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光镜的注塑工艺及其注塑而成的配光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7396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配光镜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配光镜的注塑工艺,至少包括两组注塑模具,注塑步骤:将第一母模与第一公模对准后合模围成第一型腔,向其内注入热塑性基材,然后经过保压和开模处理,脱膜,得到第一注塑型材;将第一母模与第二公模对准后合膜围成第二型腔,向其内注入耐高温热塑性基材,然后经过保压和开模处理,脱模,得到第二注塑型材;将第二母模与第二公模对准后核膜围成的第三型腔,向其内注入耐高温热塑性基材,然后经过保压和开模处理、脱模处理,得到配光镜,该注塑工艺采用分层注塑、保压的方式降低了基材的内应力,防止配光镜变形或者开裂,提高产品性能,同时增加了功能层,增加了配光镜的使用寿命。

Injection molding technology of a lens and the lens made by injection mo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光镜的注塑工艺及其注塑而成的配光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光镜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配光镜的注塑工艺及其注塑而成的配光镜。
技术介绍
配光镜是汽车灯具的三大组成之一,配光镜的作用是将反射镜反射出的平行光束进行折射,使路面和路线都有良好而均匀的照明。现有的汽车前照灯配光镜是用于工程塑料PC制造,具有较好的折光率、透光率及较好的机械性能等优点,对于塑件表面质量要求很高,不准有发黄、熔接痕、银丝,气泡震纹、雾晕及白烟等缺陷;由于塑件配光镜外表面比较大,且形状呈异形状态,即非球面自由曲面结构,对光束折射具有重要最用,而一次注射成型的配光镜往往会存在因内应力过大而导致产品容易发生变形或龟裂而导致产品不良,同时现有的配光镜仅能适用于对光线进行调整,其功能单一,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光镜的注塑工艺,该注塑工艺采用分层注塑、保压的方式降低了基材的内应力,防止其变形或者开裂,提高产品性能,同时增加了功能层,增加了其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配光镜的注塑工艺注塑而成的配光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一个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配光镜的注塑工艺,至少包括两组注塑模具,注塑步骤包括:第一次注塑:将第一母模与第一公模对准后合模,向第一母模与第一公模围成的第一型腔内注入热塑性基材,然后经过保压和开模处理,将第一公模脱离,得到第一注塑型材;再次注塑:将第一母模与第二公模对准后合膜,向第一注塑型材与第二公模组成的第二型腔内注入耐高温热塑性基材,然后经过保压和开模处理,将第二公模脱离,得到第二注塑型材;最后一次注塑:将第二母模与第二公模对准后核膜,向第二母模与第二注塑型材围成的第三型腔内注入耐高温热塑性基材,然后经过保压和开模处理、脱模处理,得到配光镜。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然后经过保压和开模处理、脱模处理,得到配光镜之后,还包括将配光镜放置在120℃±2℃的烘箱中烘烤30min。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地技术方案,还包括至少一个可以与所述第一母模合模的第三公模,所述第三公模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公模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公模的尺寸。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再次注塑前还包括,将第一母模与第三公模对准后核膜,向所述第一注塑型材与第二公模围成的第四型腔内注入热塑性基材,然后经过保压和开模处理,将第二公模脱离。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再次注塑和所述最后一次注塑的保压时间比所述第一次注塑的保压时间长。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最后一次注塑保压时间比所述再次注塑的保压时间长。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注射模组在注塑阶段的模温为200℃±5℃。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母模的模腔结构与配光镜自由曲面结构向对应;所述第二公模的模腔结构与配光镜的平面结构相对应。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公模和所述第一公模上设置有单向吹气孔。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另一个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配光镜,该配光镜采用所述的配光镜注塑工艺注塑而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特点是: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分层注塑工艺进行配光镜的制备,极大地降低了基材在注塑过程中形成的内应力,减小基材收缩变形量,进而提高成品合格率;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最后一次注塑时提供功能基材,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性能,进而提高其使用寿命;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公模和母模的温度设定为200℃±5℃,与PC基材的熔融温度(210-230℃)比较接近,可以有效防止PC基材在冷却过程中由于与模具的温差过大而产生较大的内应力,进而确保产品稳定性,防止其变形。