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螺离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724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3:20
一种卧螺离心机,卧螺离心机包括:进料管、螺旋输送器、转鼓、罩壳、差速器、前主轴承,螺旋前轴承,螺旋后轴承,后主轴承;所述罩壳左腔室顶部开有气相出气孔;所述螺旋输送器轴内设有第一、第二物料配给室;所述进料管包括物料输送管,絮凝剂管,混合管段;所述絮凝剂管包括:进口直管段,螺旋管段,出口直管段,双螺旋叶片,锥形出口,第一螺旋管过渡段和第二螺旋管过渡段;所述物料输送管包括第二法兰和弯管;所述混合管段包括第一法兰,前混合管,后混合管和鱼尾形叶片;所述后混合管上固定有锥形流道上壁面、锥形流道下壁面;所述物料输送管包括:连接法兰和直管;所述第一物料配给室包括第一锥形腔、第一级叶片、第二锥形腔和第二级叶片。

A horizontal screw centrifu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螺离心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卧螺离心机。
技术介绍
城市污水的固含量相对来说不高,污水中固相颗粒物的颗粒直径较小,在使用卧螺离心机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为提高离心分离的效率,往往会向污水中加入絮凝剂来增大固相颗粒体积。絮凝剂是目前污水治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药剂,絮凝过程是污水处理工艺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要达到良好的絮凝效果,技术人员通常使用混合器将污水与絮凝剂进行混合,然而实际应用中发现,传统的混合器混合效果一般,絮凝产物容易在混流元件上堆积,长时间运行会在混合器位置发生阻塞;另一方面,当待分离物料中气含量较大时,混合器复杂的流道不利于气体的输送,容易在混合器位置发生气阻,严重时导致断流,甚至影响卧螺离心机正常运行。因此,在保证絮凝剂与物料良好的混合效果的前提下,需要对卧螺离心机进料管结构进行改进,防止卧螺离心机运行过程中进料管发生阻塞。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传统卧螺离心机混合器气阻问题,提高物料与絮凝剂的混合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卧螺离心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卧螺离心机包括:进料管1、螺旋输送器4、转鼓5、罩壳6、差速器7、前主轴承81,螺旋前轴承82,螺旋后轴承83,后主轴承84;所述罩壳6内可旋转地设置有转鼓5,所述转鼓5内可旋转地设置有螺旋输送器4,且所述螺旋输送器4、转鼓5和罩壳6轴线重合;所述螺旋输送器4与所述转鼓5之间形成螺旋流道;所述罩壳6分隔成左腔室62、中腔室63、右腔室64共三个腔室,所述左腔室62靠近溢流口51的顶部开有气相出气孔61,所述左腔室62与所述螺旋流道通过溢流口51相连通,所述左腔室62通过清液出口9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右腔室64与所述螺旋流道通过排渣口52相连通,所述右腔室64通过固相出口10与外界相连通;所述进料管1包括物料输送管11、絮凝剂管12、混合管段13;所述物料输送管11包括:第二法兰111和弯管112;所述物料输送管11的弯管112进口截面轴线与水平地面垂直,且待分离物料进口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所述絮凝剂管12包括:进口直管段121、螺旋管段122、出口直管段123、双螺旋叶片124、锥形出口125、第一螺旋管过渡段126和第二螺旋管过渡段127;所述螺旋管段122通过第一螺旋管过渡段126与所述进口直管段121相连接,所述螺旋管段122通过第二螺旋管过渡段127与所述出口直管段12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出口直管段123的另一端与所述锥形出口125大端面相连接,且所述出口直管段123侧面上焊接有双螺旋叶片124;所述混合管段13包括:第一法兰133、前混合管134a、后混合管134b和鱼尾形叶片132,所述前混合管134a与后混