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式双向旋转接头,包括通水管(11),还包括壳体Ⅰ(2)和壳体Ⅱ(4),中空的转轴(3)与壳体Ⅰ(2)固定相连,壳体Ⅱ(4)与转轴(3)通过滚动轴承(9)相连,在转轴(3)内设有通水管(11),所述通水管(11)与转轴(3)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10),在壳体Ⅱ(4)上分别设有进水口(7)与出水口(6);所述出水口(6)与通水管(11)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进水口(7)与间隙(10)相连通;在所述进水口(7)与间隙(10)之间设置端面密封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旋转接头实际使用时,能安置于轧辊组件内部,从而节省空间。(*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接头,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置式双向旋转接头。
技术介绍
轧钢设备的轧辊在轧钢过程中需要不停地转动,且是在髙温条件下进行 工作;为此必须对每个旋转轧辊的内腔通水用以冷却降温,所以每一个轧辊 端部都要安装一个冷却轧辊用的旋转接头。现有的双向旋转接头,结构复杂、 体积较大。受其结构的限定,此种双向旋转接头在实际使用时只能外置于轧 辊组件的外部;所造成的缺陷如下1、占据了较大空间,因此给其余附件的 安装带来了不便;2、与轧辊组件组合后形成的整体外形不够整洁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安置于轧辊组 件内部的内置式双向旋转接头。本技术为达到以上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提供一种内置式双向旋转接头,包括通水管,还包括壳体i和壳体n,中空的转轴 与壳体i固定相连,壳体n与转轴通过滚动轴承相连,在转轴内设有通水管,通水管与转轴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在壳体II上分别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 ; 出水口与通水管的内腔相连通,进水口与间隙相连通;在进水口与间隙之间 设置端面密封组件。作为本技术的内置式双向旋转接头的一种改进端面密封组件由动 环、静环、设有水流通道的静环座、O形密封圈和压縮弹簧组成;静环座与壳体n相连,水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水口和间隙相通;动环与转轴的端面固 定相连,静环与静环座的端面固定相连,动环与静环相接触;静环座与壳体 II的内表面之间设有O形密封圈,压縮弹簧的一端抵着壳体II、另一端抵着静 环座。本技术的内置式双向旋转接头实际使用时,能基本上将整个旋转接 头置于轧辊组件内部,使得整个旋转接头基本不外露。因此与作为现有技术 的旋转接头相比,具有如下优点节约了空间,有利于其余附件的安装;使 得与轧辊组件的结合在结构上更加紧凑,因此使整体外形更加整洁美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内置式双向旋转接头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上述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l给出了 一种内置式双向旋转接头,包括壳体I 2和壳体I14。壳体I 2是一个圆环柱体; 壳体II4是一个圆柱体,其左端挖有沉孔,其右端设有定位底座,在此定位底 座上设有法兰41 (依靠此法兰41,在实际使用时壳体II4能与轧辊支座相连)。 中空的转轴3部分位于壳体I2的内部、部分位于壳体II4的沉孔内。转轴3与 壳体I2通过固定销1固定连接;壳体II4上设有滚动轴承9,转轴3通过滚动轴 承9与壳体II4实现活动连接。在转轴3内设有通水管11,通水管11与转轴3的 内壁之间形成间隙10;在壳体II4上分别设有进水口7与出水口6;出水口6与 通水管ll的内腔相连通,进水口7与间隙10相连通。为了保持密封性、防止冷 却水泄漏,在进水口 7与间隙10之间设置了端面密封组件。此端面密封组件由动环54、静环55、静环座51、 0形密封圈52和压縮弹簧 53组成。静环座51是一个左端带有定位凸台513的圆柱,此圆柱的右端作倒角处理形成倒角面511;该静环座51的中心设有水流通道512。静环座51的圆柱 部分位于进水孔7内,并与进水孔7的内壁之间保持一定的小间隙。定位凸台 513通过销钉8与壳体II4相连。静环座51的倒角面511与进水孔7的内壁之间设 置0形密封圈52,从而保证不会发生漏水现象。静环55镶嵌在定位凸台513的 端面上,动环54镶嵌在转轴3的端面上;位于进水 L7内的压縮弹簧53—端抵 着壳体I14、另一端抵着静环座51;从而保证静环55与动环54相紧密接触。