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式量水建筑物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79252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井式量水建筑物及方法,所述井式量水建筑物包括井式本体,所述井式本体内底部设有沉沙池、集水池和间隔沉沙池和集水池的量水堰,所述沉沙池和集水池通过量水堰贯通,所述量水堰的侧壁上设有水位测量杆;所述井式本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沉沙池相连通,所述出水口与集水池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井式量水建筑物及方法,与传统的量水建筑物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井式量水建筑物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耐久性好、弥补了普通量水建筑物无法测量地下埋管流量的缺点;与此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井式量水建筑物为井式结构,结构抗侧力效果好,安全性高,可长期用于流量监测。

A well type water measur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式量水建筑物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利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井式量水建筑物及方法。
技术介绍
量水建筑物是指用以量测渠道水流流量的设施。它为改进用水管理、水利规划设计和水利科学研究等提供资料。量水建筑物同时还可用于河道的水文测验及水力模型试验。对于埋管的流量监测,通常会采用管道流量计,但是对于常年埋于地下的流量计,往往存在易失效,布线难和不易更换维修的缺点。采用何种量水建筑物可保证长期准确的流量监测,成为设计工程师的一大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井式量水建筑物。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井式量水建筑物,所述井式量水建筑物包括井式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式本体内底部设有沉沙池、集水池和间隔沉沙池和集水池的量水堰,所述沉沙池和集水池通过量水堰贯通,所述量水堰的侧壁上设有水位测量杆;所述井式本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沉沙池相连通,所述出水口与集水池相连通。本专利技术在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同时,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井式本体的内侧壁上设有储物平台,所述储物平台的底部高于集水池、量水堰和沉沙池中任意一个的顶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井式本体的顶部设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进人通孔和进光通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盖在进人通孔处设有防水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盖在进光通孔处设有钢化玻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井式本体内设有钢爬梯,所述钢爬梯由井式本体的底部连通至顶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埋管流量的监测方法。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埋管流量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埋管流量的监测方法利用前文所述的井式量水建筑物,并包括如下步骤:根据地质地质勘察情况,确定所需监测的埋管的位置,对井式量水建筑物的位置进行定位和放线,并由此确定后期开挖的精确位置;清理作业现场,在原地面开挖截水沟,然后进行基坑开挖,基坑地面的浮泥应该清除干净并保持平整和干燥,在基坑底部四周设置排水沟,使得汇集的雨水及地下水及时用泵抽除;基坑底部铺设砂垫层并振捣密实,对井式量水建筑物的集水池、量水堰、沉沙池、进水口和出水口进行浇筑,底部结构完成浇筑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对量水建筑物井身段进行浇筑;将埋管接入至量水建筑物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根据量水堰的型式,参照其实验条件下的状况,确定该井式量水建筑物所测量出的埋管内流量大小。量水堰是指设在渠道、水槽中用以量测水流流量的溢流堰。最常用的是具有特制缺口的薄壁堰。有些国家还使用由混凝土等场工材料直接建成的宽顶堰、三角堰、截头三角堰等。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井式量水建筑物及方法,与传统的量水建筑物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井式量水建筑物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耐久性好、弥补了普通量水建筑物无法测量地下埋管流量的缺点;与此同时,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井式量水建筑物为井式结构,结构抗侧力效果好,安全性高,可长期用于流量监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井式量水建筑物的外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井式量水建筑物的半剖图;图中:1-井式本体;11-储物平台;12-钢爬梯;13-顶盖;131-防水门;132-钢化玻璃;2-沉沙池;21-进水口;3-集水池;31-出水口;4-量水堰;41-水位测量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一种井式量水建筑物,包括井式本体1,井式本体1内底部设有沉沙池2、集水池3和间隔沉沙池2和集水池3的量水堰4,沉沙池2和集水池3通过量水堰4贯通,量水堰4的侧壁上设有水位测量杆41;井式本体1的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口21和出水口31,进水口21与沉沙池2相连通,出水口31与集水池3相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为圆形孔洞,孔洞内布置防水套管与止水环。在本实施例中,井式本体为筒体结构。井式本体1的内侧壁上设有储物平台11,储物平台11的底部高于集水池3、量水堰4和沉沙池2中任意一个的顶部。储物平台距离建筑物底部约一米,测量所需仪器与备用设备皆可放置在储物平台上。井式本体1内设有钢爬梯12,钢爬梯12由井式本体1的底部连通至顶部。井式本体1的顶部设有顶盖13,顶盖13上设有进人通孔和进光通孔。顶盖13在进人通孔处设有防水门131。顶盖13在进光通孔处设有钢化玻璃132。具体地,井式量水建筑物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施工建立:a、首先根据地质勘察资料与设计图纸,确定所需量水的埋管所在位置。对量水建筑物的位置进行定位和放线,由此确定后期开挖的精确位置。b、清理作业现场,在原地面开沟截水沟。进行基坑开挖,挖土采用抓斗式挖掘机。基坑底面的浮泥应清除干净并保持平整和干燥,在底部四周设置排水沟,汇集的雨水及地下水及时用水泵抽除。c、基坑底部铺设砂垫层并振捣密实,对量水建筑底部的集水池、量水堰、沉沙池、进水口和出水口进行浇筑。底部结构完成浇筑,达到设计强度后,对量水建筑物的井式本体进行浇筑,严格控制浇筑的速度。井式本体完成浇筑后,井式本体的侧壁安装钢爬梯与储物平台。d、预埋管接入量水建筑物后,对基坑进行土料回填。回填至原地面高程后,安装量水建筑物顶部钢制顶盖,并在顶盖上设置防水门和钢化玻璃。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专利技术,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专利技术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式量水建筑物,所述井式量水建筑物包括井式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式本体内底部设有沉沙池、集水池和间隔沉沙池和集水池的量水堰,所述沉沙池和集水池通过量水堰贯通,所述量水堰的侧壁上设有水位测量杆;所述井式本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沉沙池相连通,所述出水口与集水池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式量水建筑物,所述井式量水建筑物包括井式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式本体内底部设有沉沙池、集水池和间隔沉沙池和集水池的量水堰,所述沉沙池和集水池通过量水堰贯通,所述量水堰的侧壁上设有水位测量杆;所述井式本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沉沙池相连通,所述出水口与集水池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式量水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式本体的内侧壁上设有储物平台,所述储物平台的底部高于集水池、量水堰和沉沙池中任意一个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式量水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式本体的顶部设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进人通孔和进光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式量水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在进人通孔处设有防水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式量水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在进光通孔处设有钢化玻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书靖张弦陈国良徐辉唐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