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舱、工程车辆及动力舱的温度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7439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4:01
本公开涉及一种动力舱,包括:壳体;发动机,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底部的中间位置;第一冷却风扇,安装于所述壳体后部,由所述发动机驱动,用于对所述发动机通风散热;以及第二冷却风扇,安装于所述壳体顶部,进风口正对所述发动机,并由独立于所述发动机的动力源驱动。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有效控制动力舱的温度,使得动力舱中的发动机、液压元件及电气元件始终工作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从而使动力舱中的发动机和液压系统均能获得较长的工作寿命和较高的可靠性。

A temperature control method for power cabin, engineering vehicle and power cab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舱、工程车辆及动力舱的温度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舱、工程车辆及动力舱的温度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工程机械是建设基础设施工程的重要装备,与汽车相比,工程机械通常没有迎风面,且行驶速度缓慢,致使风冷进气的流量低,自然散热条件差。并且工程机械的热源不仅包括发动机,还包括传动系统和液压执行机构等大功率作业部件,因此需要由冷却介质带走的热量更多。此外,工程机械的动力舱普遍空间小、管路多,使得各功能结构的布局受限、散热困难。工程机械产品整车热状态直接影响产品的工作性能及可靠性。发动机舱(或称动力舱)的背压偏高,内部的热风无法顺畅排出,容易导致动力舱处于一个较高的温度。此时,如果不加以散热,会影响发动机和液压系统等的正常工作,尤其在夏天气温较高时,经常需要拆掉发动机底盘进行散热或维修作业。此外,当发动机停止工作后,由之驱动的冷却风扇也随之停止,动力舱内的热量难以排出,使舱内的电气元件、橡胶等零部件较长时间内都处于过热的环境下,使寿命降低。因此,如何使动力舱的温度得到有效控制,使亟待解决的行业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舱、工程车辆及动力舱的温度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动力舱的温度,使得动力舱中的发动机、液压元件及电气元件始终工作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从而使动力舱中的发动机和液压系统均能获得较长的工作寿命和较高的可靠性。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动力舱,包括:壳体;发动机,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底部的中间位置;第一冷却风扇,安装于所述壳体后部,由所述发动机驱动,用于对所述发动机通风散热;以及第二冷却风扇,安装于所述壳体顶部,进风口正对所述发动机,并由独立于所述发动机的动力源驱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舱还包括:进气管,安装于所述发动机上方的前侧,且进气口外露于所述壳体;以及排气管,安装于所述发动机上方的后侧,且排气口外露于所述壳体;其中,所述第二冷却风扇在所述壳体上的位置位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风扇包括:导风罩,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壳体;格栅,水平布置于所述第二冷却风扇的出风口,并位于所述导风罩的内侧;以及扇叶,通过支座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导风罩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格栅包括:至少一个栅条,每个所述栅条的两侧各自形成出风通道,且所述栅条经过至少一次折弯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格栅包括互相平行的至少两个栅条,所述至少两个栅条均经一次折弯而形成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至少两个栅条的第一弯折段均以垂直于所述第二冷却风扇出风口的方向等距设置于所述导风罩内,且所述至少两个栅条的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第一弯折段之间的夹角呈钝角。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栅条的第二弯折段互相平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栅条的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第一弯折段之间的夹角呈不同角度的钝角,且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第一弯折段之间的所述夹角从所述格栅的边缘到中心逐渐增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格栅包括对称分布于所述格栅左右两侧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或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所述至少两个栅条的第二折弯段互相平行;其中,在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栅条的第二折弯段与所述导风罩的左侧壁之间的夹角呈锐角,在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栅条的第二折弯段与所述导风罩的右侧壁之间的夹角呈锐角,从而使自所述格栅的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出风气流分别具有向左或向右的分速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舱还包括:出风罩,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风扇的上方,进风口对应于所述第二冷却风扇的出风口,并包括分别朝向左右两侧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以使经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导出的出风气流分别具有向左上或向右上的分速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风扇由电源驱动以形成对所述第二冷却风扇的驱动电路,所述动力舱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壳体内的温度;以及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测量温度,并能够基于所述测量温度控制所述驱动电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舱还包括:继电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路的通断;其中,所述控制器被进一步配置为:在所述测量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打开所述继电器,以导通所述驱动电路,而在所述测量温度低于所述设定温度时关闭所述继电器,以断开所述驱动电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能够接收所述发动机的工作指令信号,并在所述工作指令信号指向发动机停止运转的工况时开启对所述驱动电路的控制。在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工程车辆,包括如前文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动力舱。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动力舱的温度控制方法,包括:在动力舱内发动机工作状态下,由发动机驱动第一冷却风扇进行通风散热;以及在所述发动机停止工作的状态下,由电源驱动第二冷却风扇进行通风山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动力舱内温度进行测量;在测量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打开所述第二冷却风扇;以及在测量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关闭所述第二冷却风扇。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能够有效地将动力舱内热量排出舱外,更好地实现动力舱结构的冷却功能;采用独立动力源驱动的风扇对动力舱进行主动抽吸热量的方式,解决了动力舱通风冷却问题,尤其是在发动机熄火情况下的冷却问题,从而保证热源及其他零部件在限定的工作温度下工作;对动力舱温度精确控制,节省冷却用动力的同时,使得动力舱中的发动机、液压元件及电气元件始终工作在合理的温度范围内,从而使动力舱中的发动机和液压系统均能获得较长的工作寿命和较高的可靠性。附图说明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工程车辆(含动力舱)剖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工程车辆(含动力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动力舱中第二冷却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动力舱中第二冷却风扇剖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发动机,3、第一冷却风扇,4、第二冷却风扇,41、导风罩,42、格栅,421、栅条,421a、第一弯折段,421b、第二弯折段,43、扇叶,5、进气管,6、排气管。应当明白,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此外,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件。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舱,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发动机,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底部的中间位置;/n第一冷却风扇,安装于所述壳体后部,由所述发动机驱动,用于对所述发动机通风散热;以及/n第二冷却风扇,安装于所述壳体顶部,进风口正对所述发动机,并由独立于所述发动机的动力源驱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舱,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发动机,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底部的中间位置;
第一冷却风扇,安装于所述壳体后部,由所述发动机驱动,用于对所述发动机通风散热;以及
第二冷却风扇,安装于所述壳体顶部,进风口正对所述发动机,并由独立于所述发动机的动力源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舱还包括:
进气管,安装于所述发动机上方的前侧,且进气口外露于所述壳体;以及
排气管,安装于所述发动机上方的后侧,且排气口外露于所述壳体;
其中,所述第二冷却风扇在所述壳体上的位置位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风扇包括:
导风罩,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壳体;
格栅,水平布置于所述第二冷却风扇的出风口,并位于所述导风罩的内侧;以及
扇叶,通过支座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导风罩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包括:
至少一个栅条,每个所述栅条的两侧各自形成出风通道,且所述栅条经过至少一次折弯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包括互相平行的至少两个栅条,所述至少两个栅条均经一次折弯而形成第一弯折段和第二弯折段,所述至少两个栅条的第一弯折段均以垂直于所述第二冷却风扇出风口的方向等距设置于所述导风罩内,且所述至少两个栅条的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第一弯折段之间的夹角呈钝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栅条的第二弯折段互相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栅条的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第一弯折段之间的夹角呈不同角度的钝角,且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第一弯折段之间的所述夹角从所述格栅的边缘到中心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包括对称分布于所述格栅左右两侧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或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所述至少两个栅条的第二折弯段互相平行;
其中,在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俊收王绍腾高磊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