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梨囊鞭菌发酵秸秆生产乳酸的新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2878212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技术可再生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梨囊鞭菌发酵秸秆生产乳酸的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梨囊鞭菌Piromyces CY1厌氧发酵秸秆生产乳酸的方法及其在制备乳酸中的应用。所述的梨囊鞭菌Piromyces CY1,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141,还公开了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梨囊鞭菌可以通过保藏在体外传代存活。发酵秸秆可产生大量高浓度乳酸,且发酵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低,便于推广,在工业领域具有重要工业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

A new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lactic acid production from straw fermented by Pyr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梨囊鞭菌发酵秸秆生产乳酸的新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技术可再生能源领域,具体为一种厌氧发酵秸秆生产乳酸的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木质纤维素是秸秆的主要成分,木质纤维素的水解是整个厌氧消化中的限速步骤,也是整个技术的难点。木质纤维素素生物质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和木质素组成,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结合的共价键将纤维素分子包埋其中,木质素中醚键和碳-碳键形成的具有三维结构高分子芳香类化合物,这些强的键抑制水解酶的作用。因此,需要对木质纤维素进行预处理。常见的预处理木质纤维素方法有机械法、热处理法、化学处理,这些都能有效促进厌氧消化,但这些预处理方法成本高,不环保。普通微生物处理也存在较多缺陷,单一微生物处理效果不好,人工构件的复合菌群效果也不理想,各菌种间存在相互拮抗的表现,导致预处理时间长,转化效率低,目前尚未有完备的方案进行秸秆的厌氧发酵来生产乳酸。高粱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广泛,每年伴随产生的秸秆数量也是非常巨大的。目前我国农村的大量高粱秸秆资源完全处于高消耗、高污染、低利用率、低产出状况,高粱秸秆作为能源物质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通过厌氧消化处理可将高粱秸秆进行资源再生,但现有的厌氧消化技术存在技术效率低,推广难度大的问题。犏牛是牦牛与黄牛杂交的一代种。分为犏牛(公)和犏乳牛(母)具有明显杂交优势,肉、乳生产能力、役用能力接近于牦牛。用野血牦牛冻精对农区西门塔尔牛进行杂交,其杂交后代就是犏牛,由于犏牛中含有50%野牦牛血液,具有较高的青藏高原环境适应能力。犏牛瘤胃内栖息着独特的,复杂多样,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协同代谢高效降解野牧草为牦牛提供生存能量和营养物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使犏牛瘤胃成为一个高效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统,具有独特优势和高效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能力。采用厌氧真菌处理秸秆,是一个较新也较为有效的手段,专利技术人博士期间研究了牦牛瘤胃厌氧真菌和甲烷菌的共培养物以及厌氧真菌纯培养物以玉米秸秆、水稻秸秆和小麦秸秆为底物进行厌氧发酵(魏亚琴.牦牛瘤胃厌氧真菌与甲烷菌共培养物的多样性及其纤维降解特性研究[D].2016.),通过检测产气量、多糖水解酶活性、酯酶活性、干物质降解率、酚酸释放量、甲烷和乙酸产量来评估厌氧真菌和甲烷菌共培养物以及厌氧真菌纯培养物的降解秸秆的功效,研究结果显示:高效降解三大秸秆的P属厌氧真菌纯培养物PiromycesYak18在7天培养期内,以小麦秸秆为底物进行厌氧发酵,乳酸的最高产量为5.3mM,以玉米秸秆为底物进行厌氧发酵,乳酸的最高产量为5.2mM,以水稻秸秆为底物,乳酸的最高产量为3.2mM。而高效降解三大秸秆的N属厌氧真菌纯培养物(N.frontalis)Yak16在7天培养期内,以小麦秸秆为底物进行发酵,乳酸的最高产量为15.9mM,以玉米秸秆为底物进行发酵,乳酸的最高产量为12.6mM,以水稻秸秆为底物进行发酵,乳酸的最高产量为8.4mM。本专利技术从犏牛瘤胃中分离出来的梨囊鞭菌PiromycesCY1,以高粱秸秆为底物进行发酵生产乳酸,最高产量达到了27.5mM,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中厌氧发酵使用的菌种,是从青藏高原的甘肃省天祝县安远镇南泥湾村的乌鞘岭牧场的全放牧犏牛瘤胃内容物中分离的梨囊鞭菌纯培养物PiromycesCY1,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8141,保藏日期为2019年7月9日,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分类名为:PiromycesCY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所述的梨囊鞭菌利用秸秆进行厌氧发酵生产乳酸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PiromycesCY1纯培养物菌剂的制备将PiromycesCY1纯培养物菌液以10%v/v接种量接种到液体基本培养基中,(解释:在液体基本培养基中提前加入1%w/v干燥粉碎的秸秆作为底物,同时加入复合抗生素传代培养,置39℃厌氧培养72h即得到高活力菌剂。