静 环55与动环54的接触面采用镜面抛光的工艺进行处理,保证了此接触面的密 封性。静环55与动环54的材料根据工作环境(例如工作温度、转速等等)的 不同,可采用工程陶瓷、碳化硅、浸渍石墨和硬质合金等等。本技术的内置式双向旋转接头实际工作时,壳体II4通过定位底座上 的法兰41与轧辊支座相连,因此壳体II4保持固定不动,静环55、静环座51和 通水管ll均保持固定不动。除了此壳体II4上的定位底座,本技术的旋转 接头的其余部分均位于轧辊组件内。其中壳体I 2位于轧辊内,壳体I 2的外 表面与轧辊的内壁形成负间隙的过盈配合;因此依靠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轧 辊就能带动壳体I 2以及转轴3—起作旋转运动。冷却水从进水孔7依次经过水 流通道512、静环55和动环54流入间隙10,最终进入轧辊内腔实施冷却降温。 加热后的废水从轧辊内腔流入通水管ll,最后从出水口6排出。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能从本技术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 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内置式双向旋转接头,包括通水管(11),其特征是还包括壳体I(2)和壳体II(4),中空的转轴(3)与壳体I(2)固定相连,壳体II(4)与转轴(3)通过滚动轴承(9)相连,在转轴(3)内设有通水管(11),所述通水管(11)与转轴(3)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10),在壳体II(4)上分别设有进水口(7)与出水口(6);所述出水口(6)与通水管(11)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进水口(7)与间隙(10)相连通;在所述进水口(7)与间隙(10)之间设置端面密封组件。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内置式双向旋转接头,其特征是所述端面密 封组件由动环(54)、静环(55)、设有水流通道(512)的静环座(51)、 O形密 封圈(52)和压縮弹簧(53)组成;静环座(51)与壳体II (4)相连,水流通 道(512)的两端分别与进水口 (7)和间隙(10)相通;所述动环(54)与转轴(3) 的端面固定相连,静环(55)与静环座(51)的端面固定相连,动环(54) 与静环(55)相接触;静环座(51)与壳体II (4)的内表面之间设有O形密封 圈(52),压縮弹簧(53)的一端抵着壳体II (4)、另一端抵着静环座(51)。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式双向旋转接头,包括通水管(11),还包括壳体I(2)和壳体II(4),中空的转轴(3)与壳体I(2)固定相连,壳体II(4)与转轴(3)通过滚动轴承(9)相连,在转轴(3)内设有通水管(11),所述通水管(11)与转轴(3)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10),在壳体II(4)上分别设有进水口(7)与出水口(6);所述出水口(6)与通水管(11)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进水口(7)与间隙(10)相连通;在所述进水口(7)与间隙(10)之间设置端面密封组件。本技术的旋转接头实际使用时,能安置于轧辊组件内部,从而节省空间。文档编号F16L27/00GK201007402SQ20072010581公开日2008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23日专利技术者於金安, 波 钟, 钟丛海, 陈宝信 申请人:浙江柏润液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式双向旋转接头,包括通水管(11),其特征是:还包括壳体Ⅰ(2)和壳体Ⅱ(4),中空的转轴(3)与壳体Ⅰ(2)固定相连,壳体Ⅱ(4)与转轴(3)通过滚动轴承(9)相连,在转轴(3)内设有通水管(11),所述通水管(11)与转轴(3)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10),在壳体Ⅱ(4)上分别设有进水口(7)与出水口(6);所述出水口(6)与通水管(11)的内腔相连通,所述进水口(7)与间隙(10)相连通;在所述进水口(7)与间隙(10)之间设置端面密封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於金安,钟波,陈宝信,钟丛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柏润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