着所述位置移动导轨移动,并且,在一对位置移动导轨设置有多个手柄固定凹槽,所述多个手柄固定凹槽沿着长度方向以规定间距向下部内侧方向凹陷形成,用于固定支撑杆结合环的位置。

Multi handle assembly for sports appli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动器具用多手柄组件
本技术涉及运动器具用多手柄组件,具体涉及一种运动器具用多手柄组件,以可拆装的方式结合于供用户利用手的各种种类的运动器具,而方便调节双手之间的间距并进行运动。
技术介绍
随着近来对健康的关注增加,在健身房等为了本人的健康或为了完美的身材而进行运动的人数逐年增加。在健身房使用各种种类的运动器具,以用于进行用户所希望的身体部位的肌肉运动。图1为显示高拉滑轮机(latpulldown)的运动器具A的附图。如图1所示,用户P用双手抓住下拉手柄10(pulldowngrip),并向下拉拽而反复举起拉下配重(weight),以用进行手臂和背部等肌肉运动。在此,对于下拉手柄10,在以缩小双手之间的间距的方式而抓住时,更刺激背部的里侧部分,在加宽双手之间的间距的情况下,更刺激如背阔肌等外侧的背部肌肉。即,根据抓住下拉手柄10的双手之间的间距W,集中运动效果的身体影响不同。并且,根据用手抓下拉手柄10的方向,即以手背朝向用户的脸抓住或手掌朝向用户的脸抓住的手腕的角度,集中运动效果的背部的刺激部位不同。但,以使手掌朝向用户的脸,而以相反方向抓住手的反向交叉手柄对于手腕不好的人反而会带来弊端等问题。考虑该手腕的不便,研发了各种形式的手柄,以用于提高背部的里侧部分的运动效果。例如,图2a所示,平行手柄20(parallelgrip)为手掌相对并平行而进行运动动作。平行手柄20如下拉手柄10一样,以加宽的方式抓住并进行动作时,将肩胛骨(蝴蝶骨)稍微向里侧孤立,而有效刺激背部的深处。<br>该平行手柄20具有对手腕不好的用户也不存在负担,而执行动作的优点。另外,图2b为显示并臂手柄30(closegrip)的示例图。并臂手柄30为去除手腕的不便,且用于刺激背部的里侧部分而制造。并臂手柄30在不发生手腕的大的旋转的情况下,保持舒服的手腕的角度,而有效刺激背部的里侧与下部。当前,在健身房中,即使相同的运动器具,用户根据希望要集中运动效果的身体部位、用户的手腕状态而有选择地使用如上说明的各种种类的手柄10、20、30。由此,健身房运营者必须全部保留各种种类的手柄,并存在要拆装与用户各个运动器具对应的手柄的繁琐与管理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公开专利第2010-0100758号“运动器具用组合手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问题而研发,提供一种简便地调节右手与左手之间的持握间距的运动器具用手柄组件。本技术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运动器具用手柄组件,能够旋转手柄而用户根据要给予刺激的身体部位而调节手柄方向。本技术的又一目的为提供一种运动器具用手柄组件,能够在如高拉滑轮机所示,由上向下拉拽的运动器具,及如T杠划船所示,由下向上提起的动器具进行兼容使用。本技术的所述目的与各种优点对于该
所属人员能够从本技术的优选的实施例而更明确。本技术的运动器具用多手柄组件,其结合于运动器具而供用户用双手抓住,并对所述运动器具施加力,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形成为具有规定长度的条状,并在上部具有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所述运动器具结合的结合环,以中央为中心而在内部沿着长度方向左右贯通形成一对位置移动导轨;一对手柄,以可移动的方式与所述一对位置移动导轨结合,供用户的双手持握,所述一对手柄分别包括:封闭形状的手柄主体,供用户的手持握;支撑杆结合环,结合于所述手柄主体的上部,插入所述位置移动导轨,通过外力而沿着所述位置移动导轨移动,并且,在所述一对位置移动导轨设置有多个手柄固定凹槽,所述多个手柄固定凹槽沿着长度方向以规定间距向下部内侧方向凹陷形成,用于固定所述支撑杆结合环的位置,在所述支撑杆的中央区域下部设置有轴插入凹槽,所述轴插入凹槽向内侧方向凹陷规定长度,供运动器具的轴插入。根据一实施例,在所述支撑杆结合环上与所述位置移动导轨接触的区域结合有衬套,在所述支撑杆结合环的下部,手柄主体结合轴突出形成规定长度,所述手柄主体结合轴被插入至所述手柄主体,在所述手柄主体的上部贯通形成有供插入所述手柄主体结合轴的轴插入孔,在所述轴插入孔与所述手柄主体结合轴之间设置有轴承,以支撑所述手柄主体相对于所述手柄主体结合轴旋转。根据一实施例,在所述支撑杆的中央区域下部具有向内侧方向凹陷规定长度而供插入运动器具的轴的轴插入凹槽。本技术的多手柄组件具有如下效果,能够自由调节用户抓手柄的位置,即一对手柄之间的间距,从而,利用一个多手柄组件而刺激不同的身体肌肉。并且,本技术的多手柄组件具有如下效果,未改变用户抓手柄的方向,并以抓手柄的状态旋转手柄。