(2)秸秆发酵生产乳酸吸取步骤(1)制备的菌剂,按10%v/v接种量接入以1%w/v秸秆为底物的与步骤(1)相同的液体基本培养基中,同时加入复合抗生素,39℃厌氧培养7天。优选地,液体基本培养基配方:酵母膏1.0g,蛋白胨1.0g,NaHCO37.0g,1.0g/L刃天青1mL,L-半胱氨酸盐酸盐1.7g,晨饲前采集瘤胃液8000×g,4℃离心20min后的上清170mL,盐溶液I165mL,盐溶液II165mL,蒸馏水定容至1000mL。优选地,盐溶液I包括NaCl6g,(NH4)2SO43g,KH2PO43g,CaCl2·2H2O0.4g,MgSO4·2H2O0.6g,蒸馏水定容至1000mL。优选地,盐溶液II包括4gK2HPO4,蒸馏水定容至1000mL。优选地,步骤(1)中加入的秸秆为小麦秸秆。优选地,步骤(2)中加入的秸秆分别为高粱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优选地,步骤(2)中加入的秸秆为高粱秸秆。优选地,步骤(2)中加入秸秆底物后除氧,高温高压灭菌。优选地,复合抗生素为青霉素、硫酸链霉素和氯霉素,在发酵过程中添加复合抗生素,可以防止共培养物体系不受细菌和甲烷菌污染,提高厌氧发酵效率。优选地,青霉素和硫酸链霉素在厌氧培养基的终浓度分别为1600IU/mL和2000IU/mL,氯霉素在培养基终浓度为50μg/mL。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①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梨囊鞭菌PiromycesCY1以高粱秸秆为底物进行厌氧发酵,7天培养期内降解高粱秸秆产生的乳酸量达到最高值为27.5mM,相较于现有技术获得了显著提高;②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梨囊鞭菌可以通过保藏在体外存活传代,发酵高粱秸秆可产生大量高浓度乳酸,且发酵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低,便于推广,在工业领域具有重要工业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③通过天祝放牧犏牛瘤胃梨囊鞭菌厌氧发酵高粱秸秆可产生大量乳酸,可进一步提高粱秸秆的使用率,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所请求保护的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厌氧培养基如下:液体基本培养基的配方:酵母膏1.0g,蛋白胨1.0g,NaHCO37.0g,刃天青(1.0g/L)1mL,L-半胱氨酸盐酸盐1.7g,晨饲前采集瘤胃液8000×g,4℃离心20min后的上清170mL,盐溶液I165mL,盐溶液II165mL,蒸馏水定容至1000mL。盐溶液I包括NaCl6g,(NH4)2SO43g,KH2PO43g,CaCl2·2H2O0.4g,MgSO4·2H2O0.6g,蒸馏水定容至1000mL。盐溶液II包括4gK2HPO4,蒸馏水定容至1000mL。分离纯化培养基:在液体基本培养基中添加1.0g/L葡萄糖,不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梨囊鞭菌Piromyces CY1厌氧发酵秸秆生产乳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n(1)梨囊鞭菌Piromyces CY1纯培养物菌剂的制备/n将Piromyces CY1纯培养物菌液以10%v/v接种量接种到液体基本培养基中,加入1%w/v干燥粉碎的秸秆作为底物,同时加入复合抗生素传代培养,厌氧培养即得到高活力菌剂;/n(2)厌氧发酵秸秆生产乳酸/n吸取步骤(1)制备的菌剂,按10%v/v接种量分别接入以1%w/v秸秆为底物的液体基本培养基中,加入复合抗生素后,39℃厌氧培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梨囊鞭菌PiromycesCY1厌氧发酵秸秆生产乳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梨囊鞭菌PiromycesCY1纯培养物菌剂的制备
将PiromycesCY1纯培养物菌液以10%v/v接种量接种到液体基本培养基中,加入1%w/v干燥粉碎的秸秆作为底物,同时加入复合抗生素传代培养,厌氧培养即得到高活力菌剂;
(2)厌氧发酵秸秆生产乳酸
吸取步骤(1)制备的菌剂,按10%v/v接种量分别接入以1%w/v秸秆为底物的液体基本培养基中,加入复合抗生素后,39℃厌氧培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梨囊鞭菌PiromycesCY1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814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基本培养基配方为:酵母膏1.0g,蛋白胨1.0g,NaHCO37.0g,1.0g/L刃天青1mL,L-半胱氨酸盐酸盐1.7g,晨饲前采集瘤胃液8000×g,4℃离心20min后的上清170mL,盐溶液I165mL,盐溶液II165mL,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4.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亚琴王治业张静荣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