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配光镜,该配光镜采用第一组注塑模具和第二组注塑模具注塑而成,具体地,所述第一组注塑模具的模腔小于配光镜的实际尺寸,第二组注塑模具的模腔与所述配光镜的结构相对应,具体地,第一组注塑模具包括第一公模、第三公模和第一母模,其中,第三公模的尺寸小于第一公模的尺寸,第一公模和第一母模合模配合构成了第一型腔,第三公模与第一母模合模配合构成第四型腔,第四型腔的尺寸小于配光镜的实际尺寸,第二注塑模具包括第二公模和第二母模,所述第二公模与所述第二母模合模配合构成的第三型腔,第二型腔的型腔结构与所述配光镜的结构尺寸向一致,同时,第一母模可以与所述第二公模进行合模得到第二型腔;该配光镜的具体注塑步骤包括:S11第一次注塑:将第一母模与第一公模对准后合模,向第一母模与第一公模围成的第一型腔内注入热塑性基材,然后经过保压和开模处理,将第一公模脱离,得到第一注塑型材;具体地,该步骤中,第一母模和第一公模合模构成第一模腔,热塑性基材由注塑机注射到第一型腔内,注射压力为85MPa,第一母模和第一公模的模温均为205℃,之后保压,保压压力为60PMa,保压15min后开模,移走第一公模。S12再次注塑:将第一母模与第二公模对准后合膜,向第一母模、第一注塑型材与第二公模组成的第二型腔内注入耐高温热塑性基材,然后经过保压和开模处理,将第二公模脱离,得到第二注塑型材;具体地,该步骤中,第一母模和第二公模合模与第一注塑型材构成第二型腔,耐高温热塑性基材由注塑机注射到第二型腔内,注射压力为85MPa,第一母模和第二公模的模温均为205℃,之后保压,保压压力为60PMa,保压25min后开模,移走第二公模,充足的保压时间和合理的模具温度可以有效消除模腔内的基材内应力,确保其稳定性。S13最后一次注塑:将第二母模与第二公模对准后核膜,向第二母模、第二注塑型材与第二注塑型材围成的第三型腔内注入耐高温热塑性基材,然后经过保压和开模处理、脱模处理,得到配光镜。具体地,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中的耐高温热塑性基材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为其他功能性材料,该功能性基材的加入,提高了产品性能,进而提高产品寿命和客户体验。S14将配光镜放置在120℃±1℃的烘箱中烘烤30min。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公模、第二公模上设置有单向吹气孔,该单向吹气空可以便于动模与定模的分离。实施例2一种配光镜,该配光镜采用第一组注塑模具和第二组注塑模具注塑而成,具体地,所述第一组注塑模具的模腔小于配光镜的实际尺寸,第二组注塑模具的模腔与所述配光镜的结构相对应,具体地,第一组注塑模具包括第一公模和第一母模,第一公模和第一母模合模配合构成了第一注塑腔,第一注塑腔的尺寸小于配光镜的实际尺寸,第二注塑模具包括第二公模和第二母模,所述第二公模与所述第二母模合模配合构成的第三注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光镜的注塑工艺,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两组注塑模具,注塑步骤包括:/n第一次注塑:将第一母模与第一公模对准后合模,向第一母模与第一公模围成的第一型腔内注入热塑性基材,然后经过保压和开模处理,将第一公模脱离,得到第一注塑型材;/n再次注塑:将第一母模与第二公模对准后合膜,向第一注塑型材与第二公模组成的第二型腔内注入耐高温热塑性基材,然后经过保压和开模处理,将第二公模脱离,得到第二注塑型材;/n最后一次注塑:将第二母模与第二公模对准后核膜,向第二母模与第二注塑型材围成的第三型腔内注入耐高温热塑性基材,然后经过保压和开模处理、脱模处理,得到配光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光镜的注塑工艺,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两组注塑模具,注塑步骤包括:
第一次注塑:将第一母模与第一公模对准后合模,向第一母模与第一公模围成的第一型腔内注入热塑性基材,然后经过保压和开模处理,将第一公模脱离,得到第一注塑型材;
再次注塑:将第一母模与第二公模对准后合膜,向第一注塑型材与第二公模组成的第二型腔内注入耐高温热塑性基材,然后经过保压和开模处理,将第二公模脱离,得到第二注塑型材;
最后一次注塑:将第二母模与第二公模对准后核膜,向第二母模与第二注塑型材围成的第三型腔内注入耐高温热塑性基材,然后经过保压和开模处理、脱模处理,得到配光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光镜的注塑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然后经过保压和开模处理、脱模处理,得到配光镜之后,还包括将配光镜放置在120℃±2℃的烘箱中烘烤30mi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光镜的注塑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可以与所述第一母模合模的第三公模,所述第三公模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公模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公模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资凯王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卡利肯新光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