合管134b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鱼尾形叶片132固定在所述后混合管134b内;所述后混合管134b上固定有锥形流道上壁面1311、锥形流道下壁面1313,所述锥形流道上壁面1311与所述锥形流道下壁面1313构成锥形流道,所述锥形流道连通所述进料管1和所述第二物料配给室3,所述锥形流道上壁面1311和锥形流道下壁面1313位于所述第二物料配给室3内;所述锥形流道上壁面1311进口端小圆弧固定在所述后混合管134b上,所述锥形流道下壁面1313包括口环1313a和导流片1313b,所述口环1313a呈“Ω”形状,且固定于所述后混合管134b内,所述导流片1313b进口端圆弧与所述口环1313a上圆弧相连接;如图5所示,所述锥形流道上壁面1311和锥形流道下壁面1313均为180°旋转体,且其0°(或180°)平面与水平地面平行;所述第一法兰133与第二法兰111上开有絮凝剂管限位槽1213、第一密封槽1212和法兰孔1214,所述第一法兰133与第二法兰111上的絮凝剂管限位槽1213、第一密封槽1212和法兰孔1214关于法兰面对称;所述第二法兰111法兰面上有外凸的密封环m,所述第一法兰133法兰面上有内凹的第二密封槽n;安装时,密封圈1211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槽1212中,密封环m与所述第二密封槽n配合,所述混合管段13与所述物料输送管11通过第一法兰133和第二法兰111连接,所述混合管段13与卧螺离心机的螺旋输送器4、转鼓5的轴线重合,且所述进料管1的出口位于第一物料配给室2内。第一法兰133和第二法兰111连接上时,所述絮凝剂管限位槽1213为圆柱形,所述第一密封槽1212为圆环形,其中轴线与所述絮凝剂管12进口直管段121中轴线重合,所述密封环m和第二密封槽n为圆环形,其中轴线与所述连接法兰轴线重合;所述进口直管段121的中轴线与水平地面垂直,且限位于所述絮凝剂管限位槽1213;所述螺旋管段122、出口直管段123、双螺旋叶片124、锥形出口125、第一螺旋管过渡段126和第二螺旋管过渡段127均处于所述混合管段13的前混合管134a内,且所述螺旋管段122、出口直管段123、双螺旋叶片124、锥形出口125的中轴线与所述混合管段13轴线重合;所述螺旋输送器4包括螺旋叶片41、螺旋输送轴42;所述螺旋叶片41靠近转鼓5大端的第一圈螺旋叶片根部开有形状尺寸相同的扇形孔411,所述扇形孔411圆心位于所述螺旋输送轴42轴线上,且所述扇形孔411分别开在第一圈螺旋叶片90°,180°,270°,360°位置;所述每一个扇形孔411内都固定有一个叶片41a。所述螺旋输送轴42为空心轴,所述螺旋输送轴42靠近转鼓5大端侧的圆柱面上开有环形均布的出气口31,所述螺旋输送轴42靠近转鼓5小端侧的圆柱面上开有环形均布的出料口23,所述螺旋输送器4的空心轴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物料配给室2和第二物料配给室3,所述第一物料配给室2和所述第二物料配给室3随所述螺旋输送轴42一起旋转,且所述第一物料配给室2通过出料口23与所述螺旋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二物料配给室3通过出气口31与所述螺旋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一物料配给室2包括第一锥形腔21、第一级叶片A、第二锥形腔22和第二级叶片B;所述第一锥形腔21呈凸台形状,所述第一锥形腔21小端面为凸圆结构,且所述第一锥形腔21小端面凸圆21a面向进料管1的出口;所述第一级叶片A周向均匀地焊接在所述第一锥形腔21锥面上,所述第一级叶片A进口缘与所述进料管1的出口平面相齐,所述第一级叶片A出口缘与所述第一锥形腔21大端面相齐;所述第二锥形腔22呈凸台形状,所述第二锥形腔22大端面正对所述第一锥形腔21大端面,所述第二锥形腔22小端面中心贯穿有进料管1;所述第二级叶片B周向均匀地焊接在所述第一锥形腔21大端面和所述第二锥形腔22大端面之间;所述第一锥形腔21、所述第一级叶片A、所述第二锥形腔22、所述第二级叶片B和进料管1的中心轴重合;所述第一级叶片A之间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二级叶片B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进料管1出口和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一物料配给室2内腔和所述螺旋输送轴42与转鼓5之间的内腔