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表扣及手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9092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蝴蝶表扣,在现有蝴蝶表扣的基础上,在蝴蝶表扣扣合底板上靠近凸出部位置处设有空槽,所述空槽能够提高扣合部的扣合力和耐久性,延长了扣合部和扣合底板上凸出部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皮带手表,该皮带手表通过设有凹陷部的蝴蝶表扣连接表带的两端,穿戴方便、扣合可靠,降低了因意外导致蝴蝶表扣打开甚至手表丢失的风险。

Butterfly watch buckle and wa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蝴蝶表扣及手表
本技术涉及手表
,特别是涉及一种蝴蝶表扣及手表。
技术介绍
手表一般包括表带和表盘,佩戴时可以通过表带将表盘束在手腕上。其中表带上一般是设有表扣,现有的表扣例如有蝴蝶扣、双按弹簧扣、龟壳扣、潜水扣、二折扣等等,种类繁多。其中蝴蝶扣由于其佩戴舒适、适用于较粗的手腕、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表带在穿戴时的弯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手表当中。但是,现有的蝴蝶表扣,由于其扣合性能不佳,在佩戴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脱扣现象,致使手表从手腕掉落,甚至丢失,造成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表扣所存在的容易脱落、扣合性能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蝴蝶表扣。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蝴蝶表扣,包括尾板、扣身、扣合部和连接片,所述连接片数量为两个,所述尾板和扣合部均通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扣身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扣合部包括扣合顶板和扣合底板,所述扣合顶板和扣合底板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扣合底板两侧设有凸出部,所述扣合顶板上与所述凸出部相应位置设有凹陷部;所述扣合底板上靠近所述凸出部位置处设置有空槽,所述空槽能够被位于所属空槽两侧的所述扣合底板压缩,使得所述凸出部向所述空槽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槽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凸出部所在的侧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槽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靠近两个所述凸出部的位置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槽截面形状为矩形、圆弧形或以上两种形状的组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槽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空槽长度为5mm,宽度为1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出部为凸台结构,其横截面形状为梯形;所述凹陷部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扣合部上设有扣合柱,所述扣合柱能够连接表带上的扣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扣合柱通过焊接方式设置于所述扣合底板内侧中央位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尾板、扣身、扣合部和连接片的材质均为不锈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蝴蝶表扣,所述蝴蝶表扣用以连接所述皮带手表的表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蝴蝶表扣,在现有蝴蝶表扣的基础上,在蝴蝶表扣扣合底板上靠近凸出部位置处设有空槽,所述空槽能够提高扣合部的扣合力和耐久性,延长了扣合部和扣合底板上凸出部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皮带手表,该皮带手表通过设有凹陷部的蝴蝶表扣连接表带的两端,穿戴方便、扣合可靠,降低了因意外导致蝴蝶表扣打开甚至手表丢失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蝴蝶表扣扣合时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蝴蝶表扣扣合时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蝴蝶表扣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蝴蝶表扣的扣合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蝴蝶表扣的扣合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扣合底板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蝴蝶表扣另一种扣合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蝴蝶表扣扣合时的主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蝴蝶表扣的扣合顶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蝴蝶表扣;100-扣合部;110-扣合顶板;111-凹陷部;120-扣合底板;121-凸出部;122-空槽;130-扣合柱;200-尾板;300-扣身;400-连接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文中为组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9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蝴蝶表扣10,包括位板、扣身300、扣合部100和连接片400,连接片400的数量为两个,尾板200与连接片40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连接片400的另一端与扣身300可转动地连接;扣合部100的一端与另一个连接片40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该连接片400的另一端与扣身300远离尾板20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蝴蝶表扣10由图3的打开状态扣合至图1的扣合状态过程中,尾板200与连接片400发生转动,连接片400与扣身300发生转动,但尾板200与扣身300之间相对转动较小;同样的,扣合部100与连接片400发生转动,连接片400与扣身300发生转动,但扣合部100与扣身300之间相对转动较小。扣合部100包括扣合顶板110和扣合底板120,扣合顶板110和扣合底板12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扣合底板120的两侧设有凸出部121,扣合顶板110上与扣合底板120的凸出部121相对应位置设置有凹陷部111。扣合底板120和扣合顶板110形成一个表带通道,扣合部100打开时可将表带穿过表带通道,扣合部100扣合完成后,依靠扣合顶板110和扣合底板120压紧表带,可使扣合部100与表带固定连接,扣合顶板110和扣合底板120依靠其二者上的凹陷部111和凸出部121之间的配合关系保持扣合状态。尾板200通过销钉、子母通等常见的转动连接方式与手表表带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蝴蝶表扣10与手表表带安装完成后,整个手表连接为环状。穿戴手表时,首先将蝴蝶表扣10打开,此时蝴蝶表扣10与手表表带连接的尾板200和扣合部100之间的距离较长,手表能够容纳尺寸较大的手或手腕穿过,之后将蝴蝶表扣10扣合,手表的尺寸变小,能够防止手表从手腕脱出。蝴蝶表扣10扣身300、尾板200和扣身300上的扣合结构为现有技术,业内非常常见,于此不再赘述。于图5所示实施例当中,扣合底板120上靠近凸出部121位置的附近设有空槽122。空槽122的长度为A,宽度为B。空槽122长度方向平行于扣合底板120中凸出部121所在的平面,宽度方向垂直于扣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蝴蝶表扣,包括尾板、扣身、扣合部和连接片,所述连接片数量为两个,所述尾板和扣合部均通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扣身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扣合部包括扣合顶板和扣合底板,所述扣合顶板和扣合底板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扣合底板两侧设有凸出部,所述扣合顶板上与所述凸出部相应位置设有凹陷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底板上靠近所述凸出部位置处设置有空槽,所述空槽能够被位于所属空槽两侧的所述扣合底板压缩,使得所述凸出部向所述空槽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蝴蝶表扣,包括尾板、扣身、扣合部和连接片,所述连接片数量为两个,所述尾板和扣合部均通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扣身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扣合部包括扣合顶板和扣合底板,所述扣合顶板和扣合底板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扣合底板两侧设有凸出部,所述扣合顶板上与所述凸出部相应位置设有凹陷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底板上靠近所述凸出部位置处设置有空槽,所述空槽能够被位于所属空槽两侧的所述扣合底板压缩,使得所述凸出部向所述空槽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蝴蝶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槽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凸出部所在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蝴蝶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槽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靠近两个所述凸出部的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蝴蝶表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槽截面形状为矩形、圆弧形或以上两种形状的组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昌刘海华罗智骏施岳陈大宝宋鹏涛郭新刚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罗西尼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