而且,本技术的多手柄组件具有如下效果,能够结合于由上向下拉拽的运动器具,也能够结合于由下向上提起的运动器具,因而,能够在各种种类的运动器具兼容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显示与现有运动器具结合而使用的下拉手柄的一例的示例图;图2a、图2b为显示与现有运动器具结合而使用的平行手柄与并臂手柄的例子的示例图;图3为显示本技术的手柄组件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为分解显示本技术的手柄组件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5a、图5b为显示利用本技术的手柄组件而调节手柄之间间距的过程的示例图;图6为显示将本技术的手柄组件与T杠划船结合而进行运动的过程的示例图。附图标记:100:多手柄组件110:支撑杆111:支撑杆主体111a:结合环112:结合环113:左侧位置移动导轨113a:第一手柄固定凹槽113b:第二手柄固定凹槽113c:第三手柄固定凹槽113d:第四手柄固定凹槽113e:第五手柄固定凹槽115:右侧位置移动导轨117:轴插入凹槽120、120a:手柄121:手柄主体121a:轴插入孔121b:缓冲部件123:支撑杆结合环123a:衬套123b:手柄主体结合轴123c:环结合轴125:轴承A:运动器具B:结合线C:连接装置D:轴P:用户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以用于充分理解本技术。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变形为各种形式,本技术的范围并非通过下面具体说明的实施例限定而进行解释。本实施例用于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完全说明本技术而提供。因此,附图中的要素的形状等被夸张表现,以用于强调更明确的说明。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部件应注意存在以相同的参照符号显示的情况。判断为不必要且混淆本技术的要旨的公知的功能及结构的具体技术予以省略。图3为显示本技术的多手柄组件10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为分解显示多手柄组件100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如所示多手柄组件100包括:条状的支撑杆110,具有规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动器具用多手柄组件,其结合于运动器具而供用户用双手抓住,并对所述运动器具施加力,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杆(110),形成为具有规定长度的条状,并在上部具有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所述运动器具结合的结合环(112),以中央为中心而在内部沿着长度方向左右贯通形成一对位置移动导轨(113、115);/n一对手柄(120、120a),以可移动的方式与所述一对位置移动导轨(113、115)结合,供用户的双手持握,/n所述一对手柄(120、120a)分别包括:/n封闭形状的手柄主体(121),供用户的手持握;/n支撑杆结合环(123),结合于所述手柄主体(121)的上部,插入所述位置移动导轨(113、115),通过外力而沿着所述位置移动导轨(113、115)移动,/n并且,在所述一对位置移动导轨(113、115)设置有多个手柄固定凹槽(113a、113b、113c、113d、113e),所述多个手柄固定凹槽(113a、113b、113c、113d、113e)沿着长度方向以规定间距向下部内侧方向凹陷形成,用于固定所述支撑杆结合环(123)的位置,/n在所述支撑杆(110)的中央区域下部设置有轴插入凹槽(117),所述轴插入凹槽(117)向内侧方向凹陷规定长度,供运动器具的轴插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22 KR 10-2018-00329951.一种运动器具用多手柄组件,其结合于运动器具而供用户用双手抓住,并对所述运动器具施加力,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杆(110),形成为具有规定长度的条状,并在上部具有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所述运动器具结合的结合环(112),以中央为中心而在内部沿着长度方向左右贯通形成一对位置移动导轨(113、115);
一对手柄(120、120a),以可移动的方式与所述一对位置移动导轨(113、115)结合,供用户的双手持握,
所述一对手柄(120、120a)分别包括:
封闭形状的手柄主体(121),供用户的手持握;
支撑杆结合环(123),结合于所述手柄主体(121)的上部,插入所述位置移动导轨(113、115),通过外力而沿着所述位置移动导轨(113、115)移动,
并且,在所述一对位置移动导轨(113、115)设置有多个手柄固定凹槽(113a、113b、113c、113d、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廷源
申请(专利权)人:金廷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韩国;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