;所述第二锥形腔22靠近小端面侧设有挡环22a,所述挡环22a所处的平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螺离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卧螺离心机包括:进料管(1)、螺旋输送器(4)、转鼓(5)、罩壳(6)、差速器(7)、前主轴承(81),螺旋前轴承(82),螺旋后轴承(83),后主轴承(84);所述罩壳(6)内可旋转地设置有所述转鼓(5),所述转鼓(5)内可旋转地设置有螺旋输送器(4),且所述螺旋输送器(4)、转鼓(5)和罩壳(6)轴线重合;所述螺旋输送器(4)与所述转鼓(5)之间形成螺旋流道;所述罩壳(6)分隔成左腔室(62)、中腔室(63)、右腔室(64)共三个腔室,所述左腔室(62)靠近溢流口(51)的顶部开有气相出气孔(61),所述左腔室(62)与所述螺旋流道通过溢流口(51)相连通,所述左腔室(62)通过清液出口(9)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右腔室(64)与所述螺旋流道通过排渣口(52)相连通,所述右腔室(64)通过固相出口(10)与外界相连通;/n所述进料管(1)包括物料输送管(11)、絮凝剂管(12)、混合管段(13);/n所述物料输送管(11)包括:第二法兰(111)和弯管(112);所述物料输送管(11)的弯管(112)进口截面轴线与水平地面垂直,且待分离物料进口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n所述絮凝剂管(12)包括:进口直管段(121)、螺旋管段(122)、出口直管段(123)、双螺旋叶片(124)、锥形出口(125)、第一螺旋管过渡段(126)和第二螺旋管过渡段(127);所述螺旋管段(122)通过第一螺旋管过渡段(126)与所述进口直管段(121)相连接,所述螺旋管段(122)通过第二螺旋管过渡段(127)与所述出口直管段(12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出口直管段(123)的另一端与所述锥形出口(125)大端面相连接,且所述出口直管段(123)侧面上焊接有双螺旋叶片(124);/n所述混合管段(13)包括:第一法兰(133)、前混合管(134a)、后混合管(134b)和鱼尾形叶片(132),所述前混合管(134a)与后混合管(134b)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鱼尾形叶片(132)固定在所述后混合管(134b)内;所述后混合管(134b)上固定有锥形流道上壁面(1311)、锥形流道下壁面(1313)、所述锥形流道上壁面(1311)与所述锥形流道下壁面(1313)构成锥形流道,所述锥形流道连通所述进料管(1)和所述第二物料配给室(3),所述锥形流道上壁面(1311)和锥形流道下壁面(1313)位于所述第二物料配给室(3)内;/n所述锥形流道上壁面(1311)进口端小圆弧固定在所述后混合管(134b)上,所述锥形流道下壁面(1313)包括口环(1313a)和导流片(1313b),所述口环(1313a)呈“Ω”形状,且固定于所述后混合管(134b)内,所述导流片(1313b)进口端圆弧与所述口环(1313a)上圆弧相连接;所述锥形流道上壁面(1311)和锥形流道下壁面(1313)均为180°旋转体,且其0°(或180°)平面与水平地面平行;/n所述第一法兰(133)与第二法兰(111)上开有絮凝剂管限位槽(1213)、第一密封槽(1212)和法兰孔(1214),所述第一法兰(133)与第二法兰(111)上的絮凝剂管限位槽(1213)、第一密封槽(1212)和法兰孔(1214)关于法兰面对称;所述第二法兰(111)法兰面上有外凸的密封环(m),所述第一法兰(133)法兰面上有内凹的第二密封槽(n);安装时,密封圈(1211)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槽(1212)中,密封环(m)与所述第二密封槽(n)配合,所述混合管段(13)与所述物料输送管(11)通过第一法兰(133)和第二法兰(111)连接,所述混合管段(13)与卧螺离心机的螺旋输送器(4)、转鼓(5)的轴线重合,且所述进料管(1)的出口位于第一物料配给室(2)内。第一法兰(133)和第二法兰(111)连接上时,所述絮凝剂管限位槽(1213)为圆柱形,所述第一密封槽(1212)为圆环形,其中轴线与所述絮凝剂管(12)进口直管段(121)中轴线重合,所述密封环(m)和第二密封槽(n)为圆环形,其中轴线与所述连接法兰轴线重合;所述进口直管段(121)的中轴线与水平地面垂直,且限位于所述絮凝剂管限位槽(1213);所述螺旋管段(122)、出口直管段(123)、双螺旋叶片(124)、锥形出口(125)、第一螺旋管过渡段(126)和第二螺旋管过渡段(127)均处于所述混合管段(13)的前混合管(134a)内,且所述螺旋管段(122)、出口直管段(123)、双螺旋叶片(124)、锥形出口(125)的中轴线与所述混合管段(13)轴线重合;/n所述螺旋输送器(4)包括螺旋叶片(41)、螺旋输送轴(42);/n所述螺旋叶片(41)靠近转鼓(5)大端的第一圈螺旋叶片根部开有形状尺寸相同的扇形孔(4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螺离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卧螺离心机包括:进料管(1)、螺旋输送器(4)、转鼓(5)、罩壳(6)、差速器(7)、前主轴承(81),螺旋前轴承(82),螺旋后轴承(83),后主轴承(84);所述罩壳(6)内可旋转地设置有所述转鼓(5),所述转鼓(5)内可旋转地设置有螺旋输送器(4),且所述螺旋输送器(4)、转鼓(5)和罩壳(6)轴线重合;所述螺旋输送器(4)与所述转鼓(5)之间形成螺旋流道;所述罩壳(6)分隔成左腔室(62)、中腔室(63)、右腔室(64)共三个腔室,所述左腔室(62)靠近溢流口(51)的顶部开有气相出气孔(61),所述左腔室(62)与所述螺旋流道通过溢流口(51)相连通,所述左腔室(62)通过清液出口(9)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右腔室(64)与所述螺旋流道通过排渣口(52)相连通,所述右腔室(64)通过固相出口(10)与外界相连通;
所述进料管(1)包括物料输送管(11)、絮凝剂管(12)、混合管段(13);
所述物料输送管(11)包括:第二法兰(111)和弯管(112);所述物料输送管(11)的弯管(112)进口截面轴线与水平地面垂直,且待分离物料进口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
所述絮凝剂管(12)包括:进口直管段(121)、螺旋管段(122)、出口直管段(123)、双螺旋叶片(124)、锥形出口(125)、第一螺旋管过渡段(126)和第二螺旋管过渡段(127);所述螺旋管段(122)通过第一螺旋管过渡段(126)与所述进口直管段(121)相连接,所述螺旋管段(122)通过第二螺旋管过渡段(127)与所述出口直管段(123)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出口直管段(123)的另一端与所述锥形出口(125)大端面相连接,且所述出口直管段(123)侧面上焊接有双螺旋叶片(124);
所述混合管段(13)包括:第一法兰(133)、前混合管(134a)、后混合管(134b)和鱼尾形叶片(132),所述前混合管(134a)与后混合管(134b)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鱼尾形叶片(132)固定在所述后混合管(134b)内;所述后混合管(134b)上固定有锥形流道上壁面(1311)、锥形流道下壁面(1313)、所述锥形流道上壁面(1311)与所述锥形流道下壁面(1313)构成锥形流道,所述锥形流道连通所述进料管(1)和所述第二物料配给室(3),所述锥形流道上壁面(1311)和锥形流道下壁面(1313)位于所述第二物料配给室(3)内;
所述锥形流道上壁面(1311)进口端小圆弧固定在所述后混合管(134b)上,所述锥形流道下壁面(1313)包括口环(1313a)和导流片(1313b),所述口环(1313a)呈“Ω”形状,且固定于所述后混合管(134b)内,所述导流片(1313b)进口端圆弧与所述口环(1313a)上圆弧相连接;所述锥形流道上壁面(1311)和锥形流道下壁面(1313)均为180°旋转体,且其0°(或180°)平面与水平地面平行;
所述第一法兰(133)与第二法兰(111)上开有絮凝剂管限位槽(1213)、第一密封槽(1212)和法兰孔(1214),所述第一法兰(133)与第二法兰(111)上的絮凝剂管限位槽(1213)、第一密封槽(1212)和法兰孔(1214)关于法兰面对称;所述第二法兰(111)法兰面上有外凸的密封环(m),所述第一法兰(133)法兰面上有内凹的第二密封槽(n);安装时,密封圈(1211)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槽(1212)中,密封环(m)与所述第二密封槽(n)配合,所述混合管段(13)与所述物料输送管(11)通过第一法兰(133)和第二法兰(111)连接,所述混合管段(13)与卧螺离心机的螺旋输送器(4)、转鼓(5)的轴线重合,且所述进料管(1)的出口位于第一物料配给室(2)内。第一法兰(133)和第二法兰(111)连接上时,所述絮凝剂管限位槽(1213)为圆柱形,所述第一密封槽(1212)为圆环形,其中轴线与所述絮凝剂管(12)进口直管段(121)中轴线重合,所述密封环(m)和第二密封槽(n)为圆环形,其中轴线与所述连接法兰轴线重合;所述进口直管段(121)的中轴线与水平地面垂直,且限位于所述絮凝剂管限位槽(1213);所述螺旋管段(122)、出口直管段(123)、双螺旋叶片(124)、锥形出口(125)、第一螺旋管过渡段(126)和第二螺旋管过渡段(127)均处于所述混合管段(13)的前混合管(134a)内,且所述螺旋管段(122)、出口直管段(123)、双螺旋叶片(124)、锥形出口(125)的中轴线与所述混合管段(13)轴线重合;
所述螺旋输送器(4)包括螺旋叶片(41)、螺旋输送轴(42);
所述螺旋叶片(41)靠近转鼓(5)大端的第一圈螺旋叶片根部开有形状尺寸相同的扇形孔(411),所述扇形孔(411)圆心位于所述螺旋输送轴(42)轴线上,且所述扇形孔(411)分别开在第一圈螺旋叶片90°,180°,270°,360°位置;所述每一个扇形孔(411)内都固定有一个叶片(41a)。
所述螺旋输送轴(42)为空心轴,所述螺旋输送轴(42)靠近转鼓(5)大端侧的圆柱面上开有环形均布的出气口(31),所述螺旋输送轴(42)靠近转鼓(5)小端侧的圆柱面上开有环形均布的出料口(23),所述螺旋输送器(4)的空心轴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物料配给室(2)和第二物料配给室(3),所述第一物料配给室(2)和所述第二物料配给室(3)随所述螺旋输送轴(42)一起旋转,且所述第一物料配给室(2)通过出料口(23)与所述螺旋流道相连通,所述第二物料配给室(3)通过出气口(31)与所述螺旋流道相连通;
所述第一物料配给室(2)包括第一锥形腔(21)、第一级叶片(A)、第二锥形腔(22)和第二级叶片(B);
所述第一锥形腔(21)呈凸台形状,所述第一锥形腔(21)小端面为凸圆结构,且所述第一锥形腔(21)小端面凸圆(21a)面向进料管(1)的出口;所述第一级叶片(A)周向均匀地焊接在所述第一锥形腔(21)锥面上,所述第一级叶片(A)进口缘与所述进料管(1)的出口平面相齐,所述第一级叶片(A)出口缘与所述第一锥形腔(21)大端面相齐;所述第二锥形腔(22)呈凸台形状,所述第二锥形腔(22)大端面正对所述第一锥形腔(21)大端面,所述第二锥形腔(22)小端面中心贯穿有进料管(1);所述第二级叶片(B)周向均匀地焊接在所述第一锥形腔(21)大端面和所述第二锥形腔(22)大端面之间;所述第一锥形腔(21)、所述第一级叶片(A)、所述第二锥形腔(22)、所述第二级叶片(B)和进料管(1)的中心轴重合;
所述第一级叶片(A)之间形成第一流道,所述第二级叶片(B)之间形成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进料管(1)出口和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一物料配给室(2)内腔和所述螺旋输送轴(42)与转鼓(5)之间的内腔;
所述第二锥形腔(22)靠近小端面侧设有挡环(22a),所述挡环(22a)所处的平面垂直于进料管(1)的中心轴,所述挡环(22a)大直径端固定在在所述第二锥形腔(22)锥面上,所述挡环(22a)小直径端与进料管(1)不接触;在所述挡环(22a)和所述第二锥形腔(22)小端面之间,所述进料管(1)上设有环形密封圈(1a)。
所述转鼓(5)左端连接驱动装置,驱动方式为电机驱动,所述转鼓(5)右端连接差速器(7),所述差速器(7)的输出轴连接螺旋输送轴(42),所述差速器(7)能保证所述螺旋输送器(4)和所述转鼓(5)以一定的转速差同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螺离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的锥形流道上壁面(1311)锥面倾角α=30°~45°,所述锥形流道上壁面(1311)进口圆弧直径与所述混合管段(13)的内径D相等,所述锥形流道上壁面(1311)出口圆弧直径是所述混合管段(13)内径D的3倍,所述锥形流道上壁面(1311)上开有半环形均布的若干圈直径为3mm的散气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水清周华欣董豪